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定位夹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72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件定位夹持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主动驱动机构,还包括通过主动驱动机构带动的从动驱动机构,从动驱动机构带动夹持机构动作;所述主动驱动机构包括气缸、由气缸驱动的主动齿条、与主动齿条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驱动机构包括与主动齿轮连接的螺杆,螺杆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从动驱动机构设置在固定架内,螺杆贯穿固定架与主动齿轮连接,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通过螺杆与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分别驱动的左驱动臂、右驱动臂;气缸驱动主动齿条带动主动齿轮运动带动螺杆转动从而驱动左驱动臂、右驱动臂带动左抓臂和右抓臂动,左抓臂、右抓臂带动左抓手和右抓手夹持或松开。

Clamping device for workpiece position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orkpiece positioning and clamping device, including a shell,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n active driving mechanism, and a driven driven mechanism driven by an active driving mechanism, which drives the action of the clamping mechanism; the active driv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cylinder, an active rack driven by a cylinder, and an active rack driven by a cylinder. Active gear meshed with active rack; the driven drive mechanism comprises a screw connected with the active gear,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screw are meshed with the first driven gear and the second driven gear respectively; the driven drive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the fixing frame, and the screw is connected with the active gear through the fixing frame, and the fixing frame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screw through the screw. With the first driven gear, the second driven gear driven by the left drive arm, the right drive arm; cylinder driven by the active rack drive drive drive drive drive drive drive drive drive drive drive drive drive drive drive screw rotation so as to drive the left drive arm, the right drive arm drive the left grip arm and the right grip arm, the left grip arm, the right grip arm drive the left grip hand and the right grip hand grip or rele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件定位夹持设备
本技术涉及夹持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工件定位夹持设备。
技术介绍
在工件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夹紧固定,以确保工件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并可提高工件加工精度,一般在工件加工中会配套有多种固定卡盘和固定夹具。而在轴类工件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其成型面为弧型,传统的固定卡盘或固定夹具无法实现对轴类工件的稳定夹紧,从而导致加工过程中由于装夹不紧固,工件发生旋转等问题,严重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定位夹持设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轴类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固定卡盘和固定夹具无法稳定夹紧从而导致装夹不紧固,工件发生旋转,影响加工精度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工件定位夹持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主动驱动机构,还包括通过主动驱动机构带动的从动驱动机构,所述从动驱动机构带动夹持机构动作;所述主动驱动机构包括气缸、由气缸驱动的主动齿条、与主动齿条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驱动机构包括与主动齿轮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从动驱动机构设置在固定架内,所述螺杆贯穿固定架与主动齿轮连接,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通过螺杆与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分别驱动的左驱动臂、右驱动臂;固定架上与左驱动臂、右驱动臂的固定位置平行对应转动设有左抓臂和右抓臂,所述左抓臂固定位置位于左驱动臂的外侧,右抓臂的固定位置位于右驱动臂的外侧,左驱动臂、左抓臂远离固定架的一端均通过左连接件转动连接,且左连接件上设有左抓手;所述右驱动臂、右抓臂远离固定架的一端均通过右连接件转动连接,且右连接件上设有右抓手;气缸驱动主动齿条带动主动齿轮运动带动螺杆转动从而驱动左驱动臂、右驱动臂带动左抓臂和右抓臂动,左抓臂、右抓臂带动左抓手和右抓手夹持或松开;所述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的结构相同,所述左连接件包括由两楔形板和一底板构成的槽形结构,所述底板为倾斜弯折结构,楔形板从远离左抓手的一侧到靠近左抓手的一侧宽度逐渐增大,底板上左抓臂的固定位置到左驱动臂的固定位置之间在底板上所对应的部位为斜板,左驱动臂到抓手的之间在底板上所对应的部位为水平板。其中,所述右驱动臂包括两端均圆弧过渡的条形板,该条形板的其中一端开有缺口,由缺口形成的侧板上对应开有固定孔;右驱动臂的缺口卡在第二从动齿轮两侧,采用转轴贯穿固定孔和第二从动齿轮的轴孔将条形板与第二从动齿轮同轴转动连接;所述右驱动臂的另一端转动固定在两楔形板之间;所述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的结构相同,第一齿轮与左驱动臂的连接方式与右驱动臂和第二从动齿轮的连接方式相同。具体地,所述固定架包括为通槽式结构,螺杆贯穿槽底一端与主动齿轮连接,螺杆另一端通过锁紧件锁紧,左驱动臂、右驱动臂、左抓臂、右抓臂分别在通槽的两端及槽口处转动。进一步地,所述左抓手和右抓手结构相同,所述左抓手的夹持面开有凹陷槽及锯齿状凸起,凹陷槽内设有防护层,锯齿状凸起为橡胶材料制作而成。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①气缸、齿条、主动齿轮的布设,在使用时,气缸驱动主动齿条带动主动齿轮运动带动螺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转动驱动左驱动臂、右驱动臂带动左抓臂和右抓臂动,左抓臂、右抓臂带动左抓手和右抓手夹持或松开;气缸、主动齿条、螺杆、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的设置使得整个设备传递动力大、寿命长、工作平稳、可靠性高、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能传递任意夹角两轴间的运动、定位精度不高、易制造;②左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楔形板,两楔形板之间通过底板连接形成一槽底呈倾斜弯折结构的槽形结构,槽底的倾斜弯折结构使得连接件对工件夹持时传导的力更多,同时由于楔形板与左抓臂连接的一端到靠近左抓手的一端的宽度逐渐增大,因此楔形板与左抓手的连接位置处的接触面增大,左抓手夹持面的压强减小,压力传递更多,抓手在夹持工件时更加稳定。③缺口的设置使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与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的固定方式简洁,容易卡固,且卡固后左驱动臂、右驱动臂转动的过程中方便转动,不易遮挡;具有减重的效果、方便加工制造、方便补充润滑剂、维护、成本低、便于装配、便于更换不同尺寸的夹持臂、便于散热、便于观察转轴磨损、变形、晃动。④左抓手的夹持面开有凹陷槽及锯齿状凸起,凹陷槽的设置夹持工件时夹持更加稳定,防护层对工件起到保护的作用。锯齿状凸起具有防滑的效果,锯齿状凸起为橡胶材料制作而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位本技术中从动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气缸2、主动齿轮3、主动齿条4、连接架5、螺杆6、固定架7、左抓臂8、右抓臂9、左驱动臂10、右驱动臂11、左连接件12、斜板13、左抓手14、工件15、右连接件16、第一从动齿轮17、第二从动齿轮18、锁紧件19。实施例参考图1~图2所示:一种工件定位夹持设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主动驱动机构,还包括通过主动驱动机构带动的从动驱动机构,所述从动驱动机构带动夹持机构动作;所述主动驱动机构包括气缸2、由气缸2驱动的主动齿条4、与主动齿条4啮合的主动齿轮3;气缸2和主动齿条4固定在连接架5上。所述从动驱动机构包括与主动齿轮3连接的螺杆6,所述螺杆6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17、第二从动齿轮18;从动驱动机构设置在固定架7内,所述螺杆6贯穿固定架7与主动齿轮3连接,所述固定架7上还设有通过螺杆6与第一从动齿轮17、第二从动齿轮18分别驱动的左驱动臂10、右驱动臂11;固定架7上与左驱动臂10、右驱动臂11的固定位置平行对应转动设有左抓臂8和右抓臂9,所述左抓臂8固定位置位于左驱动臂10的外侧,右抓臂9的固定位置位于右驱动臂11的外侧,左驱动臂10、左抓臂8远离固定架7的一端均通过左连接件12转动连接,且左连接件12上设有左抓手14;所述右驱动臂11、右抓臂9远离固定架7的一端均通过右连接件16转动连接,且右连接件16上设有右抓手;气缸2驱动主动齿条4带动主动齿轮3运动带动螺杆6转动从而驱动左驱动臂10、右驱动臂11带动左抓臂8和右抓臂9动,左抓臂8、右抓臂9带动左抓手14和右抓手夹持或松开。气缸2、齿条、主动齿轮3的布设,在使用时,气缸2驱动主动齿条4带动主动齿轮3运动带动螺杆6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从动齿轮17、第二从动齿轮18转动,第一从动齿轮17、第二从动齿轮18转动驱动左驱动臂10、右驱动臂11带动左抓臂8和右抓臂9动,左抓臂8、右抓臂9带动左抓手14和右抓手夹持或松开;气缸2、主动齿条4、螺杆6、第一从动齿轮17、第二从动齿轮18的设置使得整个设备传递动力大、寿命长、工作平稳、可靠性高、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能传递任意夹角两轴间的运动、定位精度不高、易制造。所述左连接件12和右连接件16的结构相同,所述左连接件12包括由两楔形板和一底板构成的槽形结构,所述底板为倾斜弯折结构,楔形板从远离左抓手14的一侧到靠近左抓手14的一侧宽度逐渐增大,底板上左抓臂8的固定位置到左驱动臂10的固定位置之间在底板上所对应的部位为斜板13,左驱动臂10到抓手的之间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定位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主动驱动机构,还包括通过主动驱动机构带动的从动驱动机构,所述从动驱动机构带动夹持机构动作;所述主动驱动机构包括气缸、由气缸驱动的主动齿条、与主动齿条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驱动机构包括与主动齿轮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从动驱动机构设置在固定架内,所述螺杆贯穿固定架与主动齿轮连接,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通过螺杆与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分别驱动的左驱动臂、右驱动臂;固定架上与左驱动臂、右驱动臂的固定位置平行对应转动设有左抓臂和右抓臂,所述左抓臂固定位置位于左驱动臂的外侧,右抓臂的固定位置位于右驱动臂的外侧,左驱动臂、左抓臂远离固定架的一端均通过左连接件转动连接,且左连接件上设有左抓手;所述右驱动臂、右抓臂远离固定架的一端均通过右连接件转动连接,且右连接件上设有右抓手;气缸驱动主动齿条带动主动齿轮运动带动螺杆转动从而驱动左驱动臂、右驱动臂带动左抓臂和右抓臂动,左抓臂、右抓臂带动左抓手和右抓手夹持或松开;所述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的结构相同,所述左连接件包括由两楔形板和一底板构成的槽形结构,所述底板为倾斜弯折结构,楔形板从远离左抓手的一侧到靠近左抓手的一侧宽度逐渐增大,底板上左抓臂的固定位置到左驱动臂的固定位置之间在底板上所对应的部位为斜板,左驱动臂到抓手的之间在底板上所对应的部位为水平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定位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主动驱动机构,还包括通过主动驱动机构带动的从动驱动机构,所述从动驱动机构带动夹持机构动作;所述主动驱动机构包括气缸、由气缸驱动的主动齿条、与主动齿条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驱动机构包括与主动齿轮连接的螺杆,所述螺杆的两侧分别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从动驱动机构设置在固定架内,所述螺杆贯穿固定架与主动齿轮连接,所述固定架上还设有通过螺杆与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分别驱动的左驱动臂、右驱动臂;固定架上与左驱动臂、右驱动臂的固定位置平行对应转动设有左抓臂和右抓臂,所述左抓臂固定位置位于左驱动臂的外侧,右抓臂的固定位置位于右驱动臂的外侧,左驱动臂、左抓臂远离固定架的一端均通过左连接件转动连接,且左连接件上设有左抓手;所述右驱动臂、右抓臂远离固定架的一端均通过右连接件转动连接,且右连接件上设有右抓手;气缸驱动主动齿条带动主动齿轮运动带动螺杆转动从而驱动左驱动臂、右驱动臂带动左抓臂和右抓臂动,左抓臂、右抓臂带动左抓手和右抓手夹持或松开;所述左连接件和右连接件的结构相同,所述左连接件包括由两楔形板和一底板构成的槽形结构,所述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陈庆陈荣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朗奥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