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鑫专利>正文

一种艾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269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0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艾烛,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烛筒,所述烛筒内设置用于固定艾柱的第一固定机构,艾柱固定于第一固定机构后,艾柱的顶端位于所述烛筒顶端±2cm的范围内。艾柱顶端高出或低于所述烛筒顶端一定距离,从而有效实现艾柱被点燃后大部分或全部在烛筒内,一开始或者艾柱燃烧很短一段时间后,烛筒侧壁即可对燃烧的艾柱形成有效防护作用,避免在燃烧过程中,造成触碰烫伤或艾柱断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成本低,使用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A kind of candl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rgy candle, which comprises a candle holder with an opening at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A first fixing mechanism for fixing the argy pillar is arranged in the candle holder. After the argy pillar is fixed in the first fixing mechanism, the top of the argy pillar is located within the range of +2 cm at the top of the candle holder. The top of the mugwort is higher or lower than the top of the candlestick for a certain distance, so that most or all of the mugwort can be ignited in the candlestick effectively. After a short period of time, the side wall of the candlestick can form an effective protective effect on the burning mugwort to avoid touching scald or mugwort during the burning process. Break dow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imple manufacture, low cost, convenient use, fast, safe and reliable,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艾烛
本技术涉及艾灸器材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倒流烟艾柱的艾烛。
技术介绍
艾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其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是一种通过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的治疗方法,通过物理和药理的复合作用起到治病强身调节免疫和防病治病的作用。在具体使用中,人们通常采用手持艾条或者将艾条、艾柱放置于艾灸盒中固定于患者的身体穴位之上。上述方式相对都比较繁琐和不便,随着市场的需求和艾灸行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比较流行的艾烛,采用中心具有孔的倒流烟艾柱,点燃时,产生下沉的艾烟,携带艾热作用于人体穴位,艾烟及艾热在人体穴位表面团聚,艾烛以其结构简单、使用简便、成本低等特点,迅速被市场接受和认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艾烛为一个圆锥形的腔体,在其顶部插上倒流烟艾柱,如公告号为CN201304085Y公开的技术艾烛结构,该种结构的艾烛,在艾柱燃烧的整个过程中,艾柱都是暴露着的,给灸者的活动带来极大不便,既容易烫伤别人,也容易烫伤自己,还容易将艾柱碰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此种结构的艾烛,艾柱在燃烧之后,形成的艾灰容易散落到灸者皮肤或衣物上,既容易造成污染,又容易造成烧烫伤等情况发生,在日常灸疗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简便,安全可靠的艾烛,可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对灸者或他人造成烧烫伤或艾柱被碰断折断等情况发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艾烛,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烛筒,所述烛筒内设置用于固定倒流烟艾柱的第一固定机构,艾柱固定于第一固定机构时,艾柱的顶端与所述烛筒顶端的高度差在±2cm的范围内。更优选的,所述高度差在±1cm或±5mm范围内效果更佳。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上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艾柱。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为设置在烛筒内的隔板或支架,所述隔板或支架上设置有底部开口的艾柱插槽。所述隔板上于所述插槽周围布设有通孔。所述插槽侧壁布设有二个或二个以上与所述底部开口连通的缺口,使插槽下部形成卡爪结构。所述插槽内壁布设有胀紧棱。所述烛筒设置有用于将艾烛固定于灸者身体上的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采用固定带和/或粘贴法兰环。所述粘贴法兰环与所述烛筒交界处布设有排烟孔。所述粘贴法兰环包括与所述烛筒连接的法兰环和设置在法兰环底面的粘贴层,所述粘贴层上布设有缺口,形成排烟孔。所述烛筒的筒壁上设置有散热防烫机构。所述散热防烫机构包括部分或全部布设于筒壁上的褶皱或散热片或凸棱或波纹或凸点。所述波纹为横纹、竖纹、斜纹、螺旋纹、断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烛筒为圆筒、扁筒、方筒、椭圆筒、多边形筒、多弧面筒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烛筒的侧壁布设有通孔。所述烛筒顶部设置有防护帽。所述防护帽具有镂空结构。所述防护帽与所述烛筒卡接或螺纹连接。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一个上下两端开口的烛筒,并在烛筒内设置用于固定倒流烟艾柱的第一固定机构,艾柱固定在第一固定机构时,艾柱顶端高出或低于所述烛筒顶端一定距离,从而有效实现艾柱被点燃后大部分或全部在烛筒内,一开始或者艾柱燃烧很短一段时间后,烛筒侧壁即可对燃烧的艾柱形成有效防护作用,避免在燃烧过程中,造成触碰烫伤或艾柱断折。2)第一固定机构采用隔板结构,在对艾柱形成有效支撑的同时,可有效对艾柱下端流出的艾烟形成阻隔,使艾烟艾热更持久地作用于人体的穴位处,并且隔板与烛筒还可以对艾柱燃烧的灰烬形成阻隔,防止艾灰落到灸者的衣物和皮肤上,避免烧烫。进一步,通过在隔板上布设通孔,有利于过多的艾烟及时排出,使艾柱新流出的艾烟可有效向下运行,提高艾柱的倒流烟效果。3)通过在插槽侧壁布设缺口,使插槽形成卡爪结构,以及在插槽侧壁布设胀紧棱,该胀紧棱也可以布设于卡爪结构,卡爪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胀紧棱可以将艾柱向插槽中心挤紧,二者均可以适应艾柱生产过程中的直径误差,使具有直径误差的艾柱均可稳定地固定于插槽内,二者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适用艾柱的直径误差范围,提高艾柱的固定可靠性。4)通过在烛筒上设置由固定带或粘贴法兰环等形成的第二固定机构,可有效在艾灸时将烛筒固定于灸者的身体上,避免手持烛筒的不便,并且烛筒被固定后,方便灸者活动或工作,提高艾灸过程的便利性。采用法兰底座还可以与固定带相配合使用,法兰底座可有效提高烛筒被固定时的稳定性,减小烛筒对皮肤的压力,提高舒适性。5)通过在粘贴法兰环与烛筒交界处设置排烟孔或在粘贴法兰环的粘贴层上布设缺口形成排烟孔,均可以有效促使艾烟从烛筒下部溢出,促使艾柱产生的艾烟和艾热筒灸者皮肤下沉,在无风或空气流动的情况下,艾烟可以团聚在烛筒外侧灸者的皮肤附近,提高灸疗效果。6)在烛筒的筒壁上设置褶皱或散热片或凸棱或波纹或凸点等散热防烫机构,波纹可以为横纹、竖纹、斜纹、螺旋纹、断纹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散热片优选放射状或环状布设,通过设置散热防烫机构可有效降低烛筒温度,在避免艾烛燃烧点造成的烧烫伤情况下,进一步避免触碰到烛筒或拿取的时候,烛筒造成的烧烫伤,提高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并且上述结构还均具有防滑作用。7)烛筒可以是圆筒、扁筒、方筒、椭圆筒、多边形筒、多弧面筒等任意构成可容纳放置艾柱、并使倒流烟向下运动至灸者皮肤的筒状结构均可,形状可以设计为多种形式,可有效丰富产品,甚至在筒体的侧壁开设纵向缺口,筒体侧壁为非封闭的结构也可以适用。通过在筒体侧壁布设通孔,可有效提高艾柱燃烧时的氧气供应,并且利于空气流通和进一步降低烛筒筒壁的温度。8)通过在烛筒顶部设置防护帽,防护帽与烛筒可以采用卡接或螺纹连接等连接方式进行稳定连接,防护帽可有效进一步防护烛筒的顶部,与烛筒结合,实现对燃烧艾柱的360度全方位防护,进一步提高艾烛在使用时的安全可靠性。9)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简便、成本低,使用方便、快捷、安全可靠,实用性强,值得广泛推广运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艾柱高于烛筒顶端的艾烛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艾柱低于烛筒顶端的艾烛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同时具有固定带和粘贴法兰环的艾烛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烛筒侧壁部分布设凸棱的艾烛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具有散热片的艾烛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第一固定机构为支架的艾烛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种插槽为C形结构的艾烛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多边形烛筒的艾烛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一种双艾柱艾烛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一种三艾柱艾烛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一种具有防护罩的艾烛外部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一种具有防护罩的艾烛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一种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一参看1、2、3:一种艾烛,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烛筒1,所述烛筒1内设置用于固定倒流烟艾柱2的第一固定机构,第一固定机构包括与烛筒1内壁一体连接的隔板3,隔板3上设置有一体连接的艾柱插槽4,插槽4的底部具有底部开口4-1,倒流烟艾柱2插置于插槽4内,倒流艾烟由底部开口4-1向下运动,到达灸者穴位皮肤。第一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艾烛,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烛筒,所述烛筒内设置用于固定艾柱的第一固定机构,艾柱固定于第一固定机构后,艾柱的顶端位于所述烛筒顶端的高度差在±2cm的范围内,艾柱大部分或全部在烛筒内,所述烛筒设置有用于将艾烛固定于灸者身体上的第二固定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烛,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两端开口的烛筒,所述烛筒内设置用于固定艾柱的第一固定机构,艾柱固定于第一固定机构后,艾柱的顶端位于所述烛筒顶端的高度差在±2cm的范围内,艾柱大部分或全部在烛筒内,所述烛筒设置有用于将艾烛固定于灸者身体上的第二固定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烛,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为设置在烛筒内的隔板或支架,所述隔板或支架上设置有底部开口的艾柱插槽。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烛,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侧壁布设有二个或二个以上与所述底部开口连通的缺口,使插槽下部形成卡爪结构。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艾烛,其特征在于:所述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鑫
申请(专利权)人:宋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