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谷约飞专利>正文

轻松调整水流流向的连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2566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07:55
一种轻松调整水流流向的连通器,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的直径大小和输水管直径大小相同,连接管的一端与输水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换向装置,换向装置为两个扇形板,两个扇形板与水平面平行且一个扇形板在另一个扇形板上的投影与另一个扇形板重合,两个扇形板相互之间的距离大于连接管的直径,两个扇形板的直线边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连接管穿过固定板且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扇形板曲线边的一侧上设有出水机构。该连通器可以实现水流能连续的从不同的方向流出,软管在换向装置内来回移动,可以使水流在0°‑180°的范围内实现连续的喷灌,使用软管可以减轻来回移动时的困难程度。

Easy to adjust the flow direction of the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nnector which can easily adjust the flow direction of water, including a connecting pipe, which has the same diameter and diameter as the water conveying pipe, and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water conveying pipe. The projection of one sector plate on another sector plate coincides with another sector plat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sector plates is greater than the diameter of the connecting pipe. The straight edges of the two sector plates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by the fixed plate. The connecting pipe passes through the fixed plate and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plate. Water mechanism. The connector can realize the continuous flow of water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the hose can move back and forth in the reversing device, so that the water can be continuously sprinkled in the range of 0 [180]. Using the hose can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moving back and for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松调整水流流向的连通器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具
,尤其涉及轻松调整水流流向的连通器。
技术介绍
现在的农民很多还是通过利用水泵将地下水或者河水抽取来灌溉土地,因为这样不需要投入巨大成本建设长期灌溉系统,具有高度灵活性、投资成本小、见效快等特点,仍然受到很多农民朋友的欢迎。尤其是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固有特性,很多地方没有建立成统一的灌溉系统,只能通过临时性的机动灌溉机制,通过水泵将水送到农田中。由于水泵具有较大的压力,从输水管流出的水都是具有较大的冲击力,直接冲向前方,而不是四散型。这样导致水流只能往一个方向流动,其他地方的农田不能灌溉到,必须通过人工手动挪动管带转换方向才能调整,由于管带较沉重,搬动不是非常容易,有时候还会因为弯折管带造成绷带的发生,费时费力。现有的连通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连通器开关的自由切换,引导水流向不同方向流淌,有利于农田的整体灌溉,省去了挪动输水管的麻烦,省时省力。但是该连通器只能在固定的几个方向上使水流来回切换,不能满足在180°或360°内任意方向的切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连通器无法实现任意角度轻松切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轻松调整水流流向的连通器,该连通器可以使水流在0°-180°之间的任意角度轻松进行切换。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松调整水流流向的连通器,包括连接管,连接管的直径大小和输水管直径大小相同,连接管的一端与输水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换向装置,换向装置为两个扇形板,两个扇形板与水平面平行且一个扇形板在另一个扇形板上的投影与另一个扇形板重合,两个扇形板相互之间的距离大于连接管的直径,两个扇形板的直线边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连接管穿过固定板且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扇形板曲线边的一侧上设有出水机构。所述出水机构为一端通过转换接头与连接管连接的软管,软管的另一端通过扇形板的曲线边伸入到换向装置的外侧,连接管与固定板连接的一侧设有外螺纹,固定板与连接管连接的一侧设有内螺纹,连接管与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软管外侧设有移动框,移动框位于两个扇形板的曲线边之间。所述移动框包括套接于软管外侧的圆环和连接于圆环外侧竖直方向上下两端的滑轮,两个扇形板相对侧的曲线边缘上分别开有凹轨,移动框上下两端的滑轮分别位于上下两端的凹轨内。所述圆环上端的滑轮与圆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所述圆环内侧均匀设有四个微固装置,微固装置包括第二弹簧和微固板,微固板为圆弧状且由橡胶材料制成,第二弹簧一端与圆环连接,另一端与微固板的凸出面连接。所述两个扇形板相对侧的曲线边缘上分别开有固定轨道,固定轨道位于凹轨的一侧,上端扇形板的固定轨道为多个通孔,多个通孔依次紧密排列,下端扇形板的固定轨道为多个凹槽,凹槽和通孔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固定杆为两个并且分别位于软管的两侧,固定杆的一端通过通孔伸入至凹槽内。所述固定杆外侧设有外螺纹,通孔内侧设有内螺纹,固定杆与通孔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管上设有开关装置,开关装置包括开关片、连接杆和把手,开关片为圆盘结构且侧面为圆弧状,开关片位于连接管内且与连接管的横截面平行,开关片的直径等于连接管的内直径,连接管的侧壁开有通孔,连接杆的一端穿过通孔与开关片的边缘固定连接,连接杆与连接管在通孔处转动连接,把手固定于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连接管一端焊接有圆柱状粗水管,圆柱状粗水管靠近输水管一侧,圆柱状粗水管设有多个带有内螺纹的孔,圆柱状粗水管上的带有内螺纹的孔直径大小与标准管道相同,圆柱状粗水管上的带有内螺纹的孔都带有设有外螺纹的堵塞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连通器可以实现水流能连续的从不同的方向流出,软管在换向装置内来回移动,可以使水流在0°-180°的范围内实现连续的喷灌,使用软管可以减轻来回移动时的困难程度。该连通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软管在不同方向的自由切换,引导水流向不同方向流淌,有利于农田的整体灌溉,省去了挪动整个输水管的麻烦,省时省力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在各个角度实现轻松连续的水流流向切换。2.在软管的移动时使用滑轮,可以节省移动软管的力气,省时省力,凹轨的设置避免了滑轮随意滑动,使滑轮沿着换向装置的曲面的弯曲方向运动,保证了最终软管能在0°-180°的范围内实现输水。3.固定杆、通孔和凹槽的配合使用,能将软管固定在需要输水的方向上并保持软管在该方向上的朝向不变,在需要变换软管的方向时,可轻松将固定杆从通孔和凹槽中取出,最终轻松实现对软管输水方向的更换。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微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管,2.换向装置,3.转换接头,4.软管,5.圆环,6.滑轮,7.凹轨,8.第一弹簧,9.微固装置,10.第二弹簧,11.微固板,12.通孔,13.凹槽,14.固定杆,15.开关片,16.连接杆,17.把手,18.粗水管,19.堵塞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轻松调整水流流向的连通器,包括连接管1,连接管1的直径大小和输水管直径大小相同,连接管1的一端与输水管连接,所述连接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换向装置2,换向装置2为两个扇形板,两个扇形板与水平面平行且一个扇形板在另一个扇形板上的投影与另一个扇形板重合,两个扇形板相互之间的距离大于连接管1的直径,两个扇形板的直线边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连接管1穿过固定板且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扇形板曲线边的一侧上设有出水机构。所述出水机构为一端通过转换接头3与连接管1连接的软管4,软管4的另一端通过扇形板的曲线边伸入到换向装置2的外侧,连接管1与固定板连接的一侧设有外螺纹,固定板与连接管1连接的一侧设有内螺纹,连接管1与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软管4可以为三个,三根软管4在水平面上相互之间成45°角分布,三根软管4的一端分别通过转换接头与连接管连通,三根软管4的另一端相互之间分别成45°角伸出至换向装置2的外侧,并且三根软管4的该端分别设有阀门,可以分别控制该根软管4中的水流。使用时,只需将该连通器插入输水管的末端,水流就会进入该连通器,通过连通器上的换向装置2可以实现将水流在不同的方向上进行切换。换向装置2为两个扇形板的组合结构,可以实现水流从一个固定方向进入后可以在0°-180°的任意方向上输水,通过转换接头3可以在换向装置2内设有三根软管4,三根软管4不移动时可以通过控制三根软管4上的阀门来控制输水的方向和输水的多少,此时输水方向只有预设好的三个固定的方向,当需要连续改变输水方向时,可以将三根软管4在该换向装置2内来回移动,实现0°-180°无死角输水,当某个方向需要水时,即可将一根软管4的出水口对准该方向,堵住其余两根软管4的出水口,输水管流入连接管1上的水流即可从该需要出水方向的软管4中流出,其他方向将不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松调整水流流向的连通器,包括连接管(1),连接管(1)的直径大小和输水管直径大小相同,连接管(1)的一端与输水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换向装置(2),换向装置(2)为两个扇形板,两个扇形板与水平面平行且一个扇形板在另一个扇形板上的投影与另一个扇形板重合,两个扇形板相互之间的距离大于连接管(1)的直径,两个扇形板的直线边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连接管(1)穿过固定板且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扇形板曲线边的一侧上设有出水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松调整水流流向的连通器,包括连接管(1),连接管(1)的直径大小和输水管直径大小相同,连接管(1)的一端与输水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的另一端连接有换向装置(2),换向装置(2)为两个扇形板,两个扇形板与水平面平行且一个扇形板在另一个扇形板上的投影与另一个扇形板重合,两个扇形板相互之间的距离大于连接管(1)的直径,两个扇形板的直线边通过固定板固定连接,连接管(1)穿过固定板且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两个扇形板曲线边的一侧上设有出水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松调整水流流向的连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机构为一端通过转换接头(3)与连接管(1)连接的软管(4),软管(4)的另一端通过扇形板的曲线边伸入到换向装置(2)的外侧,连接管(1)与固定板连接的一侧设有外螺纹,固定板与连接管(1)连接的一侧设有内螺纹,连接管(1)与固定板通过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松调整水流流向的连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4)外侧设有移动框,移动框位于两个扇形板的曲线边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轻松调整水流流向的连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框包括套接于软管(4)外侧的圆环(5)和连接于圆环(5)外侧竖直方向上下两端的滑轮(6),两个扇形板相对侧的曲线边缘上分别开有凹轨(7),移动框上下两端的滑轮(6)分别位于上下两端的凹轨(7)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松调整水流流向的连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5)上端的滑轮(6)与圆环(5)通过第一弹簧(8)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轻松调整水流流向的连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5)内侧均匀设有四个微固装置(9),微固装置(9)包括第二弹簧(10)和微固板(11),微固板(11)为圆弧状且由橡胶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约飞
申请(专利权)人:谷约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