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边式折弯轿壁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4487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边式折弯轿壁板,旨在在保证轿壁板封头具有足够强度和与轿顶、轿底连接方便的情况下,解决现有的粘接或者焊接分体式封头带来的成本高、工时长、不美观、强度小、不稳定等问题。包括壁板主体、上封头、下封头和加强筋和侧壁,所述上封头和/或下封头由所述轿壁主体的板材翻边外折一体制成,避免了焊接工艺带来的破坏壁板镀层问题,避免了粘接工艺带来的不牢靠、不稳定的问题。折弯部位共同围成了一个U型区域,加强筋的端部被阻挡在封头U型区域之外,因此,方便连接位置排列及施工。而多次折弯形成的U型截面封头也起到了横向加强筋的作用,提高了轿壁板的强度。

Flanged folding car pan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anging type folding sedan car wall plate, which aim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high cost, long working time, unstable, low strength and instability caused by the existing bonding or welding split type of head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head of the sedan car wall plate has sufficient strength and convenient connection with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sedan car. The upper head and/or the lower head are formed by the sheet material flanging and folding out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sedan car wall. The problem of destroying the wall coating caused by the welding process is avoided, and the problem of insecurity and instability caused by the bonding process is avoided. The bending part is jointly enclosed in a U-shaped area, and the end of the reinforcing bar is blocked outside the U-shaped area of the head, thus facilitating the arrange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connecting position. The U-shaped section head formed by multiple bending also plays the role of transverse reinforcement, and improves the strength of the sedan pane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边式折弯轿壁板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翻边式折弯轿壁板。
技术介绍
电梯的轿厢由于多用薄型的钢板制成,无法直接与需要通过上封头和下封头与轿顶、轿底固定连接。目前,轿壁上、下封头与轿壁连接通常由焊接或者结构胶粘接固定。现有此类连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需要单独加工上、下封头,工时长,成本高;二是焊接方式破坏壁板的镀层,不美观;三是结构胶凝固时间长,粘接不牢靠;四是受使用温度、时间影响,胶体会发生软化、老化问题,存在安全隐患。中国专利文献CN204162244U公开了一种一体式电梯轿壁结构,在所述轿壁板体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上封头,在所述轿壁板体的另一端向下弯折形成下封头,所述上封头、下封头分别与所述轿壁板体的端部互为垂直。但是,由于只是简单将轿壁板体折弯,所形成的上下封头仅有一层薄板,导致封头的强度不高,无法满足现在对电梯安全性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且该技术方案中加强筋顶压至封头位置,影响封头和轿顶或者轿底的连接固定,安装起来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翻边式折弯轿壁板,在保证轿壁板封头具有足够强度和与轿顶、轿底连接方便的情况下,解决现有的粘接或者焊接分体式封头带来的成本高、工时长、不美观、强度小、不稳定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翻边式折弯轿壁板,包括壁板主体、上封头、下封头和加强筋,所述壁板主体两侧设有相对于轿厢外折的侧壁,所述上封头和/或下封头由所述轿壁主体的板材翻边外折一体制成,所述上封头和/或下封头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第四折弯部和第五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由板材背向轿厢直角外折形成,所述第二折弯部由板材自第一折弯部朝向轿厢向内折叠至壁板主体形成,所述第三折弯部由板材自第二折弯部垂直弯折后贴壁板主体形成,所述第四折弯部由板材自第三折弯部垂直外折形成,所述第五折弯部由板材自第四折弯部向加强筋方向折弯形成。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的高度不超过所述侧壁。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上设置有相对应的连接孔。优选的,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两端延伸至所述侧壁的外边。优选的,所述第三折弯部的两端与所述侧壁不相邻接。优选的,所述第四折弯部和所述第五折弯部的高度不超过所述侧壁。优选的,所述第四折弯部和第五折弯部的两端与相对应的侧壁的距离不少于10cm。优选的,所述第五折弯部压覆在所述加强筋的端部。优选的,所述第五折弯部和加强筋端部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轿壁板由不锈钢板材或者碳钢板材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本技术所述的翻边式折弯轿壁板,减省了上下封头板的制作及装配过程,只是在现有结构的轿壁板的基础上增加了折弯的操作过程,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轿壁生产加工效率提高50%以上,材料成本降低10%以上。2.本技术所述的翻边式折弯轿壁板,采用板材一体化折弯工艺制造,避免了焊接工艺带来的破坏壁板镀层问题,避免了粘接工艺带来的不牢靠、不稳定的问题。3.本技术所述的翻边式折弯轿壁板,将薄壁板材多此折弯形成的封头结构,起到了横向加强筋的作用,提高了轿壁板的强度。4.本技术所述的翻边式折弯轿壁板,预留出了封头和轿顶、轿底的连接固定的安装空间,方便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翻边式折弯轿壁板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翻边式折弯轿壁板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翻边式折弯轿壁板的A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翻边式折弯轿壁板的B放大示意图;图中,1为壁板主体,2为上封头,3为下封头,加强筋,5为侧壁,101为第一折弯部,102为第二折弯部,103为第三折弯部,104为第四折弯部,105为第五折弯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一种翻边式折弯轿壁板,参见图1~图3,由不锈钢板材或者碳钢板材制成,包括壁板主体1、上封头2、下封头3,轿壁主体1的中间竖直设有加强筋4,壁板主体1的两侧设有相对于轿厢竖直外折再内折的侧壁5。如图1所示,侧壁5具有一定的高度(垂直于壁板平面方向)和宽度。由于本技术所述的上下封头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中,以下封头3为例来说明翻边式折弯壁板的结构。如图3所示,壁报主体1的板材背向轿厢直角外折形成第一弯曲部101,延伸一定高度后反向朝向轿厢向内折叠至壁板主体1形成第二弯曲部102,然后板材自第二折弯部102垂直折弯后贴壁板主体1延伸形成第三折弯部103,然后继续向上垂直外折形成第四折弯部104,第四折弯部104延伸大约侧壁5高度后,向壁板主体1中心方向弯折形成第五弯折部105,第五弯折部105压覆在加强筋4的端部。为便于固定和安装,第一折弯部101、第二折弯部102、第四折弯部104、第五折弯部105的高度不超过侧壁5。第一折弯部101和第二折弯部102的双层结构,相对于单层结构,强度明显提高。第一折弯部101和所述第二折弯部102上设置有相对应的连接孔,以便和轿底固定。封头和轿底之间采用拉铆工艺固定连接,孔内设置有沉头铆螺母,方便和轿底相连接。一般设置3个以上均匀排列拉铆钉。本实施例中,第二折弯部102、第三折弯部103和第四折弯部104共同围成了一个U型区域,加强筋4的端部被阻挡在第4弯折部104之外,因此,方便连接位置排列及施工。而第一折弯部101、第二折弯部102、第三折弯部103、第四折弯部104同时也起到了横向加强筋的作用,提高了轿壁板的强度。如图4所示,第一折弯部101和第二折弯部102的两端延伸至所述侧壁5的外边沿,而所述第三折弯部103的两端与所述侧壁5不相邻接,这是为了避免折弯作业时受到侧壁5的阻挡。第四折弯部104和第五折弯部105的两端与相对应的侧壁之间应有一定的距离,是方便折弯机操作时能实现此翻边式折弯的形成,若不留距离,折弯机不易实现此工艺,折边操作困难。该距离以不少于10cm为宜。第三折弯部103、第四折弯部104、第五折弯部105的缩进设计,使得折弯工艺方便实施。本实施例以下封头3为例结合附图对翻边式折弯轿壁板进行了详细说明,由于上封头2和下封头3具有相同的结构,所以对于上封头2在此不再赘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侧”、“竖向”、“横向”、“内”、“外”、“高”、“宽”、“底”、“顶”、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实际使用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部分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内容的限制。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
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边式折弯轿壁板,包括壁板主体、上封头、下封头和加强筋,所述壁板主体两侧设有相对于轿厢外折的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和/或下封头由所述轿壁主体的板材翻边外折一体成型,所述上封头和/或下封头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第四折弯部和第五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由板材背向轿厢直角外折形成,所述第二折弯部由板材自第一折弯部朝向轿厢向内折叠至壁板主体形成,所述第三折弯部由板材自第二折弯部垂直弯折后贴壁板主体形成,所述第四折弯部由板材自第三折弯部垂直外折形成,所述第五折弯部由板材自第四折弯部向加强筋方向折弯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边式折弯轿壁板,包括壁板主体、上封头、下封头和加强筋,所述壁板主体两侧设有相对于轿厢外折的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封头和/或下封头由所述轿壁主体的板材翻边外折一体成型,所述上封头和/或下封头包括第一折弯部、第二折弯部、第三折弯部、第四折弯部和第五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由板材背向轿厢直角外折形成,所述第二折弯部由板材自第一折弯部朝向轿厢向内折叠至壁板主体形成,所述第三折弯部由板材自第二折弯部垂直弯折后贴壁板主体形成,所述第四折弯部由板材自第三折弯部垂直外折形成,所述第五折弯部由板材自第四折弯部向加强筋方向折弯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式折弯轿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的高度不超过所述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式折弯轿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上设置有相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欢欢宋永奇黄钰锋孟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通快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