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胜喜专利>正文

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882746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5: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5‑25份、钩藤15‑25份、川芎8‑12份、丹参10‑15份、葛根10‑15份、鸡血藤15‑30份、三棱5‑10份、水蛭1‑3份、地龙4‑8份。上述中药组合物可以显著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D‑D二聚体及血液黏度水平,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降低血清D‑D及FIB水平及动脉硬化指数,疗效明显优于西药,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便易行,易生产制备,可最大限度的提取各药物组分的有效成分。

Chinese medicinal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circulatory ischemic vertigo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circulatory ischemic vertigo. The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is prepared from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Gastrodia elata 15 25, Uncaria Uncaria 15 25, Ligusticum Chuanxiong 8 12, Salvia miltiorrhiza 10 15, Pueraria lobata 10 15, Caulis serrata 15 30, Sanleng 5 10, Leech 1 3, Leech 3. Earthworm 4, 8. Th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omposi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vertigo, reduce the levels of plasma fibrinogen, D_D dimer and blood viscosity, improve the vertebral basilar artery insufficiency, reduce the levels of serum D_D, FIB and arteriosclerosis index, the curative effect is obviously superior to Western medicine, and has no obvious toxicity and side effects. Effect.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feasible, easy to produce and prepare, and can maximize the extraction of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each drug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学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后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PCI)是指后循环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对所有以眩晕为主诉就诊的患者进行病因学研究发现,PCI是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的第二位病因。PCI的主要致病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和闭塞,后循环血流动力学障碍,脑灌注不足,造成局部缺血,进而出现缺氧而引起眩晕。血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中血黏度指标与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归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本病病位在脑窍,病变脏腑与肝、肾相关。病机主要为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阳亢于上,或气火暴升,上扰头目,则发为眩晕。目前临床上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药物方案尚缺乏统一标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且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探寻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用以解决现有的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药物方案尚缺乏统一标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且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副作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5-25份、钩藤15-25份、川芎8-12份、丹参10-15份、葛根10-15份、鸡血藤15-30份、三棱5-10份、水蛭1-3份、地龙4-8份。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天麻20份、钩藤20份、川芎10份、丹参13份、葛根13份、鸡血藤22份、三棱8份、水蛭2份、地龙6份。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黄芪7-8份、白术7-8份,用于治疗兼见气虚症状的患者。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柴胡4-5份、枳壳4-5份,用于治疗兼见气滞症状的患者。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肉桂1-2份、薤白7-8份,用于治疗偏于寒凝症状的患者。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半夏4-5份、陈皮4-5份,用于治疗兼见痰浊症状的患者。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称取相应重量份数的各原料;步骤二:将除地龙之外的其他各原料置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10-30分钟;步骤三:大火熬制10-25分钟;转小火,继续熬制10-25分钟;步骤四:熄火,过滤去渣得到滤液;步骤五:将焙干的地龙研磨成粉,加入到步骤四所得滤液中,搅拌均匀即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步骤二中,加入的水与各中药原料的总重量比为4:1-10:1。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药物中的应用。上述中药组合物的主要成分的药理如下:天麻甘平,平肝熄风,为君药;钩藤甘苦微寒,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为臣药;川芎辛温,丹参苦微寒,葛根甘辛凉,鸡血藤苦甘温,均可活血化瘀;三棱辛苦平,水蛭咸苦平,有破血逐瘀功效;地龙咸寒入络,可清热、镇痉、通络,以上诸药共为佐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具有改善脑缺血、减轻眩晕症状、改善糖脂代谢、降低血压等作用。钩藤主要有效成分钩藤碱具有抗血栓形成、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川芎的有效成分阿魏酸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5-羟色胺释放、抑制血小板血栓素生成等作用,其另一有效成分川芎嗪可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丹参有效成分丹参多酚酸盐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可抗炎、抗栓、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内皮素释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等,还可提高血管内皮细胞保护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葛根具有抗氧化作用,改善机体免疫力,对血糖及血压双向调节,可改善微循环。鸡血藤、三棱、水蛭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作用、抗肿瘤等作用。地龙可抗凝、溶栓、调节免疫、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压、降脂等。对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此中药组合物可明显改善病人的眩晕等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清血浆纤维蛋白原、D-D二聚体及血液黏度水平及动脉硬化指数,且安全性较高。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基于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筛选出具有平肝、活血、通络作用的天然药物,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而成,提供了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小的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显著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D-D二聚体及血液黏度水平,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降低血清D-D及FIB水平及动脉硬化指数,疗效明显优于西药,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易生产制备,可最大限度的提取各药物组分的有效成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天麻20克、钩藤20克、川芎10克、丹参13克、葛根13克、鸡血藤22克、三棱8克、水蛭2克、地龙6克。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称取相应重量克数的各原料;步骤二:将除地龙之外的其他各原料置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20分钟;步骤三:大火熬制22分钟;转小火,继续熬制22分钟;步骤四:熄火,过滤去渣得到滤液;步骤五:将焙干的地龙研磨成粉,加入到步骤四所得滤液中,搅拌均匀即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步骤二中,加入的水与各中药原料的总重量比为7:1。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5克、钩藤25克、川芎8克、丹参15克、葛根10克、鸡血藤30克、三棱5克、水蛭3克、地龙4克。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称取相应重量克数的各原料;步骤二:将除地龙之外的其他各原料置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10分钟;步骤三:大火熬制10分钟;转小火,继续熬制10分钟;步骤四:熄火,过滤去渣得到滤液;步骤五:将焙干的地龙研磨成粉,加入到步骤四所得滤液中,搅拌均匀即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步骤二中,加入的水与各中药原料的总重量比为4:1。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天麻25克、钩藤15克、川芎12克、丹参10克、葛根15克、鸡血藤15克、三棱10克、水蛭1克、地龙8克。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步骤一:称取相应重量克数的各原料;步骤二:将除地龙之外的其他各原料置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30分钟;步骤三:大火熬制25分钟;转小火,继续熬制25分钟;步骤四:熄火,过滤去渣得到滤液;步骤五:将焙干的地龙研磨成粉,加入到步骤四所得滤液中,搅拌均匀即得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步骤二中,加入的水与各中药原料的总重量比为10:1。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以下重量克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5‑25份、钩藤15‑25份、川芎8‑12份、丹参10‑15份、葛根10‑15份、鸡血藤15‑30份、三棱5‑10份、水蛭1‑3份、地龙4‑8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天麻15-25份、钩藤15-25份、川芎8-12份、丹参10-15份、葛根10-15份、鸡血藤15-30份、三棱5-10份、水蛭1-3份、地龙4-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备而成:天麻20份、钩藤20份、川芎10份、丹参13份、葛根13份、鸡血藤22份、三棱8份、水蛭2份、地龙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黄芪7-8份、白术7-8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柴胡4-5份、枳壳4-5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胜喜霍清萍王兵彭学丰孟泽宇
申请(专利权)人:孟胜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