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轨道玩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018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1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儿童轨道玩具,包括底板、立柱、第一撑杆、第一托片、轨道、第二撑杆、第二托片、滚珠、背板、旋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第一斜齿轮、提升筒、第二斜齿轮和提升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加了齿轮传动结构,实现了将滚珠提升并使之重回轨道的功能,寓教于乐,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久玩不厌,较好的锻炼和提高了儿童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儿童轨道玩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轨道玩具。
技术介绍
轨道玩具是早教玩具中的一种,主要依靠轨道来引导滚珠运动,从而提升儿童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现有的儿童轨道玩具结构太过单一,仅仅展现了滚珠的滚动过程,儿童很快就会感到厌倦,无法较好的锻炼和提高儿童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教学效果欠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增加了齿轮传动结构,实现了将滚珠提升并使之重回轨道的功能,寓教于乐,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久玩不厌,较好的锻炼和提高了儿童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的儿童轨道玩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儿童轨道玩具,包括底板、立柱、第一撑杆、第一托片、轨道、第二撑杆、第二托片、滚珠、背板、旋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第一斜齿轮、提升筒、第二斜齿轮和提升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外侧侧面上固定有三个水平分布且高低不同的第一撑杆,每个所述第一撑杆的另一端均固定有第一托片,所述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竖直分布的背板,所述背板的下部外侧穿插连接有横向分布的旋钮轴;所述旋钮轴上套设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背板的内侧,所述背板上还插入固定有相互平行分布的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位于第二齿轮轴的下方;所述第一齿轮轴上套设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位于背板的内侧并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轴上套设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位于背板的内侧并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轴上还套设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位于第三齿轮的外侧并与第三齿轮相固定,所述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提升筒,所述提升轴竖直设置在提升筒的内部,所述轨道固定在立柱和背板上。优选地,所述背板的一侧侧面上固定有水平分布的第二撑杆,所述第二撑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托片。优选地,所述提升筒的下端侧面开设有进球孔,所述提升筒的上端侧面开设有出球孔,所述提升筒的外侧侧面上开设有八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长槽孔。优选地,所述提升轴的上端穿过提升筒顶部并插入固定在第二斜齿轮的中心,所述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相互啮合连接;所述提升轴的外侧侧面上形成有球面螺旋槽。优选地,所述轨道上形成有螺旋段,所述螺旋段的匝数为三圈;所述螺旋段的一端向外形成有倾斜向下分布的第一斜槽,所述第一斜槽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转折段;所述转折段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倾斜向下分布的第二斜槽,所述第二斜槽的另一端贴合在进球孔的下边缘外侧。优选地,所述螺旋段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倾斜向上分布第三斜槽,所述第三斜槽的另一端贴合在出球孔的下边缘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轨道玩具是早教玩具中的一种,主要依靠轨道来引导滚珠运动,从而提升儿童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现有的儿童轨道玩具结构太过单一,仅仅展现了滚珠的滚动过程,儿童很快就会感到厌倦,无法较好的锻炼和提高儿童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教学效果欠佳;本技术增加了齿轮传动结构,实现了将滚珠提升并使之重回轨道的功能,寓教于乐,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久玩不厌,较好的锻炼和提高了儿童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提高了使用效果;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和提高儿童的思维和平衡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前侧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侧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侧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儿童轨道玩具,包括底板1、立柱2、第一撑杆3、第一托片4、轨道5、第二撑杆6、第二托片7、滚珠8、背板9、旋钮轴10、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12、第一齿轮轴13、第二齿轮轴14、第三齿轮15、第一斜齿轮16、提升筒17、第二斜齿轮18和提升轴19;底板1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立柱2,立柱2的外侧侧面上固定有三个水平分布且高低不同的第一撑杆3,每个第一撑杆3的另一端均固定有第一托片4;底板1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竖直分布的背板9,背板9的下部外侧穿插连接有横向分布的旋钮轴10;旋钮轴10上套设固定有第一齿轮11,第一齿轮11位于背板9的内侧;背板9上还插入固定有相互平行分布的第一齿轮轴13和第二齿轮轴14,第一齿轮轴13位于第二齿轮轴14的下方;第一齿轮轴13上套设连接有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位于背板9的内侧并与第一齿轮11相互啮合连接,第二齿轮轴14上套设连接有第三齿轮15,第三齿轮15位于背板9的内侧并与第二齿轮12相互啮合连接;第二齿轮轴14上还套设连接有第一斜齿轮16,第一斜齿轮16位于第三齿轮15的外侧并与第三齿轮15相固定;背板9的一侧侧面上固定有水平分布的第二撑杆6,第二撑杆6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托片7;底板1的上平面上固定有提升筒17;提升筒17的下端侧面开设有进球孔171,提升筒17的上端侧面开设有出球孔173,提升筒17的外侧侧面上开设有八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长槽孔172;提升轴19竖直设置在提升筒17的内部,提升轴19的上端穿过提升筒17顶部并插入固定在第二斜齿轮18的中心,第二斜齿轮18与第一斜齿轮16相互啮合连接;提升轴19的外侧侧面上形成有球面螺旋槽191;轨道5上形成有螺旋段55,螺旋段55的匝数为三匝;螺旋段55的一端向外形成有倾斜向下分布的第一斜槽51,第一斜槽51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转折段52;转折段52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倾斜向下分布的第二斜槽53,第二斜槽53的另一端贴合在进球孔171的下边缘外侧;螺旋段55的另一端向外形成有倾斜向上分布第三斜槽54,第三斜槽54的另一端贴合在出球孔173的下边缘外侧;三个第一托片4分别贴合支撑在螺旋段55上三匝的对应位置处,起到了支撑的作用;第二托片7贴合支撑在转折段52的外侧下方,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从而将轨道5固定在立柱2和背板9上;使用时,将滚珠8放到轨道5上,滚珠8会因重力向低处滚动,直到滚入到进球孔171中,然后用手握住旋钮轴10的一端进行旋转,进而带动第一齿轮11旋转,第一齿轮11的旋转带动第二齿轮12,第二齿轮12的旋转带动第三齿轮15和第一斜齿轮16旋转,最终带动第二斜齿轮18连同提升轴19一起旋转,提升轴19的旋转会将滚珠8推入到球面螺旋槽191上并慢慢上升,最后从出球孔173滚出并重新进入轨道5中。轨道玩具是早教玩具中的一种,主要依靠轨道来引导滚珠运动,从而提升儿童的观察力和注意力;现有的儿童轨道玩具结构太过单一,仅仅展现了滚珠的滚动过程,儿童很快就会感到厌倦,无法较好的锻炼和提高儿童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教学效果欠佳;本技术增加了齿轮传动结构,实现了将滚珠提升并使之重回轨道的功能,寓教于乐,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久玩不厌,较好的锻炼和提高了儿童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提升了教学效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儿童轨道玩具,包括底板、立柱、第一撑杆、第一托片、轨道、第二撑杆、第二托片、滚珠、背板、旋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第一斜齿轮、提升筒、第二斜齿轮和提升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外侧侧面上固定有三个水平分布且高低不同的第一撑杆,每个所述第一撑杆的另一端均固定有第一托片,所述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竖直分布的背板,所述背板的下部外侧穿插连接有横向分布的旋钮轴;所述旋钮轴上套设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背板的内侧,所述背板上还插入固定有相互平行分布的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位于第二齿轮轴的下方;所述第一齿轮轴上套设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位于背板的内侧并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轴上套设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位于背板的内侧并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轴上还套设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位于第三齿轮的外侧并与第三齿轮相固定,所述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提升筒,所述提升轴竖直设置在提升筒的内部,所述轨道固定在立柱和背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轨道玩具,包括底板、立柱、第一撑杆、第一托片、轨道、第二撑杆、第二托片、滚珠、背板、旋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轴、第二齿轮轴、第三齿轮、第一斜齿轮、提升筒、第二斜齿轮和提升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竖直分布的立柱,所述立柱的外侧侧面上固定有三个水平分布且高低不同的第一撑杆,每个所述第一撑杆的另一端均固定有第一托片,所述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竖直分布的背板,所述背板的下部外侧穿插连接有横向分布的旋钮轴;所述旋钮轴上套设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背板的内侧,所述背板上还插入固定有相互平行分布的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位于第二齿轮轴的下方;所述第一齿轮轴上套设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位于背板的内侧并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轴上套设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位于背板的内侧并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轴上还套设连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位于第三齿轮的外侧并与第三齿轮相固定,所述底板的上平面上固定有提升筒,所述提升轴竖直设置在提升筒的内部,所述轨道固定在立柱和背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宝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英才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