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提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0060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1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保温提锅,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针对现有的保温提锅存在使用寿命短、取用不便的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提锅,包括相互卡接的底座和筒形盖,还包括至少一个带有上盖的餐盒,该餐盒位于底座和筒形盖之间,一提手位于底座两侧,所述筒形盖与上盖之间设有一弹性件,用于压紧上盖;且位于底座内的餐盒上盖下边沿高于底座的上边沿。当筒形盖与底座卡接时,位于筒形盖和上盖之间的弹性件与上盖紧配,并对上盖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餐盒与底座间也有相互作用力,因而不易晃动,稳定性好;上盖的下边沿高于底座的上边沿目的是防止由于受热膨胀底座和餐盒相互紧配使得餐盒不易被取出的情况出现,取用更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提锅
本技术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温提锅。
技术介绍
上班一族在外可能会有吃饭不便、饭菜不可口需要自己带饭菜,或者住院的病人需要家人送饭菜,便携式的饭盒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由于受到环境或者空间位置的限制,对饭盒进行加热会很不方便,有时会采用带有保温内胆的保温提锅,这种保温内胆在外界温差过大时容易炸裂,影响使用寿命也影响保温效果;有时采用的保温提锅带有多个单独的餐盒,取用时底层的餐盒很容易卡在保温提锅的底座内,餐盒受热膨胀后与底座间的缝隙变小,取用底层餐盒时很不方便,有时需要翻转倾倒才能取出,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温提锅,其稳定性好,不易受外界温度影响,取用更方便。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保温提锅,包括相互卡接的底座和筒形盖,还包括至少一个带有上盖的餐盒,该餐盒位于底座和筒形盖之间,一提手位于底座两侧,所述筒形盖与上盖之间设有一弹性件,用于压紧上盖;且位于底座内的餐盒上盖下边沿高于底座的上边沿。当筒形盖与底座卡接时,位于筒形盖和上盖之间的弹性件与上盖紧配,并对上盖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餐盒与底座间也有相互作用力,因而不易晃动,稳定性好;上盖的下边沿高于底座的上边沿目的是防止由于受热膨胀底座和餐盒相互紧配使得餐盒不易被取出的情况出现,取用更方便。进一步地,所述提手设有固定部和转动部,所述固定部固定于底座两侧,所述固定部与转动部铰接,所述铰接处位于筒形盖中心点所处水平面的上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用户携带时发生保温提锅倾覆的情况出现。进一步地,所述餐盒设有至少两个且上下布置,所述餐盒上盖上表面下凹形成凹腔,位于上方的餐盒底壁限位在凹腔中。在实际携带过程中,人手握提手难免会晃动,若上盖为平面,上盖仅受到上下方向的力,水平方向并没有限位,若受到水平向的力则餐盒间容易发生位移,结构的稳定性易被破坏;设置凹腔则能够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设有上部和下部,弹性件的上部与筒形盖相连,弹性件的下部与位于上方的餐盒上盖上表面相接触,且下部的下边缘处设有缺口。这一设置使得在打开筒形盖时,弹性件不会吸住餐盒的上盖,使得筒形盖与餐盒容易分离,弹性件起到的作用仅为压紧作用而没有紧配作用。进一步地,餐盒上边沿外扩形成用于承接上盖的环形台阶,所述上盖盖合在餐盒上,一密封圈位于上盖和餐盒的连接处,用于加强上盖和餐盒之间的密封。相比于内置式的台阶,外扩式的环形台阶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使得在分离上盖和餐盒时更容易。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套设在凹腔外侧壁,并与上盖连为一体。取出上盖时,由于密封圈和上盖连为一体,不会掉落至餐盒中,盖合上盖时不用每次安装密封圈,省去一些麻烦,也保证了密封效果,热量不易流失。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上部和下部分别为开口朝上和朝下的碗状件。碗状件能够减轻自身重量,又使得弹性件的上部可以利用大气压强实现与筒形盖的连接,由于弹性件下部设有缺口,无法利用大气压强与餐盒上盖紧配,因而在取下筒形盖时,弹性件会跟随筒形盖一起移动而不会与上盖紧配。进一步地,一气体平衡阀穿设于上盖,并能沿上盖的法线方向上下移动,用于调节餐盒内外的气压。餐盒内的气压低时上盖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不易被打开,使用气体平衡阀使餐盒内外气压一致可方便地分离上盖和餐盒。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当筒形盖与底座卡接时,位于筒形盖和上盖之间的弹性件与上盖紧配,并对上盖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餐盒与底座间也有相互作用力,且上盖设有凹腔,位于上方的餐盒底壁限位在凹腔中,因而餐盒不易晃动,稳定性好;上盖的下边沿高于底座的上边沿目的是防止由于受热膨胀底座和餐盒相互紧配使得餐盒不易被取出的情况出现,取用更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餐盒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筒形盖;3-餐盒;31-上盖;311-凹腔;312-气体平衡阀;32-环形台阶;33-密封圈;4-提手;41-固定部;42-转动部;5-弹性件;51-上部;52-下部;521-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为一种保温提锅,如图1至图3,包括相互卡接的底座1和筒形盖2,还包括三个带有上盖31的餐盒3,这三个餐盒3均位于底座1和筒形盖2之间,提手4位于底座1两侧,所述筒形盖2与上盖31之间设有一弹性件5,用于压紧上盖31;且位于底座1内的餐盒3上盖31下边沿高于底座1的上边沿。所述提手4设有固定部41和转动部42,所述固定部41固定于底座1两侧,所述固定部41与转动部42铰接,所述铰接处位于筒形盖2中心点所处水平面的上方。这样设置的目的是防止用户携带时发生保温提锅倾覆的情况出现。三个餐盒3上下布置,所述餐盒3上盖31上表面下凹形成凹腔311,位于上方的餐盒3底壁限位在凹腔311中。在实际携带过程中,人手握提手4难免会晃动,若上盖31为平面,上盖31仅受到上下方向的力,水平方向并没有限位,若受到水平向的力则餐盒3间容易发生位移,结构的稳定性易被破坏;设置凹腔311则能够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所述弹性件5设有上部51和下部52,弹性件5的上部51与筒形盖2相连,弹性件5的下部52与位于上方的餐盒3上盖31上表面相接触,且下部52的下边缘处设有缺口521。这一设置使得在打开筒形盖2时,弹性件5不会吸住餐盒3的上盖31,使得筒形盖2与餐盒3容易分离,弹性件5起到的作用仅为压紧作用而没有紧配作用。餐盒3上边沿外扩形成用于承接上盖31的环形台阶32,所述上盖31盖合在餐盒3上,一密封圈33位于上盖31和餐盒3的连接处,用于加强上盖31和餐盒3之间的密封。相比于内置式的台阶,外扩式的环形台阶32提供较大的操作空间,使得在分离上盖31和餐盒3时更容易。所述密封圈33套设在凹腔311外侧壁,并与上盖31连为一体。取出上盖31时,由于密封圈33和上盖31连为一体,不会掉落至餐盒3中,盖合上盖31时不用每次安装密封圈33,省去一些麻烦,也保证了密封效果,热量不易流失。所述弹性件5上部51和下部52分别为开口朝上和朝下的碗状件。碗状件能够减轻自身重量,又使得弹性件5的上部51可以利用大气压强实现与筒形盖2的连接,由于弹性件5下部52设有缺口521,无法利用大气压强与餐盒3上盖31紧配,因而在取下筒形盖2时,弹性件5会跟随筒形盖2一起移动而不会与上盖31紧配。气体平衡阀312穿设于上盖31,并能沿上盖31的法线方向上下移动,用于调节餐盒3内外的气压。餐盒3内的气压低时上盖31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不易被打开,使用气体平衡阀312使餐盒3内外气压一致可方便地分离上盖31和餐盒3。弹性件5位于筒形盖2和上盖31之间,当筒形盖2与底座1卡接时,弹性件5与上盖31紧配并对上盖31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餐盒3与底座1间也有相互作用力,因而不易晃动,稳定性好;上盖31的下边沿高于底座1的上边沿目的是防止由于受热膨胀底座1和餐盒3相互紧配使得餐盒3不易被取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提锅,包括相互卡接的底座(1)和筒形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带有上盖(31)的餐盒(3),该餐盒(3)位于底座(1)和筒形盖(2)之间,一提手(4)位于底座(1)两侧,所述筒形盖(2)与上盖(31)之间设有一弹性件(5),用于压紧上盖(31);且位于底座(1)内的餐盒(3)上盖(31)下边沿高于底座(1)的上边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提锅,包括相互卡接的底座(1)和筒形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带有上盖(31)的餐盒(3),该餐盒(3)位于底座(1)和筒形盖(2)之间,一提手(4)位于底座(1)两侧,所述筒形盖(2)与上盖(31)之间设有一弹性件(5),用于压紧上盖(31);且位于底座(1)内的餐盒(3)上盖(31)下边沿高于底座(1)的上边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提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4)设有固定部(41)和转动部(42),所述固定部(41)固定于底座(1)两侧,所述固定部(41)与转动部(42)铰接,所述铰接处位于筒形盖(2)中心点所处水平面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提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餐盒(3)设有至少两个且上下布置,所述餐盒(3)上盖(31)上表面下凹形成凹腔(311),位于上方的餐盒(3)底壁限位在凹腔(311)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温提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5)设有上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合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仕达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浙江爱仕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