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7431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黄菊花6份、白蒺藜6份、蔓荆子6份、钩藤3份、苍耳子6份、白芷3份、藁本6份、甘草3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安全有效治疗鼻窦炎。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ing sinusiti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ing sinusitis, which is prepared from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chrysanthemum, Tribulus terrestris, vine, uncaria, Xanthium sibiricum, Angelica dahurica, Ligustrum and licorice. Clinical trials have proved that the invention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treating sinusit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
技术介绍
鼻窦炎即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鼻窦炎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等。中医亦称为鼻渊。鼻渊,是指鼻流清涕,如泉下渗,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常伴头痛、鼻塞、嗅觉减退,鼻窦区疼痛,久则虚眩不已。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亦有“脑漏”、“脑砂”、“脑崩”、“脑渊”之称。多因外感风热邪毒,或风寒侵袭,久而化热,邪热循经上蒸,犯及鼻窍;或胆经炎热,随经上犯,蒸灼鼻窍;或脾胃湿热,循胃经上扰等引起。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素问·气厥论》中就有这样的记载:“鼻渊者,浊涕流不止也”,说明人们早就认识到鼻渊是以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为主要特征的鼻病。本病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男女老幼均可患病,而以青少年多见。相当于西医学之化脓性鼻窦炎。鼻窦是上颌窦、额窦、筛窦、蝶窦的总称,各窦均有开口且与鼻腔相通。它们既可以单独发生病变,也可多个或全部出现炎症,通称为鼻窦炎。本病有急鼻渊(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和慢鼻渊(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两种类型,而以后者更为常见。本专利技术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黄菊花【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本品以杭菊为宜【性味】甘、苦,微寒。【归经】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用法用量】5~9g。白蒺藜【来源】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terrestris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性味】辛、苦,微温;有小毒。【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用法用量】6~9g。蔓荆子【来源】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VitextrifoliaL.var.simplicifoliaCham.或蔓荆Vitextrifolia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性味】辛、苦,微寒。【归经】归膀胱、肝、胃经。【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用法用量】5~9g。钩藤【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钩藤Uncariarhynch0phylla(Miq.)Jacks.、大叶钩藤UncariamacrophyllaWall.、毛钩藤UncariahirsutaHavil.、华钩藤Uncariasinensis(Oliv.)Havil.或无柄果钩藤UncariasessilifructusRoxb.的干燥带钩茎枝。秋、冬二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性味】甘,凉。【归经】归肝、心包经。【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用法用量】3~12g。苍耳子【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苍耳XanthiumsibiricumPatr.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除去梗、叶等杂质。全草亦可入药。【性味】辛、苦,温;有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苍耳子:散风除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用法用量】苍耳子3~9g。白芷【来源】本品为伞型科植物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etYuan的干燥根。夏、秋间叶黄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性味】辛,温。【归经】归胃、大肠、肺经。【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用法用量】3~9g。藁本【来源】本品为伞形科藁本属植物藁本LigusticumsinenseOliv.或辽藁本LigusticumjeholenseNakaietKitag.的干燥根茎及根。秋季茎叶枯萎或次春出苗时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或烘干。【性味】辛,温。【归经】归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冒,巅顶疼痛,风湿肢节痹痛。【用法用量】3~9g。甘草【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用法用量】1.5~9g。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鼻窦炎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黄菊花6份、白蒺藜6份、蔓荆子6份、钩藤3份、苍耳子6份、白芷3份、藁本6份、甘草3份。专利技术人认为鼻窦炎由素体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导致肝胆热甚兼受风邪固滞不解,治宜清泄肝胆、祛风邪以三阳并治故组配本方。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一般资料专利技术人2011年8月~2013年5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鼻窦炎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治疗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7.3岁,病程1~3年;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7.9岁,病程1~3年。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显效:头痛、头晕、面部肿样、鼻塞、脓性分泌物等主要症状消失,鼻内镜状况良好,鼻内无明显脓样堆积物。有效:头痛、头晕、面部肿样、鼻塞、脓性分泌物等主要症状减轻,鼻内堆积物减少,但CT检查成像较为模糊。无效:主要症状没有明显改观或加重。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本专利技术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煎剂,每日3次。疗程16周。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按照其说明书服用。疗程16周。3、治疗结果治疗结果见表1。表1两组疗效比较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严重不良反应例治疗组481527687.50%0对照组4812201666.67%0可见,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鼻窦炎,具有推广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1称取:黄菊花6克、白蒺藜6克、蔓荆子6克、钩藤3克、苍耳子6克、白芷3克、藁本6克、甘草3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黄菊花6份、白蒺藜6份、蔓荆子6份、钩藤3份、苍耳子6份、白芷3份、藁本6份、甘草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鼻窦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黄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齐鼎立专利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