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晓辉专利>正文

一种防后退轮及使用该防后退轮的学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416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学步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后退轮及使用该防后退轮的学步车。防后退轮包括轮子架、轮子、刹掣槽和刹掣杠,轮子架包括固定板和两个安装板,两个安装板竖直且互相平行设置,两个安装板的上表面与固定板的下表面一体连接;轮子呈圆柱形,轮子位于两个安装板之间,轮子的转动中心与安装板的下端转动连接;两个安装板的斜上端分别开设有刹掣槽,两个刹掣槽呈弧形,两个刹掣槽对称设置,刹掣槽沿着轮子的外缘设置,刹掣槽的凹面朝向轮子的一侧;刹掣杠穿过两个刹掣槽,刹掣杠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圈,刹掣杠可以在刹掣槽内上下移动,当刹掣杠位于刹掣槽的最低点时,刹掣杠与轮子相抵。可以提高学步车的安全性。

A back wheel and a walker using the back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walking bicycle, in particular to a walking bicycle which prevents the back-off wheel and uses the back-off wheel. The anti-backoff wheel includes a wheel frame, a wheel, a brake groove and a brake bar. The wheel frame includes a fixed plate and two mounting plates. The two mounting plates are vertical and parallel to each other.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two mounting plates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fixed plate. The wheel is cylindrical, and the wheel is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mounting plates. The brake groove is arranged symmetrically along the outer edge of the wheel, and the concave surface of the brake groove faces one side of the wheel; the brake bar passes through the two brake grooves,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brake bar are respectively fixed. Ring, brake bar can move up and down in the brake groove, when the brake bar is at the lowest point in the brake groove, the brake bar and the wheel against. It can improve the safety of walk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后退轮及使用该防后退轮的学步车
本技术涉及学步车
,具体涉及一种防后退轮及使用该防后退轮的学步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学步车大多采用在底部设置多个万向轮的方式,方便儿童在学步的时候可以向任意方向灵活转动,但是实际上,儿童在使用学步车的时候,其背部是盲区,儿童无法准确识别到背部的情况,一味的后退可能会发生危险。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防后退设计,虽然可防止学步车后退,但同时学步车也无法前进,使用极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后退轮及使用该防后退轮的学步车,使学步车具有防止后退但又不影响前进的功能。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后退轮,包括轮子架、轮子、刹掣槽和刹掣杠,所述轮子架呈倒U形,所述轮子架包括固定板和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竖直且互相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一体连接;所述轮子呈圆柱形,所述轮子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轮子的转动中心与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的斜上端分别开设有所述刹掣槽,两个所述刹掣槽呈弧形,两个所述刹掣槽对称设置,所述刹掣槽沿着所述轮子的外缘设置,所述刹掣槽的凹面朝向轮子的一侧;所述刹掣杠穿过两个所述刹掣槽,所述刹掣杠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半径大于所述刹掣槽的宽度,所述刹掣杠可以在所述刹掣槽内上下移动,当所述刹掣杠位于所述刹掣槽的最低点时,所述刹掣杠与所述轮子相抵。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安装板的斜上端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呈圆弧形,两个所述凹槽对称设置,所述凹槽与所述刹掣槽的顶部连接,所述凹槽的凸面朝向轮子的一侧。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配件A,所述连接配件A呈U形,所述连接配件A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配件A通过铆钉或者螺钉与外设的学步车的底盘固定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配件B,所述连接配件B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上的方形插块,所述底板与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轮子包括中心轮毂和橡胶轮圈,所述中心轮毂呈圆柱形,所述橡胶轮圈呈圆环形,所述橡胶轮圈紧套在所述中心轮毂的外圆面上,所述中心轮毂的转动中心与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转动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防后退轮的学步车,包括车架、底盘、防后退轮和万向轮,所述车架呈倒U形,所述底盘呈椭圆形,所述底盘与所述车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防后退轮包括轮子架、轮子、刹掣槽和刹掣杠,所述轮子架呈倒U形,所述轮子架包括固定板和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竖直且互相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一体连接;所述轮子呈圆柱形,所述轮子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轮子的转动中心与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的斜上端分别开设有所述刹掣槽,两个所述刹掣槽呈弧形,两个所述刹掣槽对称设置,所述刹掣槽沿着所述轮子的外缘设置,所述刹掣槽的凹面朝向轮子的一侧;所述刹掣杠穿过两个所述刹掣槽,所述刹掣杠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半径大于所述刹掣槽的宽度,所述刹掣杠可以在所述刹掣槽内上下移动,当所述刹掣杠位于所述刹掣槽的最低点时,所述刹掣杠与所述轮子相抵。所述防后退轮的固定板与所述底盘固定连接,所述底盘上固定有至少两个的所述万向轮以及一个或者两个的所述防后退轮。进一步的,所述防后退轮的固定板与所述底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一个的所述防后退轮安装在所述底盘的后端中间位置处。进一步的,两个的所述防后退轮对称安装在所述底盘的后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刹掣槽和刹掣杠防止轮子后退,当轮子后退时,轮子顶着刹掣杠,刹掣杠随着轮子后退到达刹掣槽的最低点,刹掣杠与轮子相抵,自动刹住轮子,使轮子不能后退,当轮子向前转动时,刹掣杠随着轮子上升而滚动,与轮子分离,不影响轮子前进,本技术的防后退轮简易、使用方便、成本低,既可以防止轮子后退保障儿童的安全,又不影响轮子继续前进。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防后退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防后退轮的侧视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防后退轮的侧视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使用防后退轮的学步车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防后退轮;2、轮子架;21、固定板;22、安装板;3、轮子;31、中心轮毂;32、橡胶轮圈;4、刹掣槽;5、刹掣杠;51、固定圈;6、凹槽;7、连接配件A;8、连接配件B;81、底板;82、插块;9、车架;10、底盘。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置刹掣槽和刹掣杠防止轮子后退,刹掣杠随着轮子后退到达刹掣槽的最低点,刹掣杠与轮子相抵,使轮子不能后退,也不影响轮子前进。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防后退轮,包括轮子3架2、轮子3、刹掣槽4和刹掣杠5,所述轮子3架2呈倒U形,所述轮子3架2包括固定板21和两个安装板22,两个所述安装板22竖直且互相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板22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21的下表面一体连接;所述轮子3呈圆柱形,所述轮子3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板22之间,所述轮子3的转动中心与所述安装板22的下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22的斜上端分别开设有所述刹掣槽4,两个所述刹掣槽4呈弧形,两个所述刹掣槽4对称设置,所述刹掣槽4沿着所述轮子3的外缘设置,所述刹掣槽的凹面朝向轮子3的一侧;所述刹掣杠5穿过两个所述刹掣槽4,所述刹掣杠5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圈51,所述固定圈51的半径大于所述刹掣槽4的宽度,所述刹掣杠5可以在所述刹掣槽4内上下移动,当所述刹掣杠5位于所述刹掣槽4的最低点时,所述刹掣杠5与所述轮子3相抵。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当轮子3后退时,轮子3顶着刹掣杠5,刹掣杠5随着轮子3后退到达刹掣槽的最低点,刹掣杠5与轮子3相抵,自动刹住轮子3,使轮子3不能后退,当轮子3向前转动时,刹掣杠5随着轮子3上升而滚动,与轮子3分离,不影响轮子3前进。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安装板22的斜上端分别开设有凹槽6,所述凹槽6呈圆弧形,两个所述凹槽6对称设置,所述凹槽6与所述刹掣槽4的顶部连接,所述凹槽6的凸面朝向轮子3的一侧。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将刹掣杠5放置于凹槽6时,刹掣杠5脱离轮子3接触,此时轮子3可以后退也可以前进,前进时,由于有刹掣杠5的制约,轮子3可以走直线且可以防止侧翻。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配件A7,所述连接配件A7呈U形,所述连接配件A7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配件A7通过铆钉或者螺钉与外设的学步车的底盘10固定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配件B8,所述连接配件B8包括底板81和位于底板81上的方形插块82,所述底板81与所述固定板2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学步车底盘10设有方形通孔,连接配件B8的插块82与学步车的通孔插接,使用简单方便。进一步的,所述轮子3包括中心轮毂31和橡胶轮圈32,所述中心轮毂31呈圆柱形,所述橡胶轮圈32呈圆环形,所述橡胶轮圈32紧套在所述中心轮毂31的外圆面上,所述中心轮毂31的转动中心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后退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子架、轮子、刹掣槽和刹掣杠,所述轮子架呈倒U形,所述轮子架包括固定板和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竖直且互相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一体连接;所述轮子呈圆柱形,所述轮子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轮子的转动中心与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的斜上端分别开设有所述刹掣槽,两个所述刹掣槽呈弧形,两个所述刹掣槽对称设置,所述刹掣槽沿着所述轮子的外缘设置,所述刹掣槽的凹面朝向轮子的一侧;所述刹掣杠穿过两个所述刹掣槽,所述刹掣杠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半径大于所述刹掣槽的宽度,所述刹掣杠可以在所述刹掣槽内上下移动,当所述刹掣杠位于所述刹掣槽的最低点时,所述刹掣杠与所述轮子相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后退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子架、轮子、刹掣槽和刹掣杠,所述轮子架呈倒U形,所述轮子架包括固定板和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竖直且互相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一体连接;所述轮子呈圆柱形,所述轮子位于两个所述安装板之间,所述轮子的转动中心与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安装板的斜上端分别开设有所述刹掣槽,两个所述刹掣槽呈弧形,两个所述刹掣槽对称设置,所述刹掣槽沿着所述轮子的外缘设置,所述刹掣槽的凹面朝向轮子的一侧;所述刹掣杠穿过两个所述刹掣槽,所述刹掣杠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半径大于所述刹掣槽的宽度,所述刹掣杠可以在所述刹掣槽内上下移动,当所述刹掣杠位于所述刹掣槽的最低点时,所述刹掣杠与所述轮子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后退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安装板的斜上端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呈圆弧形,两个所述凹槽对称设置,所述凹槽与所述刹掣槽的顶部连接,所述凹槽的凸面朝向轮子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后退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配件A,所述连接配件A呈U形,所述连接配件A的下表面与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配件A通过铆钉或者螺钉与外设的学步车的底盘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后退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配件B,所述连接配件B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上的方形插块,所述底板与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后退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包括中心轮毂和橡胶轮圈,所述中心轮毂呈圆柱形,所述橡胶轮圈呈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何晓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