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芝香专利>正文

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及其潜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0320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0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位于离岸浅水区的房屋结构,是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及其潜浮方法。针对技术问题:怎样在沿海、沿湖地区为人类提供居所。采用技术方案:在水中构建一座房屋结构,所述房屋结构可漂浮于水面,也可下潜至水底。包括技术特征:具有两根支柱,一个箱型结构;支柱竖立于水底固体地层,上端位于水面以上;所述箱型结构可上下滑动的与各支柱连接;具有两个或者以上独立房间;具有通气管。有益效果:为人类在沿海、沿湖地区提供了离岸居所,有水面、水面下两种生存模式;两种模式可互换,并提供漏水应急处理技术措施。

A submersible housing structure and its latent float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house structure located in an offshore shallow water area, which is a diving house structure and a diving method thereof. Aiming at the technical problem: how to provide shelter for human beings along the coast and along the lake area.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adopted: a building structure is constructed in the water, and the building structure can float on the water surface or submerge to the bottom of the water.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features: two pillars, one box-shaped structure; the pillars are erected in the bottom solid stratum and the upper end is located above the water surface; the box-shaped structure can be connected with the pillars by sliding up and down; the box-shaped structure has two or more independent rooms; and the ventilation tube is provided. Beneficial effects: Offshore residence is provided for human beings in coastal and lakeshore areas. There are two kinds of survival modes, water surface and under water surface. The two modes are interchangeable and provide technical measures for emergency treatment of water leak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及其潜浮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位于离岸浅水区的房屋结构,具体,是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及其潜浮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生产生活的提高和扩展,沿海、沿湖水域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地方,大家希望在此生产、生活、娱乐。这类地区通常水深3—15米左右,构建人类生存的居所不同于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时之所需。中国专利(201080025781.X)公开了一种水陆两用岛,具有水上平台和水下人工礁,水下人工礁由多个带孔的预制立体模块构成。然而,该技术方案中,1)从水底构建人工礁用料较多,成本较高;2)该技术方案仅提供水上平台支持人类生存,没有提供足够技术措施保护人类在水下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的技术问题是:怎样在沿海、沿湖地区为人类提供居所,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水中构建一座房屋结构,所述房屋结构可漂浮于水面,也可下潜至水底,人类居于其中,可漂浮于水面生存,也可下潜至水中存在,实现在沿海、沿湖地区为人类提供居所的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的技术特征有。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包括四根支柱,箱型结构,曳引装置;所述箱型结构是中空的,用于人员、物质、设备处于其中;所述箱型结构是水密的,以避免向箱型结构内部漏水;所述箱型结构具有一个或者以上透明区域,可以从箱型结构里面透过透明区域看到外面环境,实现从水里可以观察周围环境。所述支柱竖立于水底固体地层,支柱上端位于水面以上,支柱下端固定于所述固体地层之中。用于支承整个结构。用于支承整个结构。所述箱型结构可上下滑动的与支柱连接。支柱与箱型结构配合,实现箱型结构可沿着支柱可上下滑动。箱型结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箱型结构可自行潜入水中。箱型结构的内部分割为两个或者以上独立房间;且,任一两个独立房间之间是水密的,任一个独立房间A至少有一个内舱门连通相邻的房间B,当内舱门打开时,房间A与房间B是连通的,当内舱门关闭时,房间A与房间B是水密的。所述曳引装置通过曳引绳与箱型结构连接;可将箱型结构向上提升;用于控制箱型结构下潜至水里,或浮出水面。进一步,箱型结构通过两个相对侧壁与四根支柱滑动连接,四根支柱对称的分布于箱型结构侧壁的外周。这样的布置有利于四根支柱更加牢固的支承箱型结构,同时,箱型结构的另两个相对侧壁没有连接支柱,也方便箱型结构装卸于支柱之间。进一步,箱型结构具有通气管,通气管一端位于支柱上端,可从周围环境中(例如水面以上空气中)吸取新鲜空气,可向周围环境(例如水面以上空气中)排放气体;通气管另一端连接箱型结构,可向箱型结构注入新鲜空气,可从箱型结构里吸收废气。通气管是软管,允许箱型结构上下移动。更进一步,通气管包括进气管和排气管,进气管可从可从周围环境中(例如水面以上空气中)吸取新鲜空气,注入箱型结构,排气管从箱型结构里的废气吸取废气,可向周围环境(例如水面以上空气中)排放;进气管上设置有压气泵,用于加速向箱型结构注入新鲜空气。更进一步,排气管套在进气管外;用于优先保护进气管,也用于预防通气管漏水,比如,排气管位于水面以下位置出现漏洞时,可通过增加压气泵功率,进气管加速进气,利用气压阻止水从排气管的漏洞流入箱型结构;如果,进气管不被排气管套住,直接暴露于水中,当进气管出现漏洞时,水很容易流入箱型结构。进一步,曳引装置位于支柱顶部,通过环梁与支柱固定连接。曳引装置的作用在于驱动箱型结构作上下移动,位于支柱顶部,以方便实现这一目的。进一步,箱型结构通过滑道可上下滑动的与支柱连接;滑道的数量为4套,与支柱的数量相同。滑道的作用是限制箱型结构,使箱型结构只能沿支柱上下滑动,而不能出现其它方面的晃动。1.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潜浮方法,包括下潜方法,下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1:初始阶段,曳引装置处于收绳状态,曳引绳较短,箱型结构漂浮于水面,可从箱型结构里面透过透明区域看到水面环境;用于人员在箱型结构里面工作、生活或休闲,或者装备、物质在箱型结构里面运行;用于所述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在水面环境的工作。步骤A2:下沉阶段;曳引装置慢慢放出曳引绳,曳引绳逐渐放长,箱型结构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潜进入水下。步骤A3:坐底阶段;曳引装置处于放绳状态,曳引绳较长,箱型结构坐于水底,可从箱型结构里面透过透明区域看到水中环境;用于人员在箱型结构里面工作、生活或休闲,或者装备、物质在箱型结构里面运行;用于所述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在水底环境的工作。2.进一步地,包括上浮方法,上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B1:初始阶段;曳引装置处于放绳状态,曳引绳较长,箱型结构坐于水底,可从箱型结构里面透过透明区域看到水中环境;用于人员在箱型结构里面工作、生活或休闲,或者装备、物质在箱型结构里面运行;用于所述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在水底环境的工作。步骤B2:上浮阶段;曳引装置慢慢收紧曳引绳,曳引绳逐渐收短,箱型结构逐渐上浮至水面。步骤B3:漂浮阶段;曳引装置处于收绳状态,曳引绳较短,箱型结构漂浮于水面,可从箱型结构里面透过透明区域看到水面环境;用于人员在箱型结构里面工作、生活或休闲,或者装备、物质在箱型结构里面运行;用于所述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在水面环境的工作。3.进一步地,包括房间漏水处理方法,房间漏水处理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C1:初始阶段;发现某个房间漏水。当箱型结构潜入水面以下时,可能出现某个房间漏水,对箱型结构内人员、物质造成安全威胁,所以,应关注是否有漏水情况发生,采用技术措施处理漏水,保证人员安全,减少物质损失。步骤C2:应急处理阶段;将人员、物质撤离漏水房间,关闭漏水房间的内舱门,使漏水的房间隔离,以保证人员安全,减少物质损失。步骤C3:上浮阶段;曳引装置收紧曳引绳,曳引绳逐渐收短,箱型结构逐渐上浮至水面。从而保证了人员安全,减少了物质损失。4.进一步地,包括排气管漏水处理方法,漏水处理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D1:初始阶段;发现排气管漏水。当箱型结构潜入水面以下时,排气管位于水面以下位置出现漏水,对箱型结构内人员、物质造成安全威胁;另外,进气管位于排气管里,通常是不会漏水的。步骤D2:应急处理阶段;增加压气泵功率,进气管加速进气,利用气压阻止水从排气管的漏洞流入箱型结构。步骤D3:上浮阶段;曳引装置收紧曳引绳,曳引绳逐渐收短,箱型结构逐渐上浮至水面。从而保证了人员安全,减少了物质损失。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为人类在沿海、沿湖地区提供了离岸居所,而且,有水面、水面下两种生存模式,多功能;2)通过曳引装置提升箱型结构,水面、水面下两种生存模式可以互换,方便;3)使用立柱将房屋结构固定在同一地点,不会飘走、翻覆,安全;4)较采用人工礁,用料较少,经济。5)具有防漏水技术措施。附图说明图1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示意图。图2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处于坐底状态示意图。图3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处于水面状态示意图。图4组件布置切面示意图。图5通气管结构示意图。图6环梁及关联结构示意图。图中,10箱型结构,12房间,14内舱门,16外舱门,18透明区域,20支柱,22滑道,24凹面,26凸面,30曳引装置,32曳引绳,34环梁。40通气管,42进气管,44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包括四根支柱(20),箱型结构(10),曳引装置(30);所述箱型结构(10)是中空的;所述箱型结构(10)是水密的;所述箱型结构(10)具有一个或者以上透明区域(1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20)竖立于水底固体地层,支柱(20)上端位于水面以上,支柱(20)下端固定于所述固体地层之中;所述箱型结构(10)可上下滑动的与支柱(20)连接;所述箱型结构(10)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箱型结构(10)的内部分割为两个或者以上独立房间(12);且,任一两个独立房间(12)之间是水密的,任一个独立房间(12)A至少有一个内舱门(14)连通相邻的房间(12)B;所述曳引装置(30)通过曳引绳(32)与箱型结构(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包括四根支柱(20),箱型结构(10),曳引装置(30);所述箱型结构(10)是中空的;所述箱型结构(10)是水密的;所述箱型结构(10)具有一个或者以上透明区域(18);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20)竖立于水底固体地层,支柱(20)上端位于水面以上,支柱(20)下端固定于所述固体地层之中;所述箱型结构(10)可上下滑动的与支柱(20)连接;所述箱型结构(10)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述箱型结构(10)的内部分割为两个或者以上独立房间(12);且,任一两个独立房间(12)之间是水密的,任一个独立房间(12)A至少有一个内舱门(14)连通相邻的房间(12)B;所述曳引装置(30)通过曳引绳(32)与箱型结构(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箱型结构(10)通过两个相对侧壁与四根支柱(20)滑动连接,四根支柱(20)对称的分布于箱型结构(10)侧壁的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箱型结构(10)具有通气管(40),通气管(40)一端位于支柱(20)上端;通气管(40)另一端连接箱型结构(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通气管(40)包括进气管(42)和排气管(44);进气管(42)上设置有压气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气管(44)套在进气管(42)外。6.根据权利要求1、2、4、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曳引装置(30)位于支柱(20)顶部,通过环梁(34)与支柱(20)固定连接。7.一种可潜水房屋结构潜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潜方法,下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1:初始阶段,曳引装置(30)处于收绳状态,曳引绳(32)较短,箱型结构(10)漂浮于水面,可从箱型结构(10)里面透过透明区域(18)看到水面环境;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世军
申请(专利权)人:徐芝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