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座导电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2406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8:50
一种插座导电片,它包括并列的L极导电片、接地极导电片和N极导电片,所述接地极导电片位于L极导电片与N极导电片之间;所述L极导电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套和至少一个第二插套,所述接地极导电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插套,所述N极导电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四插套和至少一个第五插套;所述第一插套和第四插套形成一个两插插口,所述第二插套、第三插套和第五插套形成一个三插插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插座导电片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无需针对不同形状的多面插座而去设计和生产不同的导电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座导电片
本技术涉及插座
,尤其涉及一种插座导电片。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使用越来越多,对插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由其是多面多排的多用插座。因此市面上出现多面插座,它的多个面上都可供插头插入,比较节省空间,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多面插座都是单独制作其每个面的插孔导电片,这样的做法零件繁多,制造工艺复杂,过多的零件给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留下隐患。因此,制造多面插座需要一种结构简单、零件少以及装配简便的插座导电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插座导电片,它零件数量少,加工工艺简单,材料利用率高,扩展性强。本技术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座导电片,它包括并列的L极导电片、接地极导电片和N极导电片,所述接地极导电片位于L极导电片与N极导电片之间;所述L极导电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套和至少一个第二插套,所述接地极导电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插套,所述N极导电片上设有至少一个第四插套和至少一个第五插套;所述第一插套和第四插套形成一个两插插口,所述第二插套、第三插套和第五插套形成一个三插插口。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品插座导电片结构为上中下三层结构,L极导电片居上,接地极导电片居中,N极导电片居下,各极导电片的插套组成符合国际标准的单相两级带接地插头和单相两级不带接地插头;且L极导电片、接地极导电片和N极导电片组成的一组插座导电片可以与另一组插座导电片连接,实现插座导电片延长,可以应用到不同形状的多面插座上,本技术产品插座导电片结构简单,零件数量少,无需针对不同形状的多面插座而去设计和生产不同的导电片。作为优选,所述L极导电片、接地极导电片和N极导电片的一端均设有连接孔,L极导电片、接地极导电片和N极导电片的另一端均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孔的轴线与连接柱的轴线平行。在生产组装时,一条L极导电片或接地极导电片或N极导电片上的连接柱可以铆接在另一条L极导电片或接地极导电片或N极导电片的连接孔上,可实现导电片的延长或变形,同时也省去导电片之间的连接导线。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柱的外径小于等于连接孔的直径。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柱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轴线与连接柱的轴线平行。连接柱的中部的通孔可在组装插座时用于导电片与插座的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的L极导电片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第一直部、第一斜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直部上设有所述的第一插套,所述第一斜部上设有所述的第二插套,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一直部之间由折弯过渡,第一直部与第一斜部之间由折弯过渡,第一斜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由折弯过渡。作为优选,所述的接地极导电片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三连接部、第二直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二直部上设有所述的第三插套;所述第三连接部与第二直部之间由折弯过渡,第二直部与第四连接部之间由折弯过渡。作为优选,所述的N极导电片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五连接部、第三直部、第二斜部和第六连接部,所述第三直部上设有所述的第四插套,所述第二斜部上设有所述的第五插套,所述第五连接部与第三直部之间由折弯过渡,第三直部与第二斜部之间由折弯过渡,第二斜部与第六连接部之间由折弯过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插座导电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插座导电片组合装配在直排形插座上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插座导电片组合装配在三角形插座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插座导电片组合装配在正方形插座上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插座导电片组合装配在正五边形插座上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插座导电片组合装配在长方形插座上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1、L极导电片,101、第一连接部,102、第一直部,103、第一斜部,104、第二连接部,11、第一插套,12、第二插套,2、接地极导电片,201、第三连接部,202、第二直部,203、第四连接部,21、第三插套,3、N极导电片,301、第五连接部,302、第三直部,303、第二斜部,304、第六连接部,31、第四插套,32、第五插套,4、连接孔,5、连接柱,5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插座导电片,它包括平行排列的L极导电片1、接地极导电片2和N极导电片3,接地极导电片2位于L极导电片1与N极导电片3之间;L极导电片1上设有一个第一插套11和一个第二插套12,接地极导电片2上设有一个第三插套21,N极导电片3上设有一个第四插套31和一个第五插套32;第一插套11和第四插套31形成一个两插插口,第二插套12、第三插套21和第五插套32形成一个三插插口。第一插套11的轴线、第三插套21的轴线和第四插套31的轴线为同一直线。L极导电片1包括从左到右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01、第一直部102、第一斜部103和第二连接部104,第一斜部103近第一直部101一端高于近第二连接部104一端(即图1中第一斜部103的左边高于右边),第一插套11设在第一直部101上,第二插套12设在第一斜部103上,第一连接部101与第一直部102之间由折弯过渡,第一直部101与第一斜部103之间由折弯过渡,第一斜部103与第二连接部104之间由折弯过渡。接地极导电片2包括从左到右依次相连的第三连接部201、第二直部202和第四连接部203,第三插套21设在第二直部202上;第三连接部201与第二直部202之间由折弯过渡,第二直部202与第四连接部203之间由折弯过渡。N极导电片3包括从左到右依次相连的第五连接部301、第三直部302、第二斜部303和第六连接部304,第二斜部303近第三直部302一端低于近第六连接部304一端(即图1中第二斜部303的左边低于右边),第四插套31设在第三直部302上,第五插套32设在第二斜部303上,第五连接部301与第三直部302之间由折弯过渡,第三直部302与第二斜部303之间由折弯过渡,第二斜部303与第六连接部304之间由折弯过渡。N极导电片3与L极导电片1为镜像对称。L极导电片1、接地极导电片2和N极导电片3的一端均设有连接孔4(即图1中L极导电片1左端的第一连接部101、接地极导电片2左端的第三连接部201和N极导电片3左端的第五连接部301上均设有连接孔4),L极导电片1、接地极导电片2和N极导电片3的另一端均设有连接柱5(即图1中L极导电片1右端的第二连接部104、接地极导电片2右端的第四连接部203和N极导电片3右端的第六连接部304上均设有连接柱5),连接孔4的轴线与连接柱5的轴线平行,连接柱5的外径等于连接孔4的直径(连接柱5的外径也可以小于连接孔4的直径)。如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一条L极导电片1、一条接地极导电片2和一条N极导电片3组成的一组插座导电片可以与另一组一条L极导电片1、一条接地极导电片2和一条N极导电片3组成的插座导电片连接,连接方式采用连接柱5和连接孔4铆接的形式。本技术一种插座导电片可以用多组导电片连接成长条形、三角形、矩形、多边形等各种不同形状。生产制造多面插座时,只要L极导电片1、接地极导电片2和N极导电片3就能应用到各种不同的多面插座上,加工工艺简单,材料利用率高,扩展性强。连接柱5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座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并列的L极导电片(1)、接地极导电片(2)和N极导电片(3),所述接地极导电片(2)位于L极导电片(1)与N极导电片(3)之间;所述L极导电片(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套(11)和至少一个第二插套(12),所述接地极导电片(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插套(21),所述N极导电片(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四插套(31)和至少一个第五插套(32);所述第一插套(11)和第四插套(31)形成一个两插插口,所述第二插套(12)、第三插套(21)和第五插套(32)形成一个三插插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座导电片,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并列的L极导电片(1)、接地极导电片(2)和N极导电片(3),所述接地极导电片(2)位于L极导电片(1)与N极导电片(3)之间;所述L极导电片(1)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插套(11)和至少一个第二插套(12),所述接地极导电片(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插套(21),所述N极导电片(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四插套(31)和至少一个第五插套(32);所述第一插套(11)和第四插套(31)形成一个两插插口,所述第二插套(12)、第三插套(21)和第五插套(32)形成一个三插插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L极导电片(1)、接地极导电片(2)和N极导电片(3)的一端均设有连接孔(4),L极导电片(1)、接地极导电片(2)和N极导电片(3)的另一端均设有连接柱(5),所述连接孔(4)的轴线与连接柱(5)的轴线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5)的外径小于等于连接孔(4)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5)的中部设有通孔(51),所述通孔(51)的轴线与连接柱(5)的轴线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座导电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极导电片(1)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骏啸娄绍军张军魁周强
申请(专利权)人: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