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苡旂专利>正文

镜框与镜脚隐藏式枢接固定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226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镜框与镜脚隐藏式枢接固定构造,包含一镜框设有一第一内表面及一第一外表面,该镜框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端面,二第一端面分别相邻连接该第一内表面及该第一外表面,另二第一端面上分别形成有二卡槽,所述卡槽并连接至该第一内表面;二镜脚枢接于该镜框,二镜脚分别设有一第二内表面及一第二外表面,二镜脚的端部分别设有一第二端面,二第二端面分别相邻连接二第二内表面及二第二外表面,又二第二端面上分别形成有二卡块;借以相对于该镜框分别展开二镜脚,使所述卡块分别对应卡合于所述卡槽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框与镜脚隐藏式枢接固定构造
本技术涉及镜框与镜脚
,特别是指一种于展开镜脚时,使卡块可对应隐藏卡合于卡槽内,借以形成定位的镜框与镜脚隐藏式枢接固定构造。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所常见的眼镜构造,其组装主要是利用螺丝将镜脚与镜框螺锁组合,以螺丝组合方式较为麻烦,不仅耗费材料,也增加组装的工时,因此在制造组装时相当不便。因此现今有采用嵌柱与嵌孔相嵌合的构造,借以能达到无须使用螺丝就能组装的目的。但是该免用螺丝的眼镜构造,于使用时,需依靠镜脚的前端与镜框的二侧相抵靠,借以能维持该镜脚的展开角度,因此,当镜脚展开到超过极限的位置时,将会使镜脚上的嵌柱与镜框的嵌孔脱离,而失去枢接固定的作用。因此有2005年3月11日中国台湾所公告的新型第M259179号「脚架可稳固组装之眼镜」专利案,其揭露:包含一镜片单元,以及可枢摆地安装在镜片单元的两轴枢部上的镜脚,当脚架位于一展开位置时,前述镜脚与镜片单元间借相对应的抵靠面相抵靠。其主要是在轴枢部上突出两个上下间隔的突挡块,在每一突挡块上皆具有一开口朝后的突挡槽,以及一挡抵面,而该脚架的一卡嵌部上除了具有两支可插设在镜片单元的枢接孔上的支轴外,还设有一当脚架位于展开位置时与突挡块的挡抵面抵接的挡止面。借两个抵靠面的靠抵,以及挡止面与突挡面间的贴靠,可以增进脚架组装后的稳固性。该专利案进一步于所述轴枢部上还设有两个上下间隔的凹沟,前述凹沟延伸至相对应的突挡槽。又设有两支上下间隔往镜片单元水平突出的突轴、一自下方突轴一体突出的第一挡止块,以及一自上方突轴一体突出的第二挡止块,其中第一挡止块上具有一挡止面,而第二挡止块上具有一与挡止面上下对应的挡止面。借由第一挡止块及第二挡止块分别伸入于对应的突挡槽内,利用第一挡止块及第二挡止块可以分别抵住延伸片,而避免支轴因扭转而自枢接孔中脱离。该专利案虽然具有防止支轴与枢接孔脱离的机制,由于该第一挡止块及第二挡止块分别设于该突轴的最前方,不仅破坏整体的美观性,而且制造复杂。尤其经过多次展开镜脚后,容易因展开镜脚的力量过大,以致于造成第一挡止块及第二挡止块的崩坏而失去作用。又一般的镜片均需要经过镀膜(coating)的表面处理,以增加镜片的表面硬化程度,借以可达到耐磨的功效。因此该专利案的镜片单元在浸入镀膜的药水槽后,该镜片单元的该突挡槽的内部呈一密闭式构造,因此会因为真空吸力的作用,使镀膜的药水被吸附在该突挡槽中,而不会流出。以致于镀膜处理完成之后,该镜片单元经加热烘干后,该突挡槽中所吸附的药水将会因干燥而造成阻塞,使得第一挡止块及第二挡止块无法伸入于该突挡槽内,因此于使用上并不尽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于展开镜脚时,使卡块可对应隐藏卡合于卡槽内,借以形成定位的镜框与镜脚隐藏式枢接固定构造,于配戴使用时更加的稳固,可确保镜脚与镜框不会轻易分离,能保持其完整性,整体制造及组装均相当简单及容易,可以节省制造的材料,以降低制造成本。基于此,本技术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镜框与镜脚隐藏式枢接固定构造,包含有:一镜框,设有一第一内表面及一第一外表面,该镜框的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端面,二第一端面分别相邻连接该第一内表面及该第一外表面,另二第一端面上分别形成有二卡槽,所述卡槽连接至该第一内表面;二镜脚,枢接于该镜框的二侧,二镜脚分别设有一第二内表面及一第二外表面,二镜脚的端部分别设有一第二端面,二第二端面分别相邻连接二第二内表面及二第二外表面,又二第二端面上分别形成有二卡块;借以相对于该镜框分别展开二镜脚,使所述卡块分别对应卡合于所述卡槽内。进一步,该第一内表面的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枢接部,二第一枢接部分别设有二枢接块,所述枢接块分别设有一枢接孔,又二第二内表面分别有一第二枢接部,二第二枢接部分别设有二枢接件,所述枢接件分别设有一枢接轴,所述枢接轴分别对应枢接于所述枢接孔内,又所述卡块并相邻连接至所述枢接件。进一步,所述枢接块分别上、下相对连接于该第一内表面。进一步,所述枢接件分别上、下相对连接于二第二内表面。进一步,所述卡槽分别相对的设于所述枢接块之间。进一步,所述卡槽分别上、下横向内凹形成于二第一端面及该第一内表面的相邻处,而形成一开放式的构造。所述卡块上、下横向凸出形成于二第二端面。采用上述技术手段后,本技术具有下列的优点:1.将镜脚相对于该镜框展开到极限时,镜脚的所述卡块可顺势的卡合于所述卡槽内,借以形成定位,使其于配戴使用时更加的稳固。2.当配戴镜框时,如果镜框及镜脚受到外力撞击时,可借由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的卡固与补强作用,使镜脚与该镜框仍然不会因为撞击而松动,故可确保镜脚与镜框不会轻易分离,而能保持其完整性。3.利用所述卡块可隐藏的卡合于所述卡槽内,并不会凸显于镜框外,故可以保持整体的美观性。4.镜框与镜脚的整体制造及组装均相当简单及容易,而且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的体积均相当小,故可以节省制造的材料,以降低制造成本。5.卡块设于第二端面及其相邻连接的枢接件之间,因此具有补强的作用,可以于多次展开镜脚后,该卡块仍然不会因崩坏而失去作用。6.卡槽呈开放式的构造,因此在进行表面镀膜处理时,其镀膜的药水不会因真空吸力作用而被吸附在该卡槽中,故于镀膜干燥后,并不会妨碍卡块卡合于卡槽内而形成定位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镜框的第一枢接部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镜脚的第二枢接部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卡块卡合于卡槽内的组合剖视图。【符号说明】1镜框11第一内表面12第一外表面13第一端面14第一枢接部15枢接块16枢接孔17卡槽2镜脚21第二内表面22第二外表面23第二端面24第二枢接部25枢接件26枢接轴27卡块。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包含有:镜框1及二镜脚2,其中:镜框1,其对应设有一第一内表面11及一第一外表面12。又该镜框1的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端面13,二第一端面13分别相邻连接该第一内表面11及该第一外表面12。又该镜框1的该第一内表面11的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枢接部14,该第一枢接部14设有二枢接块15分别上、下相对连接于该第一内表面11,又所述枢接块15分别相对设有一枢接孔16。另二第一端面13分别上、下横向内凹形成有二卡槽17〔如图3所示〕,所述卡槽17横向连接至该第一内表面11的二侧,使所述卡槽17位于该第一内表面11及二第一端面13的相邻处,而形成一开放式的构造。而且所述卡槽17分别相对的设于该第一枢接部14的二枢接块15之间。二镜脚2,其枢接于该镜框1的二侧。二镜脚1分别对应设有一第二内表面21及一第二外表面22。又二镜脚2的端部分别设有一第二端面23,该第二端面23分别相邻连接该第二内表面21及该第二外表面22。又二镜脚2的二第二内表面21分别凸设有一第二枢接部24,二第二枢接部24设有二枢接件25分别上、下相对连接于二第二内表面21,又所述枢接件25分别相对枢接孔16凸设有一枢接轴26,所述枢接轴26分别对应枢接于所述枢接孔16内,借以使二镜脚2可以分别对应于该镜框1枢转展开或收合。另二第二端面13上、下横向凸出形成有二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框与镜脚隐藏式枢接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镜框,设有一第一内表面及一第一外表面,该镜框的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端面,二第一端面分别相邻连接该第一内表面及该第一外表面,另二第一端面上分别形成有二卡槽,所述卡槽连接至该第一内表面;二镜脚,枢接于该镜框的二侧,二镜脚分别设有一第二内表面及一第二外表面,二镜脚的端部分别设有一第二端面,二第二端面分别相邻连接二第二内表面及二第二外表面,又二第二端面上分别形成有二卡块;借以相对于该镜框分别展开二镜脚,使所述卡块分别对应卡合于所述卡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框与镜脚隐藏式枢接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镜框,设有一第一内表面及一第一外表面,该镜框的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端面,二第一端面分别相邻连接该第一内表面及该第一外表面,另二第一端面上分别形成有二卡槽,所述卡槽连接至该第一内表面;二镜脚,枢接于该镜框的二侧,二镜脚分别设有一第二内表面及一第二外表面,二镜脚的端部分别设有一第二端面,二第二端面分别相邻连接二第二内表面及二第二外表面,又二第二端面上分别形成有二卡块;借以相对于该镜框分别展开二镜脚,使所述卡块分别对应卡合于所述卡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镜框与镜脚隐藏式枢接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表面的二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枢接部,二第一枢接部分别设有二枢接块,所述枢接块分别设有一枢接孔,又二第二内表面分别有一第二枢接部,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苡旂
申请(专利权)人:黄苡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