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1635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0:55
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101)包括:连接部(121),其连接于流体供给源;第1流体导出口,其用于导出流体;1个或多个台(132),其用于载置内窥镜(1)的顶端部(41),该顶端部(41)在凹部(42)设有用于引导处置器具的引导构件;第1开放部(161a),其能够供顶端部(41)横穿;第2开放部(161b);以及定位部(D),在以第1开放部侧成为基端、第2开放部侧成为顶端的方式将顶端部(41)载置于台(132)的情况下,该定位部(D)抵靠于凹部(42)中的基端侧壁(42c)而将顶端部(41)定位。

Endoscopic regenerative apparatus

The endoscope regeneration processor tool (101) includes: a connecting part (121) connected to a fluid supply source; a first fluid outlet used for deriving a fluid; one or more platforms (132) used for mounting a top end (41) of the endoscope (1),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member for guiding a disposal device in a concave part (42); and a first open part (161a). The top end (41) can be mounted on the platform (132) in such a way that the first opening side becomes the base and the second opening side becomes the top. The top end (41) is positioned against the base end side wall (42c) in the concave part (42) and positioned against the base end side wall (42c) in the concave part (4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存在一种带有钳子抬起台的内窥镜,其是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该内窥镜在设于插入部的顶端部的凹部内具有能够转动的钳子抬起台,利用钳子抬起台能够使钳子自凹部突出。在国际公开WO2015/107801号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清洗器具:在抵接部抵接有插入部的顶端部,利用一对爪部夹持插入部的顶端部附近,将凹部相对于喷嘴定位,从喷嘴将清洗液导出到凹部内。但是,以往的清洗器具与插入部的顶端部的形状相应地决定抵接部的形状,不能应用于顶端部的形状不同的带有钳子抬起台的内窥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针对插入部的顶端部的形状不同的多个内窥镜将凹部定位、并从喷嘴将流体导出到凹部内、对凹部内进行再生处理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包括:连接部,其连接于流体供给源;第1流体导出口,其与所述连接部连通,用于导出流体;1个或多个台,其与所述第1流体导出口的流体导出方向平行地配置,用于载置内窥镜的顶端部,该顶端部在凹部设有用于引导处置器具的引导构件;第1开放部,其设在所述台的一端,能够供所述顶端部横穿;第2开放部,其设在所述台的另一端,能够供所述顶端部横穿;以及定位部,在以所述第1开放部侧成为基端、所述第2开放部侧成为顶端的方式将所述顶端部载置于所述台的情况下,该定位部抵靠于所述凹部中的基端侧壁而将所述顶端部定位。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图7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将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安装于在内窥镜再生处理器配置的保持网并使插入部的顶端部保持于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状态的说明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和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和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剖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内窥镜的插入部的顶端部和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13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使插入部的顶端部保持于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4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使插入部的顶端部保持于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5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使带有超声波振子的顶端部保持于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状态的说明图。图1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图18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固定件的结构的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剖视图。图20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使插入部的顶端部保持于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使带有超声波振子的顶端部保持于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结构)首先,说明内窥镜1。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的概略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的插入部31的顶端部41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的插入部31的顶端部41的剖视图。内窥镜1构成为具有连接器11、操作部21以及插入部31。连接器11构成为能够连接于内窥镜装置主体M。连接器11借助通用线缆12连接于操作部21。内窥镜1借助连接器11从内窥镜装置主体M的光源输入用于对被检体进行照明的照明光,而且将由内窥镜1拍摄的被检体的摄像信号输出到内窥镜装置主体M。操作部21构成为能够进行内窥镜1的各种操作。操作部21具有钳子贯穿口22、钳子抬起杆23、角度旋钮24、吸引按钮25以及送气送水按钮26。钳子贯穿口22与钳子贯穿路径32连通,构成为能够供自插入部31的顶端部41突出的钳子K(图2)插入。钳子抬起杆23利用未图示的操作线连结于顶端部41的钳子抬起台45,能够利用转动操作进行钳子抬起台45的抬起或倒伏。角度旋钮24利用未图示的操作线连结于插入部31的弯曲部33,能够利用转动操作进行弯曲部33的弯曲。吸引按钮25能够利用按钮操作而从顶端部41对吸引对象物进行吸引。送气送水按钮26能够利用按钮操作而从设于顶端部41的未图示的流体送出部送出流体。插入部31形成为细长状,构成为能够向被检体内插入。插入部31具有利用角度旋钮24进行弯曲操作的弯曲部33。如图2所示,插入部31的顶端部41具有凹部42、照明部43以及摄像部44。凹部42具有钳子抬起台45,构成为能够使从钳子贯穿口22插入的钳子K突出。凹部42具有开口42a、底壁42b、形成为从底壁42b立起的基端侧壁42c、顶端侧壁42d及左右两侧壁42e、42f。开口42a形成在顶端部41的外周。左右两侧壁42e、42f分别形成为与基端侧壁42c和顶端侧壁42d相邻。基端侧壁42c从底壁42b形成到插入部31外周,在基端侧壁42c内具有与钳子贯穿路径32连通的钳子出口42g。在左右两侧壁42e、42f设有用于轴支承钳子抬起台45的转动轴42h(图3)。钳子抬起台45利用基端部的转动轴孔45a转动自如地安装于转动轴42h。钳子抬起台45在比转动轴42h靠顶端侧的位置安装有与钳子抬起杆23连结的操作线,利用钳子抬起杆23的转动操作,该钳子抬起台45能够向朝向开口42a的抬起方向或者朝向底壁42b的倒伏方向转动。钳子抬起台45在面向钳子出口42g的位置具有形成为凹弯曲状的引导面45b。在从钳子贯穿口22插入钳子K并从钳子出口42g导出钳子K使钳子抬起台45向抬起方向转动时,钳子K沿着引导面45b被引导,自开口42a突出。即,钳子抬起台45是用于引导作为处置器具的钳子K的引导构件。照明部43构成为能够利用借助连接器11从内窥镜装置主体M的光源引导来的照明光来对被检体进行照明。摄像部44构成为例如具有CCD等光电转换元件。摄像部44接受被照明部43进行照明的被检体的反射光,并进行光电转换,借助连接器11向内窥镜装置主体M输出摄像信号。图4和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101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接着,说明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101。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101构成为能够向内窥镜1的插入部31的凹部42内的规定位置导出清洗液等流体而对内窥镜进行再生处理。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101构成为具有主体部111、连接部121、保持部131、第1喷嘴141a、第2喷嘴141b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包括:连接部,其连接于流体供给源;第1流体导出口,其与所述连接部连通,用于导出流体;1个或多个台,其与所述第1流体导出口的流体导出方向平行地配置,用于载置内窥镜的顶端部,该顶端部在凹部设有用于引导处置器具的引导构件;第1开放部,其设在所述台的一端,能够供所述顶端部横穿;第2开放部,其设在所述台的另一端,能够供所述顶端部横穿;以及定位部,在以所述第1开放部侧成为基端、所述第2开放部侧成为顶端的方式将所述顶端部载置于所述台的情况下,该定位部抵靠于所述凹部中的基端侧壁而将所述顶端部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4.25 JP 2016-0871831.一种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包括:连接部,其连接于流体供给源;第1流体导出口,其与所述连接部连通,用于导出流体;1个或多个台,其与所述第1流体导出口的流体导出方向平行地配置,用于载置内窥镜的顶端部,该顶端部在凹部设有用于引导处置器具的引导构件;第1开放部,其设在所述台的一端,能够供所述顶端部横穿;第2开放部,其设在所述台的另一端,能够供所述顶端部横穿;以及定位部,在以所述第1开放部侧成为基端、所述第2开放部侧成为顶端的方式将所述顶端部载置于所述台的情况下,该定位部抵靠于所述凹部中的基端侧壁而将所述顶端部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包括第2流体导出口,该第2流体导出口配置在比所述第1流体导出口靠所述第2开放部侧的位置,用于导出流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是在顶端形成有所述第1流体导出口的第1喷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包括固定部,该固定部用于固定于内窥镜再生处理器的处理槽或者配置在所述处理槽的保持网。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再生处理器具具有用于将所述顶端部以不脱落的方式止挡的1个或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手塚光庆长谷川准岩崎友和木暮尚登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