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调风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19462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5: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机调风门,包括通风管和自动调节装置,所述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电动推杆、第一推杆、横截面呈凹型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通风管内,且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开口向上朝向所述通风管的管口,所述第一旋转件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底部;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通风管和所述第一固定件,并与所述第一旋转件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在所述第一旋转件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弧形槽相对应的第二弧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置简单合理,风门调节方便,结构稳定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机调风门
本技术涉及风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风机调风门。
技术介绍
调风门是指在通风过程中调节风向和风量的装置,调风门多用在矿井、工厂、实验室等需要通风的场所,现有的调风门一方面只在使用时转动打开,不开启时关闭,在关闭时则无法保持空气流畅;另一方面,在不使用时,调风门易受到灰尘的污染,导致清扫麻烦。另外,调风门的开启角度不能自由调整,风量调节不方便,而且现有的调风门也不能够通过不同使用条件环境进行多段控制,从而能源损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风机调风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风机调风门,包括通风管和自动调节装置,所述自动调节装置包括电动推杆、第一推杆、横截面呈凹型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通风管内,且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开口向上朝向所述通风管的管口,所述第一旋转件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底部;所述第一推杆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通风管和所述第一固定件,并与所述第一旋转件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在所述第一旋转件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弧形槽一一相对应的第二弧形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置简单合理,风量调节方便;通过设置一一相对应的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利用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的重合面积来调节通风管的风量大小,并利用电动推杆和第一推杆带动第一旋转件转动,完成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重合面积的变化,从而实现风量大小的自动调节,满足各种通风环境需要。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第一旋转件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内径相同。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既利于实现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能够完全重合,还能使第一旋转件一直与第一固定件的底部贴合,提高风量调节精度。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靠近所述第一推杆的一侧设有弧形滑槽,所述第一推杆与所述弧形滑槽滑动配合。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方便第一推杆推动第一旋转件,调节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的重合面积,从而起到调节风量的作用。进一步:所述弧形滑槽的弧形角度范围为90度至300度。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既能够完全重合,即风门开到最大,也能够完全不重合,即风门关闭,满足各种风量调节的需要。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的顶部设有第一防尘网。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起到防尘的作用,保护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旋转件。进一步:所述风机调风门还包括手动调节装置,所述手动调节装置设置在所述通风管内,并位于所述自动调节装置的下方。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手动调节装置,起到辅助调节的作用,实现调风门的多级调节,同时还能在自动调节装置损坏时,起到备用调节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及风机调风门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固定件和第一旋转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固定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旋转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名称如下:1、通风管,2、自动调节装置,21、电动推杆,22、第一推杆,23、第一防尘网,24、第一旋转件,241、第二弧形槽,25、第一固定件,251、弧形滑槽,252、第一弧形槽,3、手动调节装置,31、扳手,32、第二推杆,33、第二防尘网,34、第二旋转件,35、第二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风机调风门,其包括通风管1和自动调节装置2,所述自动调节装置2包括电动推杆21、第一推杆22、横截面呈凹型的第一固定件25和第一旋转件24,所述第一固定件25固定设置在所述通风管1内,且所述第一固定件25的开口向上朝向所述通风管1的管口,所述第一旋转件24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25的底部;所述第一推杆22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通风管1和所述第一固定件25,并与所述第一旋转件24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2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推杆2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25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252,在所述第一旋转件24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弧形槽252一一相对应的第二弧形槽241。所述第一旋转件24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固定件25的内径相同。既利于实现第一弧形槽252和第二弧形槽241能够完全重合,还能使第一旋转件24一直与第一固定件25的底部贴合,提高风量调节精度。在所述第一固定件25靠近所述第一推杆22的一侧设有弧形滑槽251,所述第一推杆22与所述弧形滑槽251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一推杆22上设有角度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用于测量第一推杆22转动的角度,从而方便调节风量大小。所述弧形滑槽251的弧形角度范围为90度至300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滑槽251的弧形角度优选为90度。保证第一弧形槽252和第二弧形槽241既能够完全重合,即风门开到最大,也能够完全不重合,即风门关闭,满足各种风量调节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一相对应的第一弧形槽252和第二弧形槽241,利用第一弧形槽252和第二弧形槽241的重合面积来调节通风管1的风量大小,并利用电动推杆21和第一推杆22带动第一旋转件24转动,完成第一弧形槽252和第二弧形槽241重合面积的变化,从而实现风量大小的自动调节,满足各种通风环境需要。在所述第一固定件25的顶部设有第一防尘网23,起到防尘的作用,方便清理风机调风门。在所述电动推杆21上设置有自锁装置(图中未示出),电动推杆21在转动调节完成后,利用自锁装置完成自我锁定,避免惯性旋转或者风力旋转而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提升风机调风门的稳定性。如图1所示,所述风机调风门还包括手动调节装置3,所述手动调节装置3设置在所述通风管1内,并位于所述自动调节装置2的下方。所述手动调节装置3包括扳手31、第二推杆32、第二防尘网33、第二固定件35和第二旋转件34,所述第二推杆32、第二防尘网33、所述第二固定件35和所述第二旋转件34的结构分别与所述第一推杆22、所述第一防尘网23、所述第一固定件25和所述第一旋转件24的结构相同;所述扳手31与所述第二推杆32远离所述第二旋转件3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扳手31上设置有自锁装置(图中未示出),扳手31在转动调节完成后,利用自锁装置完成自我锁定,避免惯性旋转或者风力旋转而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提升风机调风门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1)和自动调节装置(2),所述自动调节装置(2)包括电动推杆(21)、第一推杆(22)、横截面呈凹型的第一固定件(25)和第一旋转件(24),所述第一固定件(25)固定设置在所述通风管(1)内,且所述第一固定件(25)的开口向上朝向所述通风管(1)的管口,所述第一旋转件(24)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25)的底部;所述第一推杆(22)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通风管(1)和所述第一固定件(25),并与所述第一旋转件(24)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2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推杆(2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25)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252),在所述第一旋转件(24)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弧形槽(252)一一相对应的第二弧形槽(2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调风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风管(1)和自动调节装置(2),所述自动调节装置(2)包括电动推杆(21)、第一推杆(22)、横截面呈凹型的第一固定件(25)和第一旋转件(24),所述第一固定件(25)固定设置在所述通风管(1)内,且所述第一固定件(25)的开口向上朝向所述通风管(1)的管口,所述第一旋转件(24)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25)的底部;所述第一推杆(22)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通风管(1)和所述第一固定件(25),并与所述第一旋转件(24)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2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推杆(21)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固定件(25)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弧形槽(252),在所述第一旋转件(24)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弧形槽(252)一一相对应的第二弧形槽(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方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通通风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