砑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5700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处理纸幅的砑光机,包括至少一个能从末端被加载的辊组,辊组具有一个辊组平面并包括导网辊和至少一个中间辊,这些辊包括在所有情况下用于在硬辊和软辊之间形成工作压区的硬辊和软辊,并且所述辊中的一部分是可加热辊,辊组(2,12)具有至少一个中间辊(6,16,90),在所述中间辊的外围上,在一个辊组侧,两个能在所有情况下相对于辊组平面(S)移位的辊(4,5,74,75)将辊组(2,12)分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纸幅的砑光机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用于纸生产的机械和设备的性能和生产率,设想在以前的工作速度和宽度上有实质的提高。在生产中,必须在纸幅上没有质量损失。因此,甚至还要求全幅质量的进一步均匀。现在已经观察到,在许多情况下,在一定工作时间后在纸幅上会出现横向条纹。一旦这些条纹可见,纸幅就不能使用而成为废纸了。已知的,在砑光机中的振动现象被认为是起横纹的原因。按照已有技术,特别是在德国专利DE10133888C1、DE10133889C1、DE10133890C2和DE10133891C1中,砑光机中的振动实际是不可避免的,于是为了补偿这些振动,推荐在辊组中相对压延平面特定范围和/或特定时间内横向偏置至少一个辊。然而,采用这样的补救措施,可能抑制横纹的出现但是不能消除起横纹的原因。从加载平面内偏置一个辊结果还出现严重缺陷,即在压区尺寸不受控变化的同时压区几何形状的破坏性变化,同时损害弹性辊。结果,在压区中出现纸幅性能的散布,其不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砑光机,其在操作中更经济,在生产中提供优选的砑光效果。该目的通过提供一种用于处理纸幅的砑光机实现,该砑光机包括至少一个能从末端被加载的辊组,辊组具有一个辊组平面并包括导网辊和至少一个中间辊,这些辊包括在所有情况下用于在硬辊和软辊之间形成工作压区的硬辊和软辊,并且所述辊中的一部分是可加热辊,其特征在于,辊组具有至少一个中间辊,在所述中间辊的外围上,在一个辊组侧,两个能在所有情况下相对于辊组平面移位的辊将辊组分叉。在这种方式中,提供一种用于处理纸幅的砑光机,其以抗振的方式工作并因此允许高砑光速度,能在2000米/分以上而没有预定纸幅性能损失。这些相对于辊组平面偏置并使辊组分叉的辊支撑、保持和稳定辊组,因此,也防止了振动激发力的产生。使辊组分叉的辊将加载平面分开,这意味着脱离加载平面的辊的变位和偏转被避免,确保在径向的压区力作用下良好的压区几何形状。中间辊的数量以及压区的温度和压缩应力可以按照技术要求进行选择。使辊组分叉的两个辊可被放置在中间辊的外围并且能采取不同的位置,特别是没有改变压区几何形状。这也导致了以下优点。压区的线载荷能通过辊的位置的变位而改变,这样,尽管在辊组有辊的连动,在分叉辊组的每一端能逐个调整线载荷是可能的。使辊组分叉的辊的压区性能可以在整个压区性能没有被改变的情况下被改变。这促进了砑光机运转的平静。专利技术的更多的实施例和优点能从以下内容推断出来。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双面处理纸幅的砑光机的第一典型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按照图1中,在增加线载荷的同时使辊组分叉的辊的位置,砑光机的压区内线载荷的示意图,图3是按照图1中,在利用同样的线载荷使辊组分叉的辊的位置,砑光机的压区内线载荷的示意图,图4是按照图1中,在减少线载荷的同时使辊组分叉的辊的位置,砑光机的压区内线载荷的示意图,图5是用于单面处理纸幅的砑光机的第二典型实施例的侧视图,图6是按照图5中,在下压区在减少线载荷的同时使辊组分叉的辊的位置,砑光机的压区内线载荷的示意图,图7是按照图5中,在下压区在线载荷增加的同时使辊组分叉的辊的位置,砑光机的压区内线载荷的示意图,图8是用于单面处理纸幅的砑光机的第三典型实施例的侧视图,图9是用于双面处理纸幅的砑光机的第四典型实施例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表示用于处理纸幅的砑光机1,特别是适合凹板印刷的纸或者是将被砑光为高光泽度的纸。砑光机1包括至少一个辊组2,辊组2从末端承载并包括导网辊(end roll)3、4、5和至少一个中间辊6。辊组2具有一个辊组平面S。辊组2包括硬辊和软辊,用于在所有情况下在硬辊和软辊之间形成工作压区7、8、9。此外,一些辊受热。按照图1的辊组2包括一个上方导网辊3和一个中间辊6,它们被布置在(辊)组平面S内。(辊)组平面S在此处是垂直运转但也能倾斜运转。上方导网辊3优选为软辊,而中间辊6作为硬辊和可加热辊制成。辊组2具有至少一个中间辊6,在它的外围位于辊组的侧面,此处辊组的侧面是面向远离上方导网辊3,两个辊4、5分别相对辊组平面S移位布置,这使辊组2分叉,这也意味着负载平面被分叉或者被分割。使辊组2分叉的辊4、5是下方导网辊,其形成两个下方辊组端。辊组2因此在下端被分开,将负载平面分成两个负载平面端。在所有情况下的两个辊4、5与同一个辊6形成压区8、9,于是在所有情况下的辊4、5被连接到辊3、6上,也就是说,中间辊6将上方导网辊3的加载力传递给两个下方导网辊4、5。下方导网辊4、5为软辊。工作压区7、8、9因此都是软压区,在其中纸幅10穿过辊组2被砑光。软辊3、4、5都是带有弹性覆层的辊,它的材料能根据需要的用途进行选择。辊组2的辊3、4、5、6被固定在砑光机支座11。固定是经轴承设备执行的,如图用于中间辊6的杠杆导轨20、或如图用于上方导网辊3和4、5的滑动导轨21、22的能运作。为了开闭辊组2和向辊组2加载,辊组2能从至少一端加载。出于此目的,在此设置一个液压缸23。那么上方导网辊3就静止布置。每个辊3至5优选地设置有其自己的动力驱动装置(power drive),动力驱动装置的驱动力矩能单独设定。上方导网辊3和两个下方导网辊4、5也优选地作为偏转控制辊。两个下方导网辊4、5优选地安装在共用滑动导轨22上,特别是以这样一种方式,即它们在中间辊6的外围的位置能够选择。通过变化在中间辊6外围上的位置,在工作压区8、9的加载力能够变化。通过使用力箭头,图2示出在中间辊6的外围的上下方导网辊4、5的第一个位置,在工作压区8、9上的接触压力F4和F5。上方导网辊3的加载力F3来自辊3的自重和/或来自外部的加载力,该加载力F3在中间辊6产生相等大的反作用力F3。将这个加载力F3和中间辊6的自重FE相加形成施加在负载平面S上的加载力F6。下方导网辊4、5相对辊组平面S偏置设置,于是负载平面被分叉。按照力的三角原理,得到接触压力F4和F5,其对应于在工作压区8、9内的加载力(线载荷)。在图2中所示的导网辊4、5的位置,在下方工作压区8、9的线载荷高于在上方工作压区7的线载荷。在图3中,在中间辊6的外围、在下方导网辊4、5的第二个位置,接触压力F3、F4、F5和在所有的工作压区7、8、9的线载荷均是相等的。在图4中,在中间辊6的外围、在下方导网辊4、5的第三个位置,在下方工作压区8、9的接触压力小于在上方工作压区7的接触压力。加载力的绝对值能通过对辊的自重的选择和/或通过加载及释放装置30进行设定。使辊组2分叉的辊4、5优选在中间辊6的外围相对于辊组平面S偏移30°到60°。此外,分叉辊4、5能在砑光机工作期间在中间辊的外围改变位置。两个下方导网辊4、5优选相对辊组平面对称偏置。可选择的是,它们也可相对辊组平面非对称偏置。为了在压区7、8、9之间引导纸幅10,设置导辊24至28,可以给所有用于引导纸幅的导辊装备驱动器。因为在所有情况下纸幅10只有一面与压区7、8、9内的一个硬辊接触,在此是中间辊6,并经受砑光,为了砑光纸幅10的另一面,设置第二辊组12,其对应第一辊组2的结构,并且布置在该第一辊组2的后面。从第一辊组2将纸幅10传递到第二辊组12形成一相反压区,因此纸幅被砑光的一面被改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处理纸幅的砑光机,包括至少一个能从末端被加载的辊组,辊组具有一个辊组平面并包括导网辊和至少一个中间辊,这些辊包括在所有情况下用于在硬辊和软辊之间形成工作压区的硬辊和软辊,并且所述辊中的一部分是可加热辊,其特征在于,辊组(2,12)具有至少一个中间辊(6,16,90),在所述中间辊的外围上,在一个辊组侧,两个能在所有情况下相对于辊组平面(S)移位的辊(4,5,74,75)将辊组(2,12)分叉。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瑟夫帕夫彼得斯文卡
申请(专利权)人:埃杜阿德库斯特斯机器厂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