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rtical elevator protective device with strong protective property. The flexible barrier layer blocks the outer door between the inner door and the outer door, and prevents passengers from entering the elevator shaft directly when the car does not arrive and the outer door is opened by mistake, so as to avoid casualties. The flexible barrier layer can be opened and closed timely by the cooperation of the fixed frame, driving slider, upper roller, lower roller, upper elastic rope and lower elastic rope. In this way, the invention can avoid passengers falling into the elevator shaft, effectively avoid casualties, and the mechanism moves smoothly, flexibly, stable and reliable, the structure is novel and reasonable, and the practicability is strong. The circular guide grooves can guide the elastic ropes to ensure the accuracy and stabilit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elastic ropes. The invention also proposes a vertical elevator based on the foregoing protective vertical elevator pro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及垂直电梯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095231.9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710095231.9,申请日为2017年02月22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及垂直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及垂直电梯。
技术介绍
目前城市高楼普遍使用电梯,但是现有的电梯设计在安全防护方面存在隐患。电梯是一种电气控制和机械传动结合的自动化产品,自然就会存在电气零件老化、控制失灵,机械磨损失效等故障。电梯故障之一就是打开了没有轿厢的电梯门,人们在注意力不集中、视线不佳等情况下,就会进入导致意外坠落电梯井中;而且为了方便轿厢在电梯井内上下运动,电梯井内部不设置任何阻碍轿厢运动的设备,就会出现以下电梯事故:一、当电梯故障,电梯门自动打开或较轻易扒开,人们没注意容易坠落到电梯井中,造成人员伤亡;二、当电梯故障,维修人员无法得知轿厢停在哪一层,需要逐一排查时,打开电梯门,也会出现坠落到电梯井中的意外,造成人员伤亡;三、当人们强制打开电梯门时,人们会坠落到电梯井中;例如:酒醉的人强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定义电梯具有设于轿厢上的内门和设于电梯井上对应相应楼层设置的外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于内门和外门之间并对外门进行遮挡的柔性遮挡层,平行设于内门和柔性遮挡层之间的固定框架,上下滑动设于固定框架上的驱动滑块,水平设置并平行设于柔性遮挡层上方的上滚轴,水平设置并平行设于柔性遮挡层下方的下滚轴,一端与柔性遮挡层的上端连接另一端绕过上滚轴与驱动滑块连接的上弹性绳索,以及一端与柔性遮挡层的下端连接另一端绕过下滚轴与驱动滑块连接的下弹性绳索;所述固定框架的通口与所述柔性遮挡层和外门相对应;所述上弹性绳索包括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上端平衡连接的第一上弹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性强的垂直电梯防护装置,定义电梯具有设于轿厢上的内门和设于电梯井上对应相应楼层设置的外门;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于内门和外门之间并对外门进行遮挡的柔性遮挡层,平行设于内门和柔性遮挡层之间的固定框架,上下滑动设于固定框架上的驱动滑块,水平设置并平行设于柔性遮挡层上方的上滚轴,水平设置并平行设于柔性遮挡层下方的下滚轴,一端与柔性遮挡层的上端连接另一端绕过上滚轴与驱动滑块连接的上弹性绳索,以及一端与柔性遮挡层的下端连接另一端绕过下滚轴与驱动滑块连接的下弹性绳索;所述固定框架的通口与所述柔性遮挡层和外门相对应;所述上弹性绳索包括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上端平衡连接的第一上弹性绳索和第二上弹性绳索,所述第一上弹性绳索具有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上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与所述驱动滑块连接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上弹性绳索具有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上端连接的第三连接端和与所述驱动滑块连接的第四连接端;所述下弹性绳索包括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下端平衡连接的第一下弹性绳索和第二下弹性绳索,所述第一下弹性绳索具有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下端连接的第五连接端和与所述驱动滑块连接的第六连接端;所述第二下弹性绳索具有与所述柔性遮挡层的下端连接的第七连接端和与所述驱动滑块连接的第八连接端;所述驱动滑块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的第一上滑块,与所述第四连接端连接的第二上滑块,与所述第六连接端连接的第一下滑块,和与所述第八连接端连接的第二下滑块;所述固定框架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一横框,处于下方的第二横框,以及与电梯井一侧连接的第一竖框和与电梯井另一侧连接的第二竖框;所述第一竖框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上滑块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一滑槽,和与所述第一下滑块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竖框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上滑块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三滑槽,和与所述第二下滑块相匹配并上下延伸的第四滑槽;所述第一上滑块包括第一上滑块主体和形成于第一上滑块主体两侧面的第一圆柱卡块,所述第一上滑块主体具有朝上供轿厢的下端施压的第一上受压面和朝下供轿厢的上端顺势滑过的第一上斜面,所述第一圆柱卡块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一上圆柱卡块和处于下方的第二上圆柱卡块,所述第一滑槽的两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一上圆柱卡块和第二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动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上端形成有向下弯曲供所述第一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一弯曲槽;所述第一卡槽的下端形成有朝向所述柔性遮挡层弯曲供所述第二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二弯曲槽;所述第二上滑块包括第二上滑块主体和形成于第二上滑块主体两侧面的第二圆柱卡块,所述第二上滑块主体具有朝上供轿厢的下端施压的第二上受压面和朝下供轿厢的上端顺势滑过的第二上斜面,所述第二圆柱卡块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三上圆柱卡块和处于下方的第四上圆柱卡块,所述第三滑槽的两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三上圆柱卡块和第四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动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上端形成有向下弯曲供所述第三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三弯曲槽;所述第二卡槽的下端形成有朝向所述柔性遮挡层弯曲供所述第四上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四弯曲槽;所述第一下滑块包括第一下滑块主体和形成于第一下滑块主体两侧面的第三圆柱卡块,所述第一下滑块主体具有朝下供轿厢的上端施压的第一下受压面和朝上供轿厢的下端顺势滑过的第一下斜面,所述第三圆柱卡块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一下圆柱卡块和处于下方的第二下圆柱卡块,所述第二滑槽的两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一下圆柱卡块和第二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动的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的下端形成有向上弯曲供所述第二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五弯曲槽;所述第三卡槽的上端形成有朝向所述柔性遮挡层弯曲供所述第一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六弯曲槽;所述第二下滑块包括第二下滑块主体和形成于第二下滑块主体两侧面的第四圆柱卡块,所述第二下滑块主体具有朝下供轿厢的上端施压的第二下受压面和朝上供轿厢的下端顺势滑过的第二下斜面,所述第四圆柱卡块包括处于上方的第三下圆柱卡块和处于下方的第四下圆柱卡块,所述第四滑槽的两侧面形成有供所述第三下圆柱卡块和第四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动的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槽的下端形成有向上弯曲供所述第四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七弯曲槽;所述第四卡槽的上端形成有朝向所述柔性遮挡层弯曲供所述第三下圆柱卡块匹配滑入的第八弯曲槽;所述上滚轴的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上弹性绳索相对应匹配的第一上环形导向槽,和与所述第二上弹性绳索相对应匹配的第二上环形导向槽;所述下滚轴的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剑辉,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鲤城昀立防护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