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后藤锦隆专利>正文

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1649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治疗装置,是一种通过在躺在具有衬垫部(11)的床的所述衬垫部(11)上的被治疗者(4)的周围形成交变电场,从而对所述被治疗者(4)进行治疗的装置。该治疗装置具备:电极部(2),其设置于所述衬垫部(11)中与所述衬垫部的上表面(11a)相分离的位置处、或者设置于所述衬垫部(11)的下方;和电压施加装置(3),其对所述电极部(2)施加第1交流电压。

Treatment device

The therapeutic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is a device for treating the treated person (4) by forming an alternating electric field around the treated person (4) lying on the bed with the pad part (11). The therapeutic device is provided with an electrode portion (2) at a position separate from the upper surface (11a) of the pad portion (11) or below the pad portion (11), and a voltage applicator (3) which applies a first alternating current voltage to the electrode portion (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治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为被治疗者进行治疗所用治疗装置的相关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通过在被治疗者周围形成电场,对被治疗者进行治疗的治疗装置。该种治疗装置,是在被治疗者躺的床垫设置第1电极,在床头立柱处设置第2电极的卧床式电势治疗装置。使用该种卧床式电位治疗装置时,在第1电极施加电压,在第2电极接地,从而在被治疗者周围形成电场,通过形成的电场对被治疗者人体的刺激作用,达到治疗效果。特开2009-183638号公告(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卧床式电势治疗装置包含配设有第1电极的床垫,配设有第2电极的床头立柱,并配有对第1与第2电极其中的至少一方施加电压的电压发生装置,将上述部件一体化配设的技术。另外还有作为治疗装置的,通过绝缘覆膜的导电床垫,对人体躯干部施加交流高压电从而进行治疗的卧床式电势治疗装置的交变电势治疗器。特开2016-120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交流电势治疗器通过交流升压变压器用次级线圈连接保护兼分压回路的其中1端,保护兼分压回路的另一端与次级线圈的接地端接成正电压分压回路,保护兼用分压回路与正电压分压回路的之间的输出端产生高压交流电,以此为导电床垫供电的技术。另外还有由供受治疗者坐的座椅、搭载被治疗者脚的通电踏台所构成的椅式电势治疗装置。特开2011-24781号公报(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关于电势治疗装置的如下内容:为达到治疗目的被施加高电压的主电极、向主电极施加高电压所需的高压发生装置、以及检测是否有人坐下所需的检测用电极。将上述技术相结合,高压电发生装置通过检知检测电极是否接受到诱导电流,从而检测座椅上是否有人坐着。先行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特开2009-183638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16-120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11-24781号公报专利技术概要专利技术所解决问题但是,通过上述专利文献1乃至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技术,让被治疗者接受治疗并得到充分的治疗效果较困难,即便得到该种治疗的一定程度的效果,要求至少1个电极与被治疗者相接触,或使电极配置在几乎要与被治疗者相接触的距离。本项专利技术是解决上述技术存在问题点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升上述通过在被治疗者的周围形成交变电场,对被治疗者进行治疗的设备的治疗效果,提供效果更好的治疗设备。解决问题手段本申请书所公开的专利技术,简要概括其代表性的要点如下。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种形态的治疗装置,其特点是通过在躺在具有衬垫部的床的所述衬垫部上的被治疗者的周围形成交变电场,从而对被治疗者施加治疗。该种治疗装置的电极部设置于所述衬垫部的内部中与所述衬垫部的上表面相分离的位置处,或者所述衬垫部的下方,以及向电极部施加第1交流电压的电压施加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特点是,电压施加装置具有:包含相互磁耦合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的变压器;反馈控制电路,其使次级线圈的一侧端子返回至所述初级线圈的另一侧端子,以便调节次级线圈的电压;输出控制部,其与所述次级线圈的另一侧端子链接,以对次级线圈的输出施加低频振动;电极部经由所述输出控制部与次级线圈的另一侧端子连接。另一种形态是,通过交流电源对初级线圈施加第2交流电压。且,电压施加装置还可以具有电压调节部,电压调节部通过将从交流电源输入的第3交流电压的电压值转换为互不相同的多种电压值,并将电压值被转换的第3交流电压作为第2交流电压施加于初级线圈,从而调节第1交流电压的电压值。另一种特点是,电压调节单元可以包括设置在作为初级线圈的一个接口的第一接口或初级线圈的另一个接口与AC电源之间的电阻元件,第一端子通过电阻元件向交流电源供电,或者不通过电阻元件将第一接口切换到交流电源。另一个特点是,该种治疗装置通过电极部向被治疗者周围释放出静电,在被疗者周围形成交变电场,通过向受治疗者施加交变电场从而对受治疗者的进行治疗。另一个特点是,电压施加装置向电极部施加频率为20~100Hz的第1交流电压。另一个特点是,该种治疗装置无需配置接地电极。另一个特点是,次级线圈流过的电流为0.002~0.2A。另一个特点是,电极部是第1电极,电压施加装置无需与第1电极以外的任何其他电极连接。另一个特点是,电极部具有包含主面的板状部,且板状部包含构成主面的复数个开口部。另一个特点是,该种治疗装置包含床。应用本专利技术所制成的治疗装置,是通过在被治疗者的周围形成交变电场而对被治疗者施加治疗的装置。该种治疗装置具备:与被治疗者分离配置的电极部、向电极部施加第一交流电压的电压施加装置。电压施加装置包括:变压器,其包括相互磁耦合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反馈控制电路,其将次级线圈一端的端子返回到初级线圈一端的端子,从而调整次级线圈中的电压;输出控制部,其与次级线圈的另一侧端子连接,以对次级线圈的输出施加低频振动电极部分通过输出控制部分连接到次级线圈的另一个接口。另一个特点是,通过交流电源对初级线圈施加第2交流电压。电压施加装置还具有电压调节部,通过将从交流电源输入的第3交流电压的电压值转换为互不相同的多种电压值,并将电压值被转换的第3交流电压作为第2交流电压施加于初级线圈,从而调节第1交流电压的电压值。另一个特点是,电压调节部包含电阻元件,其设置于初级线圈的一侧端子或作为初级线圈的另一侧端子的第1端子与所述交流电源之间;以及开关元件,其用途是切换将第1端子经由电阻元件连接至交流电源上,还是不经由电阻元件而将第1端子直接连接至交流电源上。另一个特点是,该种治疗装置通过电极单元在受治疗者周围释放出静电,在周围生成交流电场,并通过向受治疗者施加交流电场达到治疗效果。另一个特点是,电压施加装置向电极部施加频率为20~100Hz的第1交流电压。另一个特点是,该种治疗装置无需配备接地电极。另一个特点是,流入次级线圈的电流为0.002~0.2A。另一个特点是,电极部为第1电极,电压施加装置与第1电极以外的任何电极均未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形态的治疗装置,是通过在就坐于具有坐座部和靠背部的椅子上的被治疗者的周围行程交变电场依托有靠背的座椅,从而对被治疗者进行治疗的装置。该种治疗装置具备,在座椅上方、内部或下方;靠背的正面、内部或下方设置有电极单元,以及为电极单元提供第1交流电压的电压施加装置。另一个特点是,电压施加装置,包含一种变压器,包括彼此磁耦合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反馈控制电路、用于将次级线圈的一个接口返回到初级线圈的一个接口、用于调节次级线圈中的电压,并且输出控制单元连接到次级线圈的另一个接口,用于向次级线圈的输出施加低频振动。电极单元可以经由输出控制单元连接到次级线圈的另一个接口。另一个特点是,初级线圈可通过交流电源由第2交流电压施加。电压施加装置还将从交流电源输入的第三交流电压的电压值切换为多种不同类型的电压值,并且将第三交流电压转换为切换为第二交流电压的电压值对初级线圈进行调整,以调整第一交流电压的电压值。另一个特点是,电压调整单元包括:设置在初级线圈的一端的接口,或初级线圈的其他接口,如第1接口、交流电源、上述部分之间的电阻元件、控制第1接口通过电阻元件与交流电源相连接,或第1接口不通过电阻元件与交流电源相连的切换元件。另一个特点是,该种治疗装置通过电极部向被治疗者的周围释放静电,从而在被治疗者周围形成交变电场,并在将所形成的交变电场施加于对被治疗者的同时对被治疗者进行治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装置,其通过在躺在具有衬垫部的床的所述衬垫部上的被治疗者的周围形成交变电场,从而对所述被治疗者进行治疗,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装置具备:电极部,其设置于所述衬垫部的内部中与所述衬垫部的上表面相分离的位置处、或者所述衬垫部的下方;和电压施加装置,其对所述电极部施加第1交流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治疗装置,其通过在躺在具有衬垫部的床的所述衬垫部上的被治疗者的周围形成交变电场,从而对所述被治疗者进行治疗,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装置具备:电极部,其设置于所述衬垫部的内部中与所述衬垫部的上表面相分离的位置处、或者所述衬垫部的下方;和电压施加装置,其对所述电极部施加第1交流电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施加装置具有:变压器,其包含相互磁耦合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反馈控制电路,其使所述次级线圈的一侧端子返回至所述初级线圈的一侧端子,以便调节所述次级线圈中的电压;以及输出控制部,其与所述次级线圈的另一侧端子连接,以对所述次级线圈的输出施加低频振动;所述电极部经由所述输出控制部与所述次级线圈的另一侧端子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交流电源对所述初级线圈施加第2交流电压;所述电压施加装置还具有电压调节部,所述电压调节部通过将从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的第3交流电压的电压值转换为互不相同的多种电压值,并将电压值被转换的所述第3交流电压作为所述第2交流电压施加于所述初级线圈,从而调节所述第1交流电压的电压值。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调节部包含:电阻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初级线圈的一侧端子或作为所述初级线圈的另一侧端子的第1端子与所述交流电源之间;和开关元件,其用于切换是将所述第1端子经由所述电阻元件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源上,还是不经由所述电阻元件而将所述第1端子直接连接至所述交流电源上。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从所述电极部向所述被治疗者的周围释放静电,从而在所述被治疗者的周围形成所述交变电场,并在将所形成的所述交变电场施加于所述被治疗者的同时对所述被治疗者进行治疗。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施加装置对所述电极部施加频率为20Hz~100Hz的所述第1交流电压。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装置不具备接地电极。8.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流入所述次级线圈的电流为0.002A~0.2A。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为第1电极;所述电压施加装置与所述第1电极以外的任何电极均未电连接。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具有包含主面的板状部;所述板状部包含形成于所述主面上的多个开口部。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装置具备所述床。12.一种治疗装置,其通过在被治疗者的周围形成交变电场,从而对所述被治疗者进行治疗,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装置具备:电极部,其与所述被治疗者相分离地设置;和电压施加装置,其对所述电极部施加第1交流电压;所述电压施加装置具有:变压器,其包含相互磁耦合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反馈控制电路,其使所述次级线圈的一侧端子返回至所述初级线圈的一侧端子,以便调节所述次级线圈中的电压;以及输出控制部,其与所述次级线圈的另一侧端子连接,以对所述次级线圈的输出施加低频振动;所述电极部经由所述输出控制部与所述次级线圈的另一侧端子连接。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交流电源对所述初级线圈施加第2交流电压;所述电压施加装置还具有电压调节部,所述电压调节部通过将从所述交流电源输入的第3交流电压的电压值转换为互不相同的多种电压值,并将电压值被转换的所述第3交流电压作为所述第2交流电压施加于所述初级线圈,从而调节所述第1交流电压的电压值。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调节部包含:电阻元件,其设置于所述初级线圈的一侧端子或作为所述初级线圈的另一侧端子的第1端子与所述交流电源之间;和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近藤加奈子
申请(专利权)人:后藤锦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