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及便携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992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扬声器及便携终端,其中,该扬声器包括第一振动系统、第二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及设于第一振膜内侧的音圈;第二振动系统包括与第一振膜相对设置的第二振膜;磁路系统设于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之间,磁路系统与第一振膜之间形成第一声腔,音圈收容于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磁路系统与第二振膜之间形成第二声腔,所述第一声腔与所述第二声腔之间设有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扬声器设置两套振动系统,但只采用一套音圈及磁路系统以实现双向发声的结构占用的体积小,便于广泛应用于便携终端。

Loudspeaker and portable termina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oudspeaker and a portable terminal, wherein the loudspeaker comprises a first vibration system, a second vibration system and a magnetic circuit system. The first vibration system comprises a first vibration film and a voice coil arranged inside the first vibration film; the second vibration system comprises a second vibration film relative to the first vibration film; and the magnetic circuit system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vibration film.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diaphragms, a first sound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magnetic circuit system and the first diaphragm, and the voice coil is stored in the magnetic gap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system; a second sound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magnetic circuit system and the second diaphragm, and a through hol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sound cavity and the second sound cavity. The loudspeaker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wo sets of vibration systems, but only one set of voice coil and magnetic circuit system is used to realize two-way sound production, which occupies a small volume and is easy to be widely used in portable termin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及便携终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
,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及便携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扬声器作为具有音频播放功能的终端的重要部件,已得到广泛应用。一些终端,尤其是便携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耳机能够为扬声器提供的安装空间非常有限,因此,现有的能够应用于狭小安装空间的扬声器,通常采用单个振膜正面发声的结构。为了实现双向发声,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采用两套音圈与振膜的组合结构及磁路系统的扬声器,其中磁路系统具有双磁间隙,分别用于容纳两个音圈,但这种扬声器通常体积较大,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并且,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一套音圈与振膜的组合结构与另一套音圈与振膜的组合结构是独立工作的,一套用作高频发声器,另一套用作低频发声器,不能实现同时双向发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旨在解决现有的实现双向发声的扬声器因体积较大而难以广泛应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扬声器,包括: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及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内侧的音圈;第二振动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一振膜相对设置的第二振膜;以及磁路系统,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之间,所述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一振膜之间形成第一声腔,所述音圈收容于所述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所述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二振膜之间形成第二声腔,所述第一声腔与所述第二声腔之间设有通孔;所述音圈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产生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声腔、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声腔传递至所述第二振膜,进而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优选的,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磁路系统上。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和设于所述导磁轭上的中心磁路部分和边磁路部分;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和边磁路部分之间形成容纳所述音圈的磁间隙;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和所述边磁路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永磁体;所述通孔包括对应所述导磁轭和中心磁路部分设置的中心通孔。优选地,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包括导磁轭,设于所述导磁轭底部的中心磁钢,以及设于所述中心磁钢顶部的导磁板;所述导磁轭上开设有第一内孔,所述中心磁钢开设有第二内孔,所述导磁轭上开设有第三内孔,所述第一内孔、第二内孔及所述第三内孔连通形成所述中心通孔。优选地,所述中心磁钢包括相拼接的两子磁钢,两所述子磁钢的的拼缝与所述第二内孔相接;其中,两所述子磁钢关于一过所述第二内孔中心的竖直平面对称;或者,两所述子磁钢关于所述第二内孔的中心对称。优选地,所述中心磁钢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内孔内壁面以及所述中心磁钢外周面的切缝。优选地,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和设于所述导磁轭上的中心磁路部分和边磁路部分;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和边磁路部分之间形成容纳所述音圈的磁间隙;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和所述边磁路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永磁体;所述通孔还包括对应所述磁间隙设置在所述导磁轭上的边通孔,所述边通孔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所述边通孔设置有多个时,多个所述边通孔沿所述磁间隙的周向间隔布置;或者,所述通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磁轭的端部的边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一振膜背离所述第二振膜一侧产生的声音被人耳所接收,所述第二振膜背离所述第一振膜一侧产生的声音被人耳所述接收。优选地,所述第二振膜包括中心部、围绕中心部设置的折环部以及围绕折环部设置的固定部;所述中心部为平面片状结构,所述折环部为由一个凸起构成的结构,或者所述折环部为由至少一个凸起和至少一个凹陷构成的波浪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振膜还包括结合于所述中心部的复合层。优选地,所述通孔包括对应所述第一振膜中心设置的中心通孔,所述复合层对应所述中心通孔设置,所述复合层外凸设置,外凸的所述复合层其凹面朝向所述中心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一振膜包括中心部、围绕中心部设置的折环部以及围绕折环部设置的固定部,所述第一振膜的中心部为平面片状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便携终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便携终端还包括所述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包括第一振动系统、第二振动系统及磁路系统,所述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及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内侧的音圈;所述第二振动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一振膜相对设置的第二振膜;所述磁路系统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之间,所述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一振膜之间形成第一声腔,所述音圈收容于所述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所述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二振膜之间形成第二声腔,所述磁路系统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声腔及第二声腔的通孔;所述扬声器安装在所述容置腔,所述壳体开设有对应所述第一振膜的第一声孔,以及对应所述第二振膜的第二声孔。优选的,所述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正面及反面,所述第一声孔设于所述壳体的正面,所述第二声孔设于所述壳体的反面;所述第一振膜背离所述第二振膜的空间与所述第一声孔连通,所述第一声孔用于传导所述第一振膜发出的声音;所述第二振膜背离所述第一振膜的空间与所述第二声孔连通,所述第二声孔用于传导所述第二振膜发出的声音。本专利技术扬声器通过采用设置两套振动系统,但只采用一套音圈及磁路系统以实现双向发声的结构占用的体积小,便于广泛应用于便携终端。本专利技术的扬声器工作时,先由磁路系统直接驱动第一振动系统的振膜,使得第一声腔的空气压缩或扩张,由于第一声腔与第二声腔之间设有通孔连通,空气通过在通孔内流通,在气流的推动下,第二振动系统的振膜随之振动发声,第二声腔联动扩张或压缩,由此形成正面的第一振膜主动辐射,反面的第二振膜被动辐射的双向发声结构,且第一振膜和第二振膜同时振动,实现同一时间内的双向发声。应用于便携终端时,本专利技术的扬声器通过第一振动系统及第二振动系统可以分别向便携终端正反两个方向发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扬声器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扬声器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扬声器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了第二振膜的第一实施例;图4为图3中结构的右端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结构的右端放大示意图,其中第二振膜的第一实施例被替换为第二振膜的第二实施例;图6为图1中扬声器的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了第二振膜的第三实施例;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1中扬声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1中扬声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其中示意了磁路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图10为本专利技术扬声器其磁路系统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扬声器其磁路系统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扬声器其磁路系统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便携终端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便携终端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13中B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及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内侧的音圈;第二振动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一振膜相对设置的第二振膜;以及磁路系统,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之间,所述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一振膜之间形成第一声腔,所述音圈收容于所述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所述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二振膜之间形成第二声腔,所述第一声腔与所述第二声腔之间设有通孔;所述音圈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产生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声腔、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声腔传递至所述第二振膜,进而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振动系统,包括第一振膜及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内侧的音圈;第二振动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一振膜相对设置的第二振膜;以及磁路系统,设于所述第一振膜及第二振膜之间,所述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一振膜之间形成第一声腔,所述音圈收容于所述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所述磁路系统与所述第二振膜之间形成第二声腔,所述第一声腔与所述第二声腔之间设有通孔;所述音圈驱动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所述第一振膜振动发声产生的气流依次经过所述第一声腔、所述通孔、所述第二声腔传递至所述第二振膜,进而驱动所述第二振膜振动发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在所述磁路系统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和设于所述导磁轭上的中心磁路部分和边磁路部分;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和边磁路部分之间形成容纳所述音圈的磁间隙;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和所述边磁路部分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永磁体;所述通孔包括对应所述导磁轭和中心磁路部分设置的中心通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包括设于所述导磁轭底部的中心磁钢,以及设于所述中心磁钢顶部的导磁板;所述导磁轭上开设有第一内孔,所述中心磁钢开设有第二内孔,所述导磁轭上开设有第三内孔,所述第一内孔、第二内孔及所述第三内孔连通形成所述中心通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磁钢包括相拼接的两子磁钢,两所述子磁钢的的拼缝与所述第二内孔相接,其中,两所述子磁钢关于一过所述第二内孔中心的竖直平面对称;或者,两所述子磁钢关于所述第二内孔的中心对称。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磁钢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内孔内壁面以及所述中心磁钢外周面的切缝。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导磁轭和设于所述导磁轭上的中心磁路部分和边磁路部分;所述中心磁路部分和边磁路部分之间形成容纳所述音圈的磁间隙;所述中心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龙刘华伟葛连山刘春发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