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1807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1)的制造方法包括:突起部形成工序,使具有加热单元的凸模部(11)从包含热塑性树脂的基材薄片(2A)的一个面(2D)侧抵接,一边利用热使抵接部分(TP)软化一边将凸模部(11)刺到基材薄片(2A)而形成从另一个面(2U)侧突出的突起部(3)。然后,包括:释放工序,在冷却工序之后,从突起部(3)的内部抽出凸模部(11)而形成微细中空突起器具(1)。在突起部形成工序中,将凸模部(11)刺到基材薄片(2A)时使用抑制基材薄片(2A)的挠曲的第一挠曲抑制单元而形成突起部(3)。在释放工序中,从突起部(3)的内部抽出凸模部(11)时使用抑制基材薄片(2A)的挠曲的第二挠曲抑制单元而形成微细中空突起器具(1)。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icro hollow protuberance appliance

The fabrication method of the micro hollow protuberance apparatus (1)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comprises a protuberance forming process in which a punch part (11) having a heating unit is butted against a surface (2D) side of a substrate sheet (2A) containing thermoplastic resin, while the butt part (TP) is softened by heat and the punch part (11) is stabbed into the substrate sheet (2A) to form a protuberance part (11) from the other side. A protrusion part (3) on the side (2U). Then, a release process is included, after the cooling process, the punch part (11) is extracted from the interior of the protrusion part (3) to form a fine hollow protrusion device (1). In the protuberance forming process, the protuberance part (3) is formed when the punch part (11) is pricked into the substrate sheet (2A) by using the first flexure restraining unit of the substrate sheet (2A). In the release process, a second flexure restraining unit which suppresses the flexure of the substrate sheet (2A) is used to extract the punch part (11) from the interior of the protrusion part (3) to form a micro-hollow protrusion device (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部为中空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尽管得到与注射器所进行的剂的供给同等的性能,但根据不伤害皮肤且疼痛较少的理由,微针(microneedle)所进行的剂的供给备受关注。即使在微针中,特别是中空型的微针可以扩展分配于中空部的剂的选择项。一般而言,微针除了中空型以外,还具有针本身由溶解性的剂形成的自己溶解型和在针表面涂敷有剂的涂敷型。但是,两者中剂的供给量(保持量)均依赖于针的形状。与之相对,中空型具有不依赖于针形状、可供给大量的剂等的优点。上述微针可以通过例如专利文献1或2所公开的制造方法进行制造。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制造方法中,在弹性体上配置树脂体,一边从弹性体的背面侧加热树脂体一边使微细针贯通于树脂体而制造微细喷嘴,因此,不会使用包含使喷嘴的外侧形状进行了凹凸反转的微细的凹部的模具。因此,可以制造由树脂制作的可一次性的微细喷嘴。另外,专利文献2中,可以使用预先形成的模具来制造中空微针阵列。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一种方法,其将基材薄片架设于棒状的凸模后,加热基材薄片整体,使其变形成棒状的凸模的形状,由此,制造微针。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内部为中空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包括:突起部形成工序,使具有加热单元的凸模部从包含热塑性树脂而形成的基材薄片的一个面侧抵接,一边利用热使该基材薄片中的该抵接部分软化,一边将该凸模部刺到该基材薄片而形成从该基材薄片的另一个面侧突出的突起部;冷却工序,在将所述凸模部刺到所述突起部的内部的状态下对该突起部进行冷却;和释放工序,在所述冷却工序之后,从所述突起部的内部抽出所述凸模部而形成所述微细中空突起器具,在所述突起部形成工序中,在将所述凸模部刺到所述基材薄片时使用抑制该基材薄片的挠曲的第一挠曲抑制单元而形成所述突起部,在所述释放工序中,在从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1.27 JP 2016-0138651.一种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内部为中空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包括:突起部形成工序,使具有加热单元的凸模部从包含热塑性树脂而形成的基材薄片的一个面侧抵接,一边利用热使该基材薄片中的该抵接部分软化,一边将该凸模部刺到该基材薄片而形成从该基材薄片的另一个面侧突出的突起部;冷却工序,在将所述凸模部刺到所述突起部的内部的状态下对该突起部进行冷却;和释放工序,在所述冷却工序之后,从所述突起部的内部抽出所述凸模部而形成所述微细中空突起器具,在所述突起部形成工序中,在将所述凸模部刺到所述基材薄片时使用抑制该基材薄片的挠曲的第一挠曲抑制单元而形成所述突起部,在所述释放工序中,在从所述突起部的内部抽出所述凸模部时使用抑制所述基材薄片的挠曲的第二挠曲抑制单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挠曲抑制单元配置于所述基材薄片的另一个面侧,该第一挠曲抑制单元是在将所述凸模部刺到所述基材薄片时支承该基材薄片的支承部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挠曲抑制单元配置于所述基材薄片的一个面侧,该第二挠曲抑制单元是在将所述凸模部从所述基材薄片抽出时支承该基材薄片的第二支承部件,在由该第二支承部件和所述突起部形成工序的所述支承部件夹持该基材薄片的状态下,进行所述突起部形成工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至少一者支承所述基材薄片中的形成所述突起部的区域以外的区域。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至少一者是具有多个能够插通所述凸模部中的凸模的开口部的开口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板以相对于1个所述开口部插通1个所述凸模的方式形成。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部件和所述第二支承部件的至少一者,最初未形成有能够插通所述凸模部中的凸模的开口部,在所述突起部形成工序中利用刺到所述基材薄片的所述凸模部进行推压而形成所述开口部。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挠曲抑制单元是配置于所述支承部件的抽吸端口,在该释放工序中,使用所述抽吸端口,在将所述凸模部从所述基材薄片抽出时从另一个面侧抽吸该基材薄片来抑制该基材薄片的挠曲。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突起部形成工序中的、所述凸模部具有的所述加热单元的条件、所述凸模部的向所述基材薄片的刺入高度、所述基材薄片的所述抵接部分的软化时间、所述凸模部的向所述基材薄片的刺入速度、所述凸模部的形状及冷却工序中的冷却条件的至少一个,而控制所述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形状。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基材薄片,使用带状的基材薄片,在该带状的基材薄片的所述另一个面侧连续地形成所述微细中空突起器具。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细中空突起器具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凸模部的加热而产生的所述基材薄片的加热温度为该基材薄片的玻璃化温度以上且小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津贵利上野智志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