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调整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46733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表面调整剂及其制备方法,表面调整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碳酸盐20份~45份;硝酸5份~10份;氨基磺酸15份~30份;有机酸10份~20份;异丙醇2份~8份;去离子水17份~63份。上述表面调整剂采用碳酸盐作为除酸主体,能够对硫酸形成的多孔氧化膜进行活化整形,溶解掉阳极氧化膜孔内夹携的部分松散的水合物等阳极副产物和间隙残酸,使得膜孔腔体贯穿性得以强化,基本形貌趋于规整一致,便于随后染色时染料的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提高染色的稳定性和均染性。采用该表面调整剂后,间隙处染色露白率大大降低。

Surface modifi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urface modifier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surface modifier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20 to 45 parts of carbonate; 5 to 10 parts of nitric acid; 15 to 30 parts of aminosulfonic acid; 10 to 20 parts of organic acid; 2 to 8 parts of isopropanol; and 17 to 63 parts of deionized water. Carbonate is used as the main surface modifier to activate and shape the porous oxide film formed by sulfuric acid, dissolve some loose hydrate and residual acid in the pore of the anodic oxide film, so that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membrane cavity can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basic morphology tends to be regular and consistent. The dye's physical adsorption and chemisorption will increase the stability and evenness of dyeing. After using the surface modifier, the dyeing rate of the gap decreases great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表面调整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表面调整
,具体涉及一种表面调整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手机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电子产品,人们对手机性能和外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机外壳是衡量手机手感的重要指标之一,金属机身所带来的华丽光泽和冰凉的手感,和它所带来的高强度机身颇受用户欢迎。纳米注塑成型技术的发展,在解决了金属外壳对信号屏蔽问题的同时,也使得外观视觉丰富,层次感增强,让产品更轻、薄、短、小,且较数控加工更具成本效益。纳米注塑成型技术(NMT)即金属与塑料以纳米技术结合的工艺。先对金属表面进行纳米化处理,再将塑料注射在金属表面,可将铝、镁、不锈钢、钛等金属与硬质树脂结合,实现一体化成型。但在实际生产中,金属壳纳米注塑后微观层面都存在不可避免的铝塑结合缝隙。在阳极氧化过程中的化抛工序中,由于热胀冷缩原理,金属和塑料在温度变化时,收缩程度不同,导致产生裂缝。少量化抛剂如高浓度硝酸、硫酸和磷酸混合物会渗进微缝中,不易清洗出来;在硫酸阳极电解液中,由于长时间的电解反应也会有少量酸渗入;即使经过清洗,在后工序的染色和封孔工序还是会有残酸流出,染色剂遇见酸变成白色,也就是露白现象。特别是封孔工序也是高温,热胀冷缩原理导致酸渗出,破坏染料形成露白,尤其是黑色或其他深色系产品,稍有露白就很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将裂缝中的酸反应掉,以降低露白率的表面调整剂。一种表面调整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有机酸为冰乙酸和柠檬酸中的至少一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面调整剂的使用温度为3℃~5℃。一种表面调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供碳酸盐、硝酸、氨基磺酸、有机酸、异丙醇和去离子水;将所述碳酸盐、所述硝酸、所述氨基磺酸、所述有机酸、所述异丙醇和所述去离子水进行混合,得到表面调整剂,其中,所述碳酸盐、所述硝酸、所述氨基磺酸、所述有机酸、所述异丙醇和所述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例为(20~45):(5~10):(15~30):(10~20):(2~8):(17~63)。上述表面调整剂采用碳酸盐作为除酸主体,能够对硫酸形成的多孔氧化膜进行活化整形,溶解掉阳极氧化膜孔内夹携的部分松散的水合物等阳极副产物和间隙残酸,使得膜孔腔体贯穿性得以强化,基本形貌趋于规整一致,便于随后染色时染料的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提高染色的稳定性和均染性。采用该表面调整剂后,间隙处染色露白率大大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表面调整剂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一实施方式中的表面调整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上述表面调整剂采用碳酸盐作为除酸主体,能够对硫酸形成的多孔氧化膜进行活化整形,溶解掉阳极氧化膜孔内夹携的部分松散的水合物等阳极副产物和间隙残酸,使得膜孔腔体贯穿性得以强化,基本形貌趋于规整一致,便于随后染色时染料的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提高染色的稳定性和均染性。采用该表面调整剂后,间隙处染色露白率大大降低。又一实施方式中,表面调整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又一实施方式中,表面调整剂,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为了进一步降低染色露白率,例如,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又如,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又如,所述有机酸为冰乙酸和柠檬酸中的至少一种,如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染色露白率。为了进一步降低染色露白率,所述表面调整剂的使用温度为3℃~5℃,如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染色露白率。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表面调整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0、提供碳酸盐、硝酸、氨基磺酸、有机酸、异丙醇和去离子水;S120、将所述碳酸盐、所述硝酸、所述氨基磺酸、所述有机酸、所述异丙醇和所述去离子水进行混合,得到表面调整剂,其中,所述碳酸盐、所述硝酸、所述氨基磺酸、所述有机酸、所述异丙醇和所述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例为(20~45):(5~10):(15~30):(10~20):(2~8):(17~63)。通过步骤S110和步骤S120能够制备得到表面调整剂。上述表面调整剂采用碳酸盐作为除酸主体,能够对硫酸形成的多孔氧化膜进行活化整形,溶解掉阳极氧化膜孔内夹携的部分松散的水合物等阳极副产物和间隙残酸,使得膜孔腔体贯穿性得以强化,基本形貌趋于规整一致,便于随后染色时染料的物理吸附及化学吸附,提高染色的稳定性和均染性。采用该表面调整剂后,间隙处染色露白率大大降低。具体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在烧杯中加入20g碳酸钠,加入5g硝酸,加入15g氨基磺酸,加入10g冰乙酸,加入2g异丙醇和40g去离子水,搅拌5分钟,待加入的物质溶解完全,制备得到实施例1的表面调整剂。实施例2在烧杯中加入20g碳酸钠,加入5g硝酸,加入15g氨基磺酸,加入10g柠檬酸,加入2g异丙醇和40g去离子水,搅拌5分钟,待加入的物质溶解完全,制备得到实施例2的表面调整剂。实施例3在烧杯中加入20g碳酸氢钠,加入5g硝酸,加入15g氨基磺酸,加入10g冰乙酸,加入2g异丙醇和40g去离子水,搅拌5分钟,待加入的物质溶解完全,制备得到实施例3的表面调整剂。实施例4在烧杯中加入25g碳酸钠,加入5g硝酸,加入18g氨基磺酸,加入10g冰乙酸,加入2g异丙醇和50g去离子水,搅拌5分钟,待加入的物质溶解完全,制备得到实施例4的表面调整剂。实施例5在烧杯中加入27g碳酸钠,加入6g硝酸,加入17g氨基磺酸,加入11g冰乙酸,加入2g异丙醇和50g去离子水,搅拌5分钟,待加入的物质溶解完全,制备得到实施例5的表面调整剂。实施例6在烧杯中加入30g碳酸氢钠,加入6g硝酸,加入17g氨基磺酸,加入12g冰乙酸,加入1g异丙醇和60g去离子水,搅拌5分钟,待加入的物质溶解完全,制备得到实施例6的表面调整剂。实施例7在烧杯中加入15g碳酸钠,17g碳酸氢钠,加入5g硝酸,加入15g氨基磺酸,加入12g柠檬酸,加入1g异丙醇和60g去离子水,搅拌5分钟,待加入的物质溶解完全,制备得到实施例7的表面调整剂。实施例8在烧杯中加入20g碳酸钠,12g碳酸氢钠,加入8g硝酸,加入17g氨基磺酸,加入12g柠檬酸,加入2g异丙醇和60g去离子水,搅拌5分钟,待加入的物质溶解完全,制备得到实施例8的表面调整剂。实施例9在烧杯中加入20g碳酸氢钠,加入7g硝酸,加入18g氨基磺酸,加入10g冰乙酸,加入10g柠檬酸,加入1g异丙醇和60g去离子水,搅拌5分钟,待加入的物质溶解完全,制备得到实施例9的表面调整剂。实施例10在烧杯中加入20g碳酸钠,加入5g硝酸,加入10g冰乙酸、2g异丙醇和63g去离子水,0.04g钛白粉、0.003g偏铝酸钠、0.2g硫酸氧钛、0.05g三聚磷酸盐、0.1g磷酸氢二钠、0.5g焦磷酸钠、0.01g硼砂、0.05g纳米级的二氧化钛、0.04g纳米级的二氧化硅、2.3g聚乙二醇、1g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调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调整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调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调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酸为冰乙酸、柠檬酸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调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调整剂的使用温度为3℃~5℃。5.一种表面调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奕
申请(专利权)人:博罗县合航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