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地智能收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0648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7:43
一种极地智能收油机。涉及一种浮油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地智能收油机。结构精巧,可调节刷轮相对于设备的竖直位置使得刷轮与油层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且集油机构保持随动。包括浮箱和收油机构,所述收油机构包括底板、刷轮、刷轮调节组件、集油箱和集油箱调节组件;所述浮箱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键槽形通孔,所述底板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的连接在与之对应的键槽形通孔中,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置刷轮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的一对侧壁上开设有一对滑槽。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可调节刷轮相对于设备的竖直位置使得刷轮与油层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且集油机构保持随动的优点,为之后实现智能化收油提供了基础。

A polar intelligent oil collector

A polar intelligent oil collect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oil recovery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polar intelligent oil collector. The vertical position of the brush wheel relative to the equipment can be adjusted to keep the relative position between the brush wheel and the oil layer unchanged, and the oil collecting mechanism keeps following. The oil collec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 brush wheel, a brush wheel adjusting assembly, a fuel collecting tank and a fuel collecting tank adjusting assembly,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floating box are provided with keyway through holes,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bottom plate are fixed with sliders, which are slidably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keyway through holes. The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holding hole for holding the brush wheel, and a pair of sliding slots are arranged on a pair of side walls of the holding hole.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fine structure, adjustable vertical position of the brush wheel relative to the equipment so as to keep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brush wheel and the oil layer unchanged, and the oil collecting mechanism keeps following,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realizing intelligent oil recovery afterwar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地智能收油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浮油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极地智能收油机。
技术介绍
水面溢油事故尤其是大型溢油事故发生后,将会对水域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海底石油开采也会给海面带来油污,使得海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给世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特别是近几年来的赤潮频频发生,提醒了人们污染的严重性,因此浮油回收设备由此产生。现有技术中的溢油回收设备通常将刷轮的一部分置于油层中,将水域表面的溢油吸附于刷轮的表面,通过驱使刷轮转动将表面吸附有溢油的刷轮通过回收装置将溢油进行回收,由于刷轮吸油效率与刷轮与油层的接触面积相关,因此为使得刷轮的吸油效率最高,最佳的工作线因如图1所示,此时刷轮以最佳的接触面积(即图1中的阴影区域)与油层接触。但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随着回收工作过程的进行,回收装置将储存越来越多的溢油,从而整体设备的自重增加,随着设备整体越来越重,将使得设备整体及刷轮相对水域表面向下运动,从而刷轮将不能以最佳的接触面积(即图2中的阴影区域)与浮油接触(如图2所示),导致刷轮对浮油的吸附效率降低,且当刷轮向下运动后将与浮油下方的水层接触更多,已吸附浮油的刷轮表面在水层的作用下将使得已吸附的浮油容易脱离,从而严重影响了刷轮的吸油效果;此外,随着设备整体越来越重,存在设备整体对刷轮的下压作用越来越强的问题,导致刷轮将相对水域表面做速度渐增的下行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精巧,可调节刷轮相对于设备的竖直位置使得刷轮与油层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且集油机构保持随动的极地智能收油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浮箱和收油机构,所述收油机构包括底板、刷轮、刷轮调节组件、集油箱和集油箱调节组件;所述浮箱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键槽形通孔,所述底板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的连接在与之对应的键槽形通孔中,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置刷轮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的一对侧壁上开设有一对滑槽;所述刷轮包括定子、转子和一对自转组件,所述自转组件包括若干行星齿轮、若干转向齿轮和一个轴套,所述定子的两端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转子套设于定子外侧、且在通电后绕定子做旋转运动,一对所述轴套分别套设在转子的两端,所述轴套的表面设有油毡或刷毛,所述轴套内开设有轴套槽,所述轴套槽的槽口设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通过行星支架固定连接在定子上,所述轴套槽的侧壁上设有内齿圈,所述转子的外壁上设有外齿圈;所述行星齿轮设于轴套槽中、且铰接在行星支架上,所述转向齿轮设于轴套槽中、且铰接在行星支架上,所述行星齿轮和转向齿轮一一对应,且所述外齿圈、行星齿轮、转向齿轮和外齿圈依次啮合;所述刷轮调节组件包括转盘、固定杆、传动带和一对连杆,所述转盘固定套设于固定杆的中部,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浮箱的侧壁上,一对所述连杆设于转盘的两侧,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固定杆、另一端铰接于定子,所述传动带呈环形套设在转盘与转子的外侧;所述集油箱包括集油箱体和集油板,所述集油箱体的底部设于底板上,所述集油板的一端连接在集油箱体朝向刷轮的一侧面上、且另一端抵在刷轮上,所述集油板抵在刷轮上的一端高于集油板的另一端;所述集油箱调节组件包括一对立板和一对立柱,一对所述立板竖直设置、且其上部可拆卸的连接在浮箱的侧壁上,一对所述立板的下部可滑动的穿设于底板、且位于集油箱的两侧,一对所述立柱分别固定连接在集油箱靠近立板的两侧壁上,一对所述立板上开设有与立柱适配的弧形通孔,一对所述立柱可滑动的置于与之相对应的弧形通孔中。所述集油板铰接在集油箱体上,所述集油箱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在集油板上、另一端抵在集油箱体上。极地智能收油机还包括收油机构调节组件,所述收油机构调节组件包括支杆、支板和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使支板进行竖直方向的运动,一对所述立板的顶部均伸出浮箱的上壁,所述支板固定连接在一对立板上,所述支杆的中部竖直穿设于浮箱的上壁,所述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板、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杆。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设于浮箱的上表面。所述驱动机构为螺母及螺杆,所述螺杆的中部穿设于支板、且底端抵在浮箱的上表面上,所述螺杆通过螺纹与支板连接,所述螺母固定连接在螺杆的顶端。本专利技术整体工作时,首先转子的低速转动将通过行星齿轮传动到轴套上,使得轴套高速转动,从而可通过轴套上的油毡和刷毛对水域表面的浮油进行有效吸附,且当轴套转动到集油板处时,集油板可及时将轴套表面吸附的浮油进行回收、并自流进入集油箱;此外,当转子转动的同时可驱使传动带转动,由于转盘固定,因此传动带将在转动的同时带动转子(即带动刷轮)以转盘的轴心为中心做“公转”运动,由于转盘的轴心固定,因此实现了刷轮相对于转盘(即相对于设备整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调整,从而使得刷轮可在工作过程中自行的相对于整体设备上行,从而与水域表面的油层在竖直方向上相对静止,从而有效维持了刷轮的工作效果,此外,由于刷轮以转盘的轴心为中心做“公转”运动的过程中,刷轮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将越来越快,因此有效的抵消了工作过程中,整体设备越来越重、对刷轮的下压作用越来越强的问题,进一步的提高了本案的稳定性;又由于刷轮的定子抵在底板的一对滑槽中,因此当刷轮以转盘的轴心为中心做“公转”运动的同时,定子将在一对滑槽中滑动、且同时推动底板随之上行;这样,当底板上行的同时,底板将驱使集油箱随之上行,而由于集油箱两侧的立柱受弧形通孔的轨迹限制,因此,立柱将沿弧形通孔的轨迹以一定弧度上行,从而使得当刷轮以转盘的中心为圆心“公转”时,集油箱也可与刷轮保持随动,从而可确保集油板与刷轮相贴合,使得收集板可及时收集刷轮表面吸附的浮油,实现了集油箱与刷轮的随动,进一步保障了本案的稳定性。整体上具有结构精巧,可调节刷轮相对于设备的竖直位置使得刷轮与油层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且集油机构保持随动的优点,为之后实现智能化收油提供了基础。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示意图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介绍
示意图二,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图4的A-A向剖视图,图6是图3的B-B向剖视图,图7是图5中底板的C-C向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状态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一,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二,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三;图中1是浮箱,10是底板,11是键槽形通孔,12是滑块,13是容置孔,14是滑槽,2是刷轮,20是定子,21是转子,22是行星齿轮,23是轴套,230是轴套槽,231是油毡,232是刷毛,24转向齿轮,25是行星架,250是行星支架,3是刷轮调节组件,30是转盘,31是固定杆,32是传动带,33是连杆,4是集油箱,40是集油箱体,41是集油板,42是弹簧,5是集油箱调节组件,50是立板,51是立柱,52是弧形通孔,6是收油机构调节组件,60是支杆,61是支板,62是驱动气缸,63是螺母,64是螺杆。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如图1-11所示,包括浮箱1和收油机构,所述收油机构包括底板10、刷轮2、刷轮调节组件3、集油箱4和集油箱调节组件5;所述浮箱1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键槽形通孔11,所述底板10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滑块12,所述滑块12可滑动的连接在与之对应的键槽形通孔11中,所述滑块包括连为一体的滑动部和凸起部,所述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地智能收油机,包括浮箱和收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油机构包括底板、刷轮、刷轮调节组件、集油箱和集油箱调节组件;所述浮箱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键槽形通孔,所述底板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的连接在与之对应的键槽形通孔中,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置刷轮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的一对侧壁上开设有一对滑槽;所述刷轮包括定子、转子和一对自转组件,所述自转组件包括若干行星齿轮、若干转向齿轮和一个轴套,所述定子的两端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转子套设于定子外侧、且在通电后绕定子做旋转运动,一对所述轴套分别套设在转子的两端,所述轴套的表面设有油毡或刷毛,所述轴套内开设有轴套槽,所述轴套槽的槽口设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通过行星支架固定连接在定子上,所述轴套槽的侧壁上设有内齿圈,所述转子的外壁上设有外齿圈;所述行星齿轮设于轴套槽中、且铰接在行星支架上,所述转向齿轮设于轴套槽中、且铰接在行星支架上,所述行星齿轮和转向齿轮一一对应,且所述外齿圈、行星齿轮、转向齿轮和外齿圈依次啮合;所述刷轮调节组件包括转盘、固定杆、传动带和一对连杆,所述转盘固定套设于固定杆的中部,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浮箱的侧壁上,一对所述连杆设于转盘的两侧,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固定杆、另一端铰接于定子,所述传动带呈环形套设在转盘与转子的外侧;所述集油箱包括集油箱体和集油板,所述集油箱体的底部设于底板上,所述集油板的一端连接在集油箱体朝向刷轮的一侧面上、且另一端抵在刷轮上,所述集油板抵在刷轮上的一端高于集油板的另一端;所述集油箱调节组件包括一对立板和一对立柱,一对所述立板竖直设置、且其上部可拆卸的连接在浮箱的侧壁上,一对所述立板的下部可滑动的穿设于底板、且位于集油箱的两侧,一对所述立柱分别固定连接在集油箱靠近立板的两侧壁上,一对所述立板上开设有与立柱适配的弧形通孔,一对所述立柱可滑动的置于与之相对应的弧形通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地智能收油机,包括浮箱和收油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油机构包括底板、刷轮、刷轮调节组件、集油箱和集油箱调节组件;所述浮箱的两侧面均开设有键槽形通孔,所述底板的两端均固定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可滑动的连接在与之对应的键槽形通孔中,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置刷轮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的一对侧壁上开设有一对滑槽;所述刷轮包括定子、转子和一对自转组件,所述自转组件包括若干行星齿轮、若干转向齿轮和一个轴套,所述定子的两端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转子套设于定子外侧、且在通电后绕定子做旋转运动,一对所述轴套分别套设在转子的两端,所述轴套的表面设有油毡或刷毛,所述轴套内开设有轴套槽,所述轴套槽的槽口设有行星架,所述行星架通过行星支架固定连接在定子上,所述轴套槽的侧壁上设有内齿圈,所述转子的外壁上设有外齿圈;所述行星齿轮设于轴套槽中、且铰接在行星支架上,所述转向齿轮设于轴套槽中、且铰接在行星支架上,所述行星齿轮和转向齿轮一一对应,且所述外齿圈、行星齿轮、转向齿轮和外齿圈依次啮合;所述刷轮调节组件包括转盘、固定杆、传动带和一对连杆,所述转盘固定套设于固定杆的中部,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浮箱的侧壁上,一对所述连杆设于转盘的两侧,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于固定杆、另一端铰接于定子,所述传动带呈环形套设在转盘与转子的外侧;所述集油箱包括集油箱体和集油板,所述集油箱体的底部设于底板上,所述集油板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克林李强赵绍祯李景昌苏灵波张怀念刘少柱刘峰刘旭忠胡江锋黄广昊任登峰曹吉军李东泽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三江环安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