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的模拟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6008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3: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的模拟管,包括设置在模拟管本体上的上压盖、下压盖、连接套和连接杆,所述模拟管本体呈软质管状结构,所述上压盖和下压盖均呈矩形板状结构,上压盖下表面贴合下压盖上表面设置,此装置解决了医疗人员仅能通过书籍和视屏了解熟悉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走向与位置的弊端,模拟管安装成与体外循环血路走向一致,给医疗人员提供了3D式的模型,更加形象生动,便于接合现实来考虑和操作,提高了安全性,且可根据模拟管本体大小不同分别固定在不同大小的通槽中,结构稳定,使用寿命较长,不易散乱,提高了医疗人员在练习和熟悉体外循环血路时的效率,适合推广。

An analogue tube without heparin hemodialysis for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parin-free hemodialysis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nalog tube,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cover, a lower cover, a connecting sleeve and a connecting rod arranged on the analog tube body. The analog tube body has a soft tubular structure, and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lower cover are all rectangular plate-shaped, and the upper cover and the lower cover are bonded with the lower cover. The device solves the malpractice that medical staff can only understand the direction and position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blood pathway in heparin-free hemodialysis through books and video screens. The simulated tube is install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rection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blood pathway. It provides a 3D model for medical staff, which is more vivid and easy to connect with reality. The operation improves the safety, and can be fixed in different sizes of groov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sizes of the simulated tube body. The structure is stable, the service life is long, and it is not easy to be scattered. The efficiency of medical personnel in practicing and familiarizing with the blood route of cardiopulmonary bypass is improved, which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的模拟管
本技术涉及体外循环血路的模拟管
,具体为一种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的模拟管。
技术介绍
随着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由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导致的终末期肾病日益增多,但器官捐献远远满足不了肾移植的需求,血液透析目前依然是长期肾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为保证血液透析中体外循环顺利进行,医疗人员需练习和熟悉体外循环的血路,但在实际练习和熟悉的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弊端:1.目前,医疗人员通常通过观看书籍和视屏了解和熟悉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的走向与位置,难以接合现实考虑和操作,在对病人进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时可能会存在失误,可能会对病人造成影响,安全性较低;2.现有技术中缺乏专用的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的模拟管用来供医疗人员练习以及熟悉体外循环的血路,医疗人员在练习和熟悉体外循环血路时耗时较长,且效果不明显,在一些医院中也有人工制作的体外循环血路的模拟管,但每个人的体外循环血路都具有一定性的细微差距,人工制作的体外循环血路模拟管不便于根据情况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的模拟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的模拟管,包括设置在模拟管本体上的上压盖、下压盖、连接套和连接杆,所述模拟管本体呈软质管状结构,所述上压盖和下压盖均呈矩形板状结构,上压盖下表面贴合下压盖上表面设置,上压盖下表面和下压盖上表面均设有两个通槽,所述通槽呈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槽状结构,两个通槽直径不同,上下两个通槽相合组成一个圆形通孔,模拟管本体即穿过圆形通孔设置,通槽一侧的下压盖上表面还固定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端还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杆与通槽之间的下压盖上还设有长螺钉,左右两边相隔的下压盖之间设有连接套和连接杆,连接套外端和连接杆外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边下压盖的侧面。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呈圆形柱状结构,固定杆两侧均固定设有限位板,限位板呈矩形板状结构,固定杆和限位板同时贯穿上压盖上表面设置。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呈矩形板状结构,固定板垂直于限位板设置,且固定板下端与固定杆上端之间可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长螺钉同时贯穿上压盖与下压盖设置,且长螺钉、上压盖与下压盖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套呈空心圆柱状结构,连接杆呈圆柱状结构,连接杆靠近连接套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头,连接头的直径和连接杆的直径均小于连接套的直径设置,所述连接头贴合连接套内壁设置,且连接头与连接套之间通过螺纹相互配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设置合理,功能性强,具有以下优点:1.此装置解决了医疗人员仅能通过书籍和视屏了解熟悉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走向与位置的弊端,模拟管安装成与体外循环血路走向一致,给医疗人员提供了3D式的模型,更加形象生动,便于接合现实来考虑和操作,提高了安全性;2.此装置中提供了一种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的模拟管,模拟管本体可通过连接杆和连接套配合使用下改变形状,便于根据不同人体内循环血路不一致随时进行模拟制作,适用范围较广,且可根据模拟管本体大小不同分别固定在不同大小的通槽中,结构稳定,使用寿命较长,不易散乱,提高了医疗人员在练习和熟悉体外循环血路时的效率,适合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杆和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区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模拟管本体、2上压盖、21长螺钉、3下压盖、31固定杆、32固定板、33限位板、34通槽、4连接套、5连接杆、51连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的模拟管,包括设置在模拟管本体1上的上压盖2、下压盖3、连接套4和连接杆5,模拟管本体1呈软质管状结构,上压盖2和下压盖3均呈矩形板状结构,上压盖2下表面贴合下压盖3上表面设置,上压盖2下表面和下压盖3上表面均设有两个通槽34,通槽34呈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槽状结构,两个通槽34直径不同,上下两个通槽34相合组成一个圆形通孔,模拟管本体1即穿过圆形通孔设置,通槽34一侧的下压盖3上表面还固定设有固定杆31,固定杆31呈圆形柱状结构,固定杆31两侧均固定设有限位板33,限位板33呈矩形板状结构,固定杆31和限位板33同时贯穿上压盖2上表面设置,固定杆31上端还设有固定板32,固定板32呈矩形板状结构,固定板32垂直于限位板33设置,且固定板32下端与固定杆31上端之间可转动连接,固定杆31与通槽34之间的下压盖3上还设有长螺钉21,长螺钉21同时贯穿上压盖2与下压盖3设置,且长螺钉21、上压盖2与下压盖3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左右两边相隔的下压盖3之间设有连接套4和连接杆5,连接套4呈空心圆柱状结构,连接杆5呈圆柱状结构,连接杆5靠近连接套4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头51,连接头51的直径和连接杆5的直径均小于连接套4的直径设置,连接头51贴合连接套4内壁设置,且连接头51与连接套4之间通过螺纹相互配合连接,连接套4外端和连接杆5外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边下压盖3的侧面。工作原理:首先,旋转长螺钉21使上压盖2往上移动,将不同粗细规格的模拟管本体1安装在不同的通槽34之中,之后,通过长螺钉21将上压盖2压紧在下压盖3上即可,连接结构稳固,固定杆31上的限位板33避免了上压盖2与下压盖3之间出现偏移的情况,将固定板32扭动至于限位板33相合的位置时,可将上压盖2移出,便于拆装,扭动连接杆5时,因连接头51与连接套4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连接头51会在连接套4中移动,达到了改变两边下压盖3之间间隔距离的目的,待两边下压盖3调节好适宜的间距之后,将模拟管本体1弯曲呈需要的形态即可,便于根据不同人体内循环血路不一致随时进行模拟制作,提高了医疗人员在练习和熟悉体外循环血路时的效率,适合推广。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的模拟管,包括设置在模拟管本体(1)上的上压盖(2)、下压盖(3)、连接套(4)和连接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管本体(1)呈软质管状结构,所述上压盖(2)和下压盖(3)均呈矩形板状结构,上压盖(2)下表面贴合下压盖(3)上表面设置,上压盖(2)下表面和下压盖(3)上表面均设有两个通槽(34),所述通槽(34)呈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槽状结构,两个通槽(34)直径不同,上下两个通槽(34)相合组成一个圆形通孔,模拟管本体(1)即穿过圆形通孔设置,通槽(34)一侧的下压盖(3)上表面还固定设有固定杆(31),所述固定杆(31)上端还设有固定板(32),所述固定杆(31)与通槽(34)之间的下压盖(3)上还设有长螺钉(21),左右两边相隔的下压盖(3)之间设有连接套(4)和连接杆(5),连接套(4)外端和连接杆(5)外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边下压盖(3)的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的模拟管,包括设置在模拟管本体(1)上的上压盖(2)、下压盖(3)、连接套(4)和连接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管本体(1)呈软质管状结构,所述上压盖(2)和下压盖(3)均呈矩形板状结构,上压盖(2)下表面贴合下压盖(3)上表面设置,上压盖(2)下表面和下压盖(3)上表面均设有两个通槽(34),所述通槽(34)呈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槽状结构,两个通槽(34)直径不同,上下两个通槽(34)相合组成一个圆形通孔,模拟管本体(1)即穿过圆形通孔设置,通槽(34)一侧的下压盖(3)上表面还固定设有固定杆(31),所述固定杆(31)上端还设有固定板(32),所述固定杆(31)与通槽(34)之间的下压盖(3)上还设有长螺钉(21),左右两边相隔的下压盖(3)之间设有连接套(4)和连接杆(5),连接套(4)外端和连接杆(5)外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边下压盖(3)的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血路的模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31)呈圆形柱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青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青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