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机的靴形压榨装置及纸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4047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造纸机的靴形压榨装置,其具有靴形组件和相对辊,靴形组件由圆筒形状的壳体和在壳体的内部沿装置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将壳体向周外方向加压的加压机构构成;相对辊与靴形组件相对设置且由加压机构将该壳体压在表面,由靴形组件和相对辊的压区对移动的湿纸加压,其中,用靴形压榨装置单体,根据需要的纸的密度高效地施加压力,特别是,加压机构在湿纸移动方向具有多个加压区域,且在每个该加压区域独立对壳体加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设于造纸机的例如脱水部,用于给移动的湿纸加压。
技术介绍
图7是用于说明现有的造纸机的靴形压榨装置的图,是在与该装置宽度方向(向纸面垂直的方向)成直角的面切断时的剖面图。这样的靴形压榨装置设于造纸机的例如脱水部。如图7所示,现有的造纸机的靴形压榨装置,其构成为具备靴形组件120和与靴形组件120相对设置且表面被橡胶或金属板覆盖的,或者使用耐腐蚀性强的金属罩的相对辊4,用相对辊4和靴形组件120的压区部向被有吸水性的毛毡2、3夹紧的状态的湿纸1(简单地称为纸)加压,使湿纸1中含有的水分向毛毡2、3移动,从而使湿纸1脱水。另外,图7中,箭头A1表示相对辊4的旋转方向,箭头A2表示后面所述的壳体6的旋转方向,箭头A3表示湿纸1及毛毡2、3的移动方向。靴形组件120构成为,主要具备圆筒形状的壳体6;固定设于与壳体6内部的与相对辊4相对的位置且将壳体6向相对辊4加压的加压机构100;固定设于比壳体6内部的加压机构100更靠壳体6的旋转方向上游侧且向壳体6的内周面喷射润滑油的润滑油喷嘴21。壳体6用挠性部件形成,且通过旋转驱动相对辊4使其从动于相对辊4而旋转。加压机构100构成为,主要具备向装置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活塞座101;在活塞座101的上面101a形成的槽部102、103;分别嵌插于槽部102、103的活塞104、105;形成于活塞座101内且从外部向槽部102、103的底部供给加压油的加压油供给路106、107;配置于活塞104、105的上部且向装置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靴状物109。另外,活塞105和靴状物109接触,而活塞杆108安装于活塞104和靴状物109之间,当活塞104在上下方向动作时,靴状物109就以靴状物109和活塞105的接触点为支点向上下方向圆滑地动作。进而,靴状物109的上面(即,与相对辊4相对的面)109a沿相对辊4的表面而形成凹下的圆弧状,该靴状物109经由壳体6被压向相对辊4,由此,在相对辊4和靴形组件120之间形成压区。另外,在如图7所示的靴形压榨装置中,活塞105配置于从由相对辊4的旋转中心4a向垂直下方拉下的(向活塞104、105的施力方向平行拉下)垂直线R0离开纸移动方向上游侧距离L1的位置,活塞104配置于从该垂直线R0离开纸移动方向下游侧距离L2(这里L2>L1)的位置。这样的活塞104、105的位置关系被适宜地设定。现有的靴形压榨装置由于如上述那样构成,因此,当向加压油供给路107供给加压油时,活塞105就向上方向动作而提升至靴状物109的壳体6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另外,当向加压油供给路106供给加压油时,活塞104就向上方向动作而提升至靴状物109的壳体6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即,通过改变向加压油供给路106、107供给的加压油的油压,可以调整活塞104、105分别向靴状物109的下游侧和上游侧提升的力。例如,在图7所示的靴形压榨装置(L2>L1)中,在向加压油供给路107供给的加压油的油压P1和向加压油供给路106供给的加压油的油压P2取相同的值(例如约6.7Mpa)时,如图8(a)所示,可得到如下的压力分布曲线,施加在纸1上的面压从靴状物109的纸移动方向上游侧端部E1到下游侧端部E2逐渐上升,在靴状物109的纸移动方向下游侧端部E2部分达到最高面压(峰值面压)P100(例如约6.8Mpa)。另外,在油压P2比油压P1高时(例如P1=约5Mpa,P2=约8.3Mpa),图8(a)所示的压力分布曲线的斜度更大而成为例如图8(b)所示的压力分布曲线,靴状物109的纸移动方向下游侧端部E2的峰值面压达到比上述峰值面压P100更高的值P200(例如约8.5Mpa)。进而,当油压P2比油压P1小时(例如P1=约8.3Mpa,P2=约5Mpa),如图8(c)所示,压力分布曲线的斜度比图8(a)所示的压力分布曲线的斜度小,靴状物109的纸移动方向下游侧端部E2的峰值面压P300变为比图8(a)所示的峰值面压P100小的值(例如约5Mpa)。另外,当靴状物109的纸移动方向下游侧端部E2的面压为比靴状物109的纸移动方向上游侧端部E1的面压低的压力分布曲线时,由于从湿纸1向毛毡2、3一次吸收的水分又返回湿纸1,因此,通常,设定为如上所述那样的靴状物109的纸移动方向下游侧端部E2的面压为高于靴状物109的纸移动方向上游侧端部E1的面压的压力分布曲线。如上述的靴形压榨装置例如公开于美国特许公报5167768及美国特许公报4917768。但是,通常,靴形压榨装置具有例如比由一对辊形成的压区长的宽度的压区,由于可以用较低的压力并且长时间加压,因此,可对湿纸1在不压实的情形下轧水,且适于对要求厚度的超尺寸的纸轧水。另一方面,在用造纸机制造厚度较薄的高密度的涂布纸等纸的情形下,需要用更高的峰值面压将湿纸1压实。还有,在制造这样的涂布纸时,当加湿纸1的压力不充足时,湿纸1内部的层间强度变弱,可能出现在使湿纸1干燥时内部裂开的现象(该现象叫做“起泡”)。因而,在制造涂布纸时,考虑例如在比靴形压榨装置更靠纸移动方向下游侧设置一对辊而将湿纸1压实,但该情况下导致装置大型化。于是,用靴形压榨装置单体,不仅对应超尺寸的纸,而且也可以对应涂布纸。然而,在现有的靴形压榨装置中,即使油压P2更大且靴状物109的纸移动方向下游侧端部E2的峰值面压更大,如图8(b)所示压力分布曲线,也可以使峰值油压比图8(a)所示的峰值油压P100高,但其作用时间非常短,将湿纸1有效地压实是困难的。另外,也考虑使油压P1及油压P2都增大整体上增大面压,但这时由于需要非常大的线压,因此不是高效率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课题而构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靴形压榨装置单体根据需要的纸的密度而高效地施加压力。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造纸机的靴形压榨装置,其具有靴形组件和相对辊,其中,所述靴形组件由圆筒形状的壳体和在该壳体的内部沿装置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将该壳体向周外方向加压的加压机构构成;所述相对辊与该靴形组件相对设置且由该加压机构将该壳体压在表面,由该靴形组件和该相对辊的压区将移动的湿纸加压,其特征在于,该加压机构在该湿纸移动方向具有多个加压区域,且在每个该加压区域独立对该壳体加压。据此,加压机构在湿纸移动方向具有多个加压区域且在每个加压区域独立对该壳体加压的构成,因此,通过在每个加压区域独立改变加压力,用靴形压榨装置单体不仅对超尺寸的纸(低密度的纸)而且对涂布纸等较高密度的纸也都能够高效地施加必要的压力。还有,优选的是,设于造纸机的脱水部,且通过所述靴形组件和所述相对辊的压区对所述湿纸在被两个毛毡夹紧的状态加压。据此,可以使湿纸内含有的水分向毛毡移动而进行湿纸的脱水。还有,优选的是,所述加压机构分为所述湿纸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两个,并且,该分割的加压机构分别独立对所述壳体加压。据此,可以通过简易的结构,高效地施加必要的压力。还有,优选的是,将所述分割的加压机构的加压区域间的空隙设定为50mm以下。据此,可以使在该空隙区间从毛毡返回湿纸的水分量(也将此叫做再湿量)极度减少。还有,优选的是,所述分割的加压机构分别向所述相对辊的旋转中心给所述壳体加压。据此,可以更高效地进行加压。还有,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造纸机的靴形压榨装置,其具有靴形组件和相对辊,其中,所述靴形组件由圆筒形状的壳体和在该壳体的内部沿装置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将该壳体向周外方向加压的加压机构构成;所述相对辊与该靴形组件相对设置且由该加压机构将该壳体压在表面;由该靴形组件和该相对辊的压区对移动的湿纸加压,其特征在于,    该加压机构在该湿纸移动方向具有多个加压区域,且在每个该加压区域独立对该壳体加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岛秀昌岩田弘铃木节夫后藤大辅永冈隆坂东贵志篠田耕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王子制纸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