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舒适女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2870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8: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菌舒适女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所述鞋底后方设有鞋跟部,所述鞋底的上方设有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主支撑带、侧支撑带、后支撑带,所述第一固定带设有所述鞋底的前端区域,所述侧支撑带对称设于鞋底后方的两侧,所述侧支撑带上方连接有第二固定带,所述主支撑带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的中间区域连接,所述后支撑带设于所述鞋底的末端区域,所述后支撑带与所述第二固定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高跟女鞋穿用特点,增强高跟女鞋的减震缓冲保护性能,从而减少对足部的损伤,扩大女士穿用高跟鞋选择面,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平稳控制能力和同步性,穿着舒适度佳。

An antibacterial comfortable lady sho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ntibacterial comfortable female sho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hoe sole is comprised of a heel part arranged behind the shoe sole. The upper part of the shoe sol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ixing belt, a second fixing belt, a main supporting belt, a side supporting belt and a rear supporting belt. The first fixing belt is provided with a front end area of the shoe sole and the side supporting belt. The belt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rear of the sole,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side support belt is connected with a second fixing belt. The main support belt is connected with the middle area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fixing belts respectively. The rear support belt is arranged in the end area of the sole, and the rear support bel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fixing belt. The utility model aims at the wearing characteristics of high-heeled women's shoes, enhances the shock absorption and cushioning protection performance of high-heeled women's shoes, thereby reducing the damage to the foot, expands the upper selection of high-heeled women's shoes, and makes the utility model have stable control ability and synchronism, and has good wearing comf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舒适女鞋
本技术属于女鞋加工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舒适女鞋。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日益发展,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女性的穿着习惯,审美喜好,鞋履需求都发生着很大的改变。尤其对于穿着的搭配更加讲究,不同场合的穿着方式,搭配方式有着明显的区分:在上下班途中,女性希望有双低跟舒适,便于行走的鞋履;在工作单位、商务洽谈等正式场合,则希望有双既精致、时尚,又相对正式的鞋(通常鞋跟较高);出差时,既需要舒适、便于行走的休闲鞋履,也需要适合洽谈工作,出席正式场合的时尚正装鞋履(高跟鞋)。穿着舒适的高跟鞋能够满足女性对于鞋多方面的需求,因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内女鞋市场对于改善高跟鞋的舒适性研究虽然起步较早,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且市场上的成鞋较少,鞋的舒适性并未得到很好的改善,需要一种新型的具有良好穿着舒适性的高跟女鞋来改善现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菌舒适女鞋,本技术针对高跟女鞋穿用特点,增强高跟女鞋的减震缓冲保护性能,从而减少对足部的损伤,扩大女士穿用高跟鞋选择面,使得本技术具有平稳控制能力和同步性,穿着舒适度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舒适女鞋,包括鞋底,所述鞋底后方设有鞋跟部,所述鞋底的上方设有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主支撑带、侧支撑带、后支撑带,所述第一固定带设有所述鞋底的前端区域,所述侧支撑带对称设于鞋底后方的两侧,所述侧支撑带上方连接有第二固定带,所述主支撑带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的中间区域连接,所述后支撑带设于所述鞋底的末端区域,所述后支撑带与所述第二固定带连接;所述鞋底的前端区域下方设有抗震部,所述抗震部包括依次设置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芦苇纤维层、左旋乳酸-己内酯纳米纤维层、玄武岩纤维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表面设有活性炭颗粒层;所述后支撑带包括依次设置的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层、植物纤维层、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层、聚乙二醇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进一步的,所述植物纤维层为甘蔗渣纤维层。进一步的,所述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层、植物纤维层、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层、聚乙二醇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的厚度比为3:2:1:3:4。通过大量创造性实验,获得本技术后支撑带各层的最有厚度比。本技术的后支撑带通过依次设置的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层、植物纤维层、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层、聚乙二醇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协效作用,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层具有优异的延展性和回弹性,利于穿着以及足部在鞋内适度移动;植物纤维层具有杀菌的作用,使得穿着更加健康;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层能够增加其舒适性;最后通过聚乙二醇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层与乙酸乙烯共聚物层协效复配作用,达到很好的抗震缓冲性能,并进一步增加整个后方区域的舒适性。进一步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芦苇纤维层、左旋乳酸-己内酯纳米纤维层、玄武岩纤维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的厚度比为2:1:2:1:3。特别的,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芦苇纤维层、左旋乳酸-己内酯纳米纤维层、玄武岩纤维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均可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实现。进一步的,所述鞋跟部与鞋底之间设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鞋底、鞋跟部围合成类三角形结构。通过支撑部的作用,能够在分散受力点的同时提高穿着的舒适性,并提供稳定支撑。通过大量创造性实验,获得本技术抗震部各层的最有厚度比。本技术的抗震部通过依次设置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芦苇纤维层、左旋乳酸-己内酯纳米纤维层、玄武岩纤维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协效作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具有较好的弹性形变能力,与乙酸乙烯共聚物层一上一下共同形成层级的减震结构;所述芦苇纤维层、左旋乳酸-己内酯纳米纤维层具有网状的三维空间结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震部的强度,同时能够减少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的弾性疲劳,提高抗震部的寿命;玄武岩纤维层能够维持整体的框架结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表面设有活性炭颗粒层,能够为鞋体的抗菌性能做贡献。本技术设置的抗震部的鞋体结构,具有优异的缓冲性能,使得本技术具有平稳控制能力和同步性,穿着舒适度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抗菌舒适女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1,所述鞋底后方设有鞋跟部2,所述鞋底的上方设有第一固定带11、第二固定带12、主支撑带13、侧支撑带14、后支撑带15,所述第一固定带设有所述鞋底的前端区域,所述侧支撑带对称设于鞋底后方的两侧,所述侧支撑带上方连接有第二固定带,所述主支撑带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的中间区域连接,所述后支撑带设于所述鞋底的末端区域,所述后支撑带与所述第二固定带连接;所述鞋底的前端区域下方设有抗震部4,所述抗震部包括依次设置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41、芦苇纤维层42、左旋乳酸-己内酯纳米纤维层43、玄武岩纤维层44、乙酸乙烯共聚物层45,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表面设有活性炭颗粒层46;所述后支撑带包括依次设置的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层151、植物纤维层152、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层153、聚乙二醇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层154、乙酸乙烯共聚物层155。进一步的,所述植物纤维层为甘蔗渣纤维层。进一步的,所述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层、植物纤维层、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层、聚乙二醇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的厚度比为3:2:1:3:4。通过大量创造性实验,获得本技术后支撑带各层的最有厚度比。本技术的后支撑带通过依次设置的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层、植物纤维层、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层、聚乙二醇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协效作用,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层具有优异的延展性和回弹性,利于穿着以及足部在鞋内适度移动;植物纤维层具有杀菌的作用,使得穿着更加健康;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层能够增加其舒适性;最后通过聚乙二醇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层与乙酸乙烯共聚物层协效复配作用,达到很好的抗震缓冲性能,并进一步增加整个后方区域的舒适性。进一步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芦苇纤维层、左旋乳酸-己内酯纳米纤维层、玄武岩纤维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的厚度比为2:1:2:1:3。特别的,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芦苇纤维层、左旋乳酸-己内酯纳米纤维层、玄武岩纤维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均可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实现。进一步的,所述鞋跟部与鞋底之间设有支撑部3,所述支撑部与鞋底、鞋跟部围合成类三角形结构。通过支撑部的作用,能够在分散受力点的同时提高穿着的舒适性,并提供稳定支撑。通过大量创造性实验,获得本技术抗震部各层的最有厚度比。本技术的抗震部通过依次设置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舒适女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所述鞋底后方设有鞋跟部,所述鞋底的上方设有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主支撑带、侧支撑带、后支撑带,所述第一固定带设有所述鞋底的前端区域,所述侧支撑带对称设于鞋底后方的两侧,所述侧支撑带上方连接有第二固定带,所述主支撑带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的中间区域连接,所述后支撑带设于所述鞋底的末端区域,所述后支撑带与所述第二固定带连接;所述鞋底的前端区域下方设有抗震部,所述抗震部包括依次设置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芦苇纤维层、左旋乳酸‑己内酯纳米纤维层、玄武岩纤维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表面设有活性炭颗粒层;所述后支撑带包括依次设置的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层、植物纤维层、二氧化硅气凝胶颗粒层、聚乙二醇改性纳米纤维素/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舒适女鞋,其特征在于,包括鞋底,所述鞋底后方设有鞋跟部,所述鞋底的上方设有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主支撑带、侧支撑带、后支撑带,所述第一固定带设有所述鞋底的前端区域,所述侧支撑带对称设于鞋底后方的两侧,所述侧支撑带上方连接有第二固定带,所述主支撑带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带、第二固定带的中间区域连接,所述后支撑带设于所述鞋底的末端区域,所述后支撑带与所述第二固定带连接;所述鞋底的前端区域下方设有抗震部,所述抗震部包括依次设置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芦苇纤维层、左旋乳酸-己内酯纳米纤维层、玄武岩纤维层、乙酸乙烯共聚物层,所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层表面设有活性炭颗粒层;所述后支撑带包括依次设置的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层、植物纤维层、二氧化硅气凝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锦环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中航鞋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