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67382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7 2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包括上框架、横状隔板、底板、第二连接槽、插块和卡合槽,所述上框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上框架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插栓分别与左框架和右框架相连接,所述横状隔板设置在左框架和右框架之间,所述横状隔板与竖状隔板相互连接,所述底板通过连接片固定在左框架的底部,所述第二连接槽预留在左框架上,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上均开设有插槽,所述插块固定在竖状隔板的上下两端。该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将棉花秧苗土肧之间进行分隔,有效的避免了长时间的接触导致土肧之间粘接不易分离的现象产生,该装置是由上下左右的框架进行组装而成,安装方便,可重复使用。

A framework for easy seedling transplanting in cotton seedling cultiv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ultivation frame for cotton seedling transplantation,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frame, a transverse baffle, a bottom plate, a second connecting groove, a cutting block and a clamping groove. A first connecting block is arranged above the upper frame, and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upper fram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frame and the right frame by bolts. The transverse diaphrag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eft frame and the right frame, and the transverse diaphragm and the vertical diaphragm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left frame by the connecting piec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slot is reserved on the left frame. The upper frame and the lower frame are provided with slots, and the inserting block is fixed on the vertical diaphragm. Upper and lower ends. The cotton seedling cultivation frame is convenient for transplanting seedlings, separating the soil bundles of cotton seedlings, effectively avoiding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bonding between the soil bundles is not easy to separate due to long-term contact. The device is assembled from the upper and lower frames, easy to install and can be reu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
本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为一种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
技术介绍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疆土辽阔,农作物种类繁多,不同的地域生长繁衍不同的农作物,从最原始的农耕时代至今,农作物的种类在增多,农作物的生产方式也在改变,棉花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都很热门,可以加工成棉衣、棉被等生活必需品,棉花育苗移栽可以提高棉花的生育期,提高棉花的产量,棉花的培育和生长也是一个漫长繁琐的过程,棉花是由种子培育成秧苗后再进行移植栽种,一般情况下,棉花的种子会放置在有固定形状的土肧中,再统一进行培育,土肧多为长圆柱形结构,多个排列在一起,等到棉花秧苗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再将土肧与棉花秧苗一同移植到栽种地点,但是土肧与土肧之间相互接触,且都是由黏土制成,所以长时间接触之后会很容易粘接在一起,移植时将土肧逐个分开时可能会产出土肧破损的情况,严重的会影响到棉花秧苗的根系,并且土肧多是放置在田地中,所以在移植时还需逐个拿取,较为不便。针对上述问题,急需设计出一种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棉花的种子大多放置在有固定形状的土肧中,再统一进行培育,但是土肧与土肧之间相互接触,且都是由黏土制成,所以长时间接触之后会很容易粘接在一起,移植时将土肧逐个分开时可能会产出土肧破损的情况,严重的会影响到棉花秧苗的根系,并且土肧多是放置在田地中,所以在移植时还需逐个拿取,较为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包括上框架、横状隔板、底板、第二连接槽、插块和卡合槽,所述上框架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块,且其表面固定有钩套,所述上框架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插栓分别与左框架和右框架相连接,且右框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横状隔板设置在左框架和右框架之间,且横状隔板的下方设置有下框架,所述横状隔板与竖状隔板相互连接,且横状隔板与竖状隔板之间预留有种植区,所述底板通过连接片固定在左框架的底部,且底板与转轴相互连接,同时底板上开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二连接槽预留在左框架上,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上均开设有插槽,且下框架上预留有第一连接槽,所述插块固定在竖状隔板的上下两端,所述卡合槽开设在横状隔板上。优选的,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的大小相同,且上框架与下框架均通过插槽分别与竖状隔板上下两端设置的插块卡槽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与第一连接槽的位置和个数均相互对应,且第一连接块的外部边缘与第一连接槽的内部边缘吻合连接。优选的,所述左框架与右框架的大小相同,且左框架和右框架与上框架以及左框架和右框架与下框架均为拆卸安装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块与第二连接槽的位置和个数均相互对应,且第二连接块的外部边缘与第二连接槽的内部边缘吻合连接。优选的,所述横状隔板的长度与上框架的长度相同,且横状隔板通过卡合槽与竖状隔板卡槽连接,并且横状隔板与竖状隔板为拆卸安装结构。优选的,所述底板共设置有2块,且2块底板之间通过转轴构成转动机构,并且2块底板的总长度等于上框架至下框架之间的垂直距离,同时底板的宽度等于上框架的长度。优选的,所述底板为矩形结构,且其通过连接片与上框架、下框架、左框架以及右框架组成拆卸安装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将棉花秧苗土肧之间进行分隔,有效的避免了长时间的接触导致土肧之间粘接不易分离的现象产生,该装置是由上下左右的框架进行组装而成,安装方便,可重复使用,并且不使用时也可以进行拆卸,既方便携带还节省空间,且与框架相互连接的横状和竖状隔板可以分隔出单独的种植区来放置棉花土肧,此种设置既能够使土肧的完整形状得以保存,还起到了分隔的作用,并且在取出土肧时只需将横状隔板拆下即可,而横状隔板与竖状隔板之间为卡槽连接,所以在拆卸时较为便捷,该装置可以放置在田地中,土肧放置在种植区中时,其底部可以通过透气孔与地面相互接触,此种设置既不会影响到土肧与土地之间的联系,还能避免土肧粘接在地面上,在对棉花秧苗土肧进行移植时,只需将该装置整个移动至栽种地点即可,无需逐个进行捡取,较为快捷,并且培育数量较多的话,该装置的上下左右皆可以通过连接槽和连接块进行连接,增加了整体的连贯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面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上下框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左右框架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横状隔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竖状隔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框架,2、第一连接块,3、钩套,4、插栓,5、左框架,6、右框架,7、第二连接块,8、横状隔板,9、下框架,10、竖状隔板,11、种植区,12、底板,13、连接片,14、转轴,15、透气孔,16、第二连接槽,17、插槽,18、第一连接槽,19、插块,20、卡合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包括上框架1、第一连接块2、钩套3、插栓4、左框架5、右框架6、第二连接块7、横状隔板8、下框架9、竖状隔板10、种植区11、底板12、连接片13、转轴14、透气孔15、第二连接槽16、插槽17、第一连接槽18、插块19和卡合槽20,上框架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块2,且其表面固定有钩套3,上框架1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插栓4分别与左框架5和右框架6相连接,且右框架6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块7,横状隔板8设置在左框架5和右框架6之间,且横状隔板8的下方设置有下框架9,左框架5与右框架6的大小相同,且左框架5和右框架6与上框架1以及左框架5和右框架6与下框架9均为拆卸安装结构,可重复使用该装置,在不使用时也便于收纳,横状隔板8与竖状隔板10相互连接,且横状隔板8与竖状隔板10之间预留有种植区11,横状隔板8的长度与上框架1的长度相同,且横状隔板8通过卡合槽20与竖状隔板10卡槽连接,并且横状隔板8与竖状隔板10为拆卸安装结构,横状隔板8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将棉花土肧之间相互分隔,且拆装方便,底板12通过连接片13固定在左框架5的底部,且底板12与转轴14相互连接,同时底板12上开设有透气孔15,底板12共设置有2块,且2块底板12之间通过转轴14构成转动机构,并且2块底板12的总长度等于上框架1至下框架9之间的垂直距离,同时底板12的宽度等于上框架1的长度,可将该装置的底部覆盖,底板12为矩形结构,且其通过连接片13与上框架1、下框架9、左框架5以及右框架6组成拆卸安装结构,便于不使用时的拆卸,节约占地空间,第二连接槽16预留在左框架5上,第二连接块7与第二连接槽16的位置和个数均相互对应,且第二连接块7的外部边缘与第二连接槽16的内部边缘吻合连接,便于该装置之间的左右连接,上框架1和下框架9上均开设有插槽17,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包括上框架(1)、横状隔板(8)、底板(12)、第二连接槽(16)、插块(19)和卡合槽(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块(2),且其表面固定有钩套(3),所述上框架(1)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插栓(4)分别与左框架(5)和右框架(6)相连接,且右框架(6)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块(7),所述横状隔板(8)设置在左框架(5)和右框架(6)之间,且横状隔板(8)的下方设置有下框架(9),所述横状隔板(8)与竖状隔板(10)相互连接,且横状隔板(8)与竖状隔板(10)之间预留有种植区(11),所述底板(12)通过连接片(13)固定在左框架(5)的底部,且底板(12)与转轴(14)相互连接,同时底板(12)上开设有透气孔(15),所述第二连接槽(16)预留在左框架(5)上,所述上框架(1)和下框架(9)上均开设有插槽(17),且下框架(9)上预留有第一连接槽(18),所述插块(19)固定在竖状隔板(10)的上下两端,所述卡合槽(20)开设在横状隔板(8)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包括上框架(1)、横状隔板(8)、底板(12)、第二连接槽(16)、插块(19)和卡合槽(2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连接块(2),且其表面固定有钩套(3),所述上框架(1)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插栓(4)分别与左框架(5)和右框架(6)相连接,且右框架(6)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块(7),所述横状隔板(8)设置在左框架(5)和右框架(6)之间,且横状隔板(8)的下方设置有下框架(9),所述横状隔板(8)与竖状隔板(10)相互连接,且横状隔板(8)与竖状隔板(10)之间预留有种植区(11),所述底板(12)通过连接片(13)固定在左框架(5)的底部,且底板(12)与转轴(14)相互连接,同时底板(12)上开设有透气孔(15),所述第二连接槽(16)预留在左框架(5)上,所述上框架(1)和下框架(9)上均开设有插槽(17),且下框架(9)上预留有第一连接槽(18),所述插块(19)固定在竖状隔板(10)的上下两端,所述卡合槽(20)开设在横状隔板(8)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架(1)与下框架(9)的大小相同,且上框架(1)与下框架(9)均通过插槽(17)分别与竖状隔板(10)上下两端设置的插块(19)卡槽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棉花秧苗种植用便于移苗的培育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块(2)与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雨花台区创新创业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