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系统和集成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79700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燃烧系统和集成灶,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该燃烧系统包括炉头、外火盖和内火盖。内火盖与炉头连接,外火盖设置在内火盖外周,外火盖包括第一外火环和第一内火环,第一外火环和第一内火环分别与炉头连接。第一内火环和第一外火环的连接端开设有第一补氧口,第一补氧口从第一外火环的外壁贯穿第一内火环的内壁。第一内火环开设有多个第一内火孔,多个第一内火孔分别位于第一补氧口的两侧,第一外火环开设有多个第一外火孔,多个第一外火孔分别位于第一补氧口的两侧。该燃烧系统用于集成灶时,可解决受风机影响灶具部分能效不足的问题,且可增加燃烧器内环二次供气补给,保证燃烧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系统和集成灶
本技术涉及燃气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燃烧系统和集成灶。
技术介绍
集成灶作为一个新兴产品正在飞速发展,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但是由于集成灶是烟机、灶具结合到一起的产品,开启烟机后会导致灶具部分的能效大幅度降低,现有的燃烧系统几乎均为直接借用灶具的燃烧系统,但是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集成灶。现有的灶具的燃烧系统容易受风机影响出现灶具部分能效不足的问题,影响燃烧。因此,研发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燃烧系统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系统,该燃烧系统可有效解决用于集成灶时,受风机影响导致灶具部分能效不足的问题,且可有效增加燃烧器内环二次供气补给,保证燃烧充分。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灶,其采用本技术提供的燃烧系统,可有效解决受风机影响导致灶具部分能效不足的问题,且可有效增加燃烧器内环二次供气补给,保证灶具的燃烧充分。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燃烧系统,包括炉头、外火盖和内火盖。所述内火盖与所述炉头连接,所述外火盖设置在所述内火盖外周,所述外火盖包括第一外火环和第一内火环,所述第一内火环的一端周缘与所述第一外火环的一端周缘连接,所述第一外火环和所述第一内火环分别与所述炉头连接;所述第一内火环和所述第一外火环的连接端开设有第一补氧口,所述第一补氧口从所述第一外火环的外壁贯穿所述第一内火环的内壁;所述第一内火环开设有多个第一内火孔,多个所述第一内火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补氧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外火环开设有多个第一外火孔,多个所述第一外火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补氧口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补氧口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一收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收口端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宽度为所述外火盖外径的1/4至1/2。进一步地,所述外火盖还包括内圈,所述内圈与所述外火环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内火环连接,所述内圈与所述炉头连接,所述第一收口端与所述内圈相接。进一步地,所述外火盖还开设有第二补氧口,所述第二补氧口贯穿所述第一内火环和所述第一外火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补氧口与所述第一补氧口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内火盖包括第二外火环和第二内火环,所述第二内火环的一端周缘与所述第二外火环的一端周缘连接,所述第二外火环和所述第二内火环分别与所述炉头连接;所述第二内火环和所述第二外火环的连接端开设有第三补氧口,所述第三补氧口从所述第二外火环的外壁贯穿所述第二内火环的内壁;所述第二内火环开设有多个第二内火孔,多个所述第二内火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补氧口的两侧,所述第二外火环开设有多个第二外火孔,多个所述第二外火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补氧口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内火盖还开设有第四补氧口,所述第四补氧口贯穿所述第二内火环和所述第二外火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补氧口与所述第二外火环的外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三补氧口与所述第一内火环的内壁相对设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成灶,包括烟机和所述的燃烧系统;所述燃烧系统包括炉头、外火盖和内火盖。所述内火盖与所述炉头连接,所述外火盖设置在所述内火盖外周,所述外火盖包括第一外火环和第一内火环,所述第一内火环的一端周缘与所述第一外火环的一端周缘连接,所述第一外火环和所述第一内火环分别与所述炉头连接;所述第一内火环和所述第一外火环的连接端开设有第一补氧口,所述第一补氧口从所述第一外火环的外壁贯穿所述第一内火环的内壁;所述第一内火环开设有多个第一内火孔,多个所述第一内火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补氧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外火环开设有多个第一外火孔,多个所述第一外火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补氧口的两侧。所述第一补氧口靠近所述烟机的吸风口设置。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燃烧系统,其第一内火环和第一外火环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内火孔和第一外火孔,用于燃烧,第一内火环和第一外火环的连接端开设有第一补氧口,第一补氧口从第一外火环的外壁贯穿第一内火环的内壁,该燃烧系统用于集成灶,使用时,将第一补氧口靠近烟机的吸风口设置,因此可以有效减少烟机吸收吸烟口方向火焰的热量,解决受风机影响导致灶具部分能效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增加内火孔的二次空气量,保证燃烧充分。本技术公开的集成灶,其采用本技术提供的燃烧系统,可有效解决受风机影响导致灶具部分能效不足的问题,且可有效增加燃烧器内环二次供气补给,保证灶具的燃烧充分。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个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燃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燃烧系统的炉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燃烧系统的外火盖的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燃烧系统的外火盖的另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燃烧系统的内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燃烧系统;110-炉头;1101-上座;1102-下座;112-外周部;1121-出气口;1123-混气腔;113-内周部;114-连接部;1141-第一进风口;1142-第二进风口;120-外火盖;121-第一内火环;1211-第一内火孔;122-第一外火环;1221-第一外火孔;123-内圈;101-容气空间;102-第一补氧口;1021-第一开口端;1022-第一收口端;103-第二补氧口;1031-第二开口端;1032-第二收口端;104-引火槽;105-稳焰槽;106-稳焰孔;130-内火盖;131-第二外火环;1311-第二外火孔;132-第二内火环;1321-第二内火孔;107-第三补氧口;108-第四补氧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外火盖和内火盖;所述内火盖与所述炉头连接,所述外火盖设置在所述内火盖外周,所述外火盖包括第一外火环和第一内火环,所述第一内火环的一端周缘与所述第一外火环的一端周缘连接,所述第一外火环和所述第一内火环分别与所述炉头连接;所述第一内火环和所述第一外火环的连接端开设有第一补氧口,所述第一补氧口从所述第一外火环的外壁贯穿所述第一内火环的内壁;所述第一内火环开设有多个第一内火孔,多个所述第一内火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补氧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外火环开设有多个第一外火孔,多个所述第一外火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补氧口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外火盖和内火盖;所述内火盖与所述炉头连接,所述外火盖设置在所述内火盖外周,所述外火盖包括第一外火环和第一内火环,所述第一内火环的一端周缘与所述第一外火环的一端周缘连接,所述第一外火环和所述第一内火环分别与所述炉头连接;所述第一内火环和所述第一外火环的连接端开设有第一补氧口,所述第一补氧口从所述第一外火环的外壁贯穿所述第一内火环的内壁;所述第一内火环开设有多个第一内火孔,多个所述第一内火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补氧口的两侧,所述第一外火环开设有多个第一外火孔,多个所述第一外火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补氧口的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氧口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一收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收口端的宽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宽度为所述外火盖外径的1/4至1/2。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还包括内圈,所述内圈与所述外火环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内火环连接,所述内圈与所述炉头连接,所述第一收口端与所述内圈相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火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穗江李阳卢智春魏立刘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家乐厨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