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3014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4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包括建立鱼苗培育系统以及鱼苗分阶段培育过程;鱼苗培育系统包括多个并联布置在水循环处理系统中的培育池;鱼苗分阶段培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0~15日龄鱼苗开口培育、15~30日龄鱼苗暂养培育、30~45日龄鱼苗转口驯化培育、45~90日龄鱼苗培育、后期培育。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鱼苗培育系统使得培育池水质易于控制,方便病害防控和管理,降低了病害感染整批鱼苗的机率,大大提高了鱼苗培育的成活率。所述鱼苗分阶段培育过程大大提高澳洲龙纹斑鱼苗成活率、开口率和进池成活率,获得较高的生产效益。

A method for industrialized cultivation of Australian dragon fish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industrialized cultivation of Australian Dragon Grouper fry,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a fry cultivation system and the staged cultivation process of the fry; the fry cultivation system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cultivation pools arranged in parallel in a water circulation treatment system; and the staged cultivation process of the fry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ages: the opening of the fry at the age of 0-15 days; Cultivation, 15-30 day-old fry temporary culture, 30-45 day-old fry transfer domestication, 45-90 day-old fry culture, late cultivation. The fish fry cultivation system makes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cultivation pond easy to control, facilitates disease prevention, control and management, reduces the probability of infecting the whole batch of fish fry by the disease, and greatly improves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fish fry cultivation. The staged cultivation process of the fish fry greatly improves the survival rate, the opening rate and the pond entry survival rate of the Australian Dragon Grouper fry, and obtains higher production benef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是涉及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澳洲龙纹斑(Maccullochellapeelii),又称墨瑞鳕、河鳕、鳕鲈、澳洲淡水鳕鲈等,中国大陆称为澳洲龙纹斑、虫纹鳕鲈或虫纹石斑,原产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瑞达令河流域,为澳洲四种主要人工繁殖的暖水性淡水鱼类之一。其肉质结实、白而细嫩、味道鲜美、无腥味,且有一股淡淡的独特香味,肉嫩刺少,含有丰富的四种氨基酸及EPA和DHA,营养价值相当高,在澳大利亚素有“国宝鱼”美称。我国澳洲龙纹斑的养殖还处于初步阶段,仅在浙江、福建、安徽有少数企业试验养殖,少量销售,没有被广泛推广,国内外市场空间巨大。目前,我国澳洲龙纹斑的养殖技术存在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在鱼苗培养阶段,普遍存在着成活率过低、饵料投喂不当、培育池管理不规范、病害得不到及时合理的防治等问题,从而导致澳洲龙纹斑鱼苗发病率高、成活率低、经济效益差进而导致所培养的澳洲龙纹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专利申请201610092394.7公开了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的培育方法,该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鱼苗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转饵成功率低等问题,另外培育池内水质无法得到稳定控制,这也是导致上述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包括建立鱼苗培育系统以及鱼苗分阶段培育过程;所述鱼苗培育系统包括多个并联布置在水循环处理系统中的培育池;所述鱼苗分阶段培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阶段1,0~15日龄鱼苗开口培育:将新孵化的鱼苗放入培育池内,培育池内水位0.25~0.35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2.3~2.7万尾/m2;0~4日龄鱼苗无饵料投喂,4~15日龄鱼苗利用动物性饵料进行开口,所述动物性饵料每日投喂10~14次,每日投喂量等同于鱼苗总重量;阶段2,15~30日龄鱼苗暂养培育:控制培育池内水位0.8~1.2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2.3~2.7万尾/m2,继续投喂动物性饵料,每日投喂10~14次,每日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45~55%;阶段3,30~45日龄鱼苗转口驯化培育:控制所述培育池内水位0.8~1.2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1.0~1.2万尾/m2,同时开始投喂混合饲料,每日投喂10~14次,所述混合饲料由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构成,投喂过程中所述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按照原始投喂量10~20%的比例逐天减少至0,所述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按照最终投喂量10~20%的比例由0逐天增加;所述动物性饵料的原始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45~55%,所述人工配合饲料的最终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4~6%;阶段4,45~90日龄鱼苗培育:控制培育池内水位0.8~1.2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至0.5~0.7万尾/m2,同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10~12次,每日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3~4%;阶段5,后期培育:控制培育池内水位1.1~1.3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0.03~0.04万尾/m2,同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10~12次,每日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3~4%;所述阶段1~阶段5中培育池内水环境为:水温16~20℃,PH7.5~8.5,氨氮含量小于0.01mg/L,溶解氧大于6mg/L;培育池每日水循环量占培育池内总水量的8~10%。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物性饵料为丰年虫。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4以及阶段5中各培育池内的鱼苗数量控制在2~3万尾,所述阶段1中使用的培育池由长方形槽构成,所述阶段2,阶段3,阶段4中使用的培育池分别由圆形槽构成,所述阶段5中使用的培育池由水泥池构成。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阶段5中每次投喂后对所述培育池进行排污处理。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育池上游设有向所述培育池内注水的注水支管,所述培育池下游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竖向设置在所述培育池底面且所述排水管的侧面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排水管内设有安装在培育池底部排水孔处的溢排管,所述溢排管上端形成溢流口,所述溢流口的高度与培育池水面平齐,所述进水孔处安装有防止鱼苗逃逸的网布;所述培育池由长方形槽构成时,所述注水支管包括设有多个出水孔且两端封闭的笛管,所述笛管设置在所述培育池一端且与所述培育池长度方向垂直;所述培育池由圆形槽构成时,所述注水支管出水前端形成可以绕注水支管轴向进行360度旋转的弯头结构,所述弯头结构设置在所述培育池边缘。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溢排管出口连接至与所述培育池对应的排污支管或回水支管,所述排污支管通过排污总管连接至生物净化池;所述水循环处理系统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布置的回水支管、回水总管、水处理单元、蓄水箱、注水总管以及所述注水支管。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育池由长方形槽构成时,所述培育池底面由一端向另一端倾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为5~10度,所述笛管位于所述培育池底面较高的一端,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培育池底面较低的一端;所述培育池由圆形槽构成时,所述培育池底面由边缘向中间斜设置且倾斜角度为3~5度,所述弯头结构位于所述培育池边缘,所述排水管位于所述培育池中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水支管进水前端设有水量调节阀;所述排污支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回水支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培育池内设有向培育池内充氧的充气管,所述充气管与设备间的气泵相连。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长方形槽以及圆形槽坐落在多个间隔布置且使得培育池底面悬空的墩座上;所述长方形槽以及圆形槽材质为黑色玻璃钢,所述排水管、溢排管材质为PVC。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根据鱼苗孵化情况,且相比于现有技术提早了鱼苗开口和投喂动物性饵料的时间,这大大提高了龙纹斑鱼苗的成活率。传统龙纹斑鱼苗的培育方法使得鱼苗成活率只有70~80%,而本专利技术使得龙纹斑鱼苗成活率提高到95%。当鱼苗达到30日龄时即开始进行转口驯化,提早了转口驯化时间,提高了龙纹斑鱼苗的生长速度。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缓慢调整配合饲料的比例,转口驯化时间延长至15天左右,提高了转口驯化的成功率,一次性转饵成功的鱼苗比例达85%以上,成活率在90%以上,在鱼苗培育至90日龄时,体重即可达30~40g,本专利技术在保证成活率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龙纹斑鱼苗培育的后期成本。本专利技术提高了商品化鱼苗的规格,使养殖户购买鱼苗后养殖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增加了养殖效益。(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厂化鱼苗培育系统,其中的培育池组合方式可以为几十个小型单体培育池经并联组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对单个培育池进行高效的水质调控和管理操作,实现育苗培育的工厂化管理,大大提高了鱼苗培育的效率和效益,进一步保证了龙纹斑鱼苗的成活率。本专利技术使每一个培育池分别构成一个培育单元,方便病害防控和管理,降低了病害感染整批鱼苗的机率,大大提高了鱼苗培育的成活率。本专利技术中利用工厂化循环水系统进行鱼苗培育,前期减换水量,并保持水温、盐度、氨氮、溶氧理化因子稳定,有效降低了苗种之间的生长差异,即提高了苗种规格的一致性。(3)澳洲龙纹斑鱼苗喜阴、畏光,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长方形槽以及圆形槽为内壁黑色玻璃钢材质,该材质不透光,这为龙纹斑鱼苗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避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包括建立鱼苗培育系统以及鱼苗分阶段培育过程;所述鱼苗培育系统包括多个并联布置在水循环处理系统中的培育池(10);所述鱼苗分阶段培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阶段1,0~15日龄鱼苗开口培育:将新孵化的鱼苗放入培育池内,培育池内水位0.25~0.35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2.3~2.7万尾/m2;0~4日龄鱼苗无饵料投喂,4~15日龄鱼苗利用动物性饵料进行开口,所述动物性饵料每日投喂10~14次,每日投喂量等同于鱼苗总重量;阶段2,15~30日龄鱼苗暂养培育:控制培育池内水位0.8~1.2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2.3~2.7万尾/m2,继续投喂动物性饵料,每日投喂10~14次,每日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45~55%;阶段3,30~45日龄鱼苗转口驯化培育:控制所述培育池内水位0.8~1.2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1.0~1.2万尾/m2,同时开始投喂混合饲料,每日投喂10~14次,所述混合饲料由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构成,投喂过程中所述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按照原始投喂量10~20%的比例逐天减少至0,所述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按照最终投喂量10~20%的比例由0逐天增加;所述动物性饵料的原始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45~55%,所述人工配合饲料的最终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4~6%;阶段4,45~90日龄鱼苗培育:控制培育池内水位0.8~1.2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至0.5~0.7万尾/m2,同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10~12次,每日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3~4%;阶段5,后期培育:控制培育池内水位1.1~1.3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0.03~0.04万尾/m2,同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10~12次,每日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3~4%;所述阶段1~阶段5中培育池内水环境为:水温16~20℃,PH7.5~8.5,氨氮含量小于0.01mg/L,溶解氧大于6mg/L;培育池每日水循环量占培育池内总水量的8~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包括建立鱼苗培育系统以及鱼苗分阶段培育过程;所述鱼苗培育系统包括多个并联布置在水循环处理系统中的培育池(10);所述鱼苗分阶段培育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阶段1,0~15日龄鱼苗开口培育:将新孵化的鱼苗放入培育池内,培育池内水位0.25~0.35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2.3~2.7万尾/m2;0~4日龄鱼苗无饵料投喂,4~15日龄鱼苗利用动物性饵料进行开口,所述动物性饵料每日投喂10~14次,每日投喂量等同于鱼苗总重量;阶段2,15~30日龄鱼苗暂养培育:控制培育池内水位0.8~1.2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2.3~2.7万尾/m2,继续投喂动物性饵料,每日投喂10~14次,每日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45~55%;阶段3,30~45日龄鱼苗转口驯化培育:控制所述培育池内水位0.8~1.2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1.0~1.2万尾/m2,同时开始投喂混合饲料,每日投喂10~14次,所述混合饲料由动物性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构成,投喂过程中所述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按照原始投喂量10~20%的比例逐天减少至0,所述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按照最终投喂量10~20%的比例由0逐天增加;所述动物性饵料的原始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45~55%,所述人工配合饲料的最终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4~6%;阶段4,45~90日龄鱼苗培育:控制培育池内水位0.8~1.2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至0.5~0.7万尾/m2,同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10~12次,每日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3~4%;阶段5,后期培育:控制培育池内水位1.1~1.3m,培育池内鱼苗的养殖密度0.03~0.04万尾/m2,同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日投喂10~12次,每日投喂量占鱼苗总重量的3~4%;所述阶段1~阶段5中培育池内水环境为:水温16~20℃,PH7.5~8.5,氨氮含量小于0.01mg/L,溶解氧大于6mg/L;培育池每日水循环量占培育池内总水量的8~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物性饵料为丰年虫。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段1、阶段2,阶段3,阶段4以及阶段5中各培育池内的鱼苗数量控制在2~3万尾,所述阶段1中使用的培育池由长方形槽构成,所述阶段2,阶段3,阶段4中使用的培育池分别由圆形槽构成,所述阶段5中使用的培育池由水泥池构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澳洲龙纹斑鱼苗工厂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段5中每次投喂后对所述培育池进行排污处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澳洲龙纹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西雷万全苏时萍胡光春胡光旭崔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长江渔歌渔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