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琳专利>正文

一种组合式防盗门的内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9216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10: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防盗门的内衬,包括内衬本体和防潮层,所述内衬本体的侧壁靠近第一螺孔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防护板,所述内衬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第一螺孔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固定垫片,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嵌入设置有伸缩杆,且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第一防护板,能便于使用者对内衬本体侧壁进行有效保护,提高了内衬本体的安全性能,设置第一固定垫片,能便于使用者在第一螺孔内放入螺栓对内衬本体进行固定,从而增加了内衬本体的稳固性,避免了内衬本体放置不稳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设置伸缩杆和支撑杆,能便于使用者通过伸缩杆的伸缩对内衬本体起到支撑作用。

Lining of combined anti-theft do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inner lining of a combined anti-theft door, which comprises an inner lining body and a moisture-proof layer. A first protection plate is arranged at the side wall of the inner lining body near the lower position of the first screw hole, a supporting rod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inner lining body, and a first fixed gasket is embedded in the inner part of the first screw hole. The telescopic rod is embedded in the top of the supporting rod, and the spring inside the supporting rod is provided.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rotective plat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user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side wall of the lining body, improves the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lining body, and sets a first fixed gasket,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the user to put bolts into the first screw hole to fix the lining body, thereby increas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lining body and avoiding the inside. Instability of the lining body leads to the problem that the lining body can not work properly. The expansion rod and the support rod can be set to facilitate the user to support the lining body through the expansion of the expansion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防盗门的内衬
本技术涉及内衬
,具体为一种组合式防盗门的内衬。
技术介绍
内衬是组合式防盗门的内部构件,对防盗门起着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内衬广泛应用于防盗门及家用安全门领域。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内衬结构复杂,且功能单一,没有设置第一防护板,不能便于使用者对内衬本体侧壁进行有效保护,没有设置第一固定垫片,不能便于使用者在第一螺孔内放入螺栓对内衬本体进行固定,没有设置伸缩杆和支撑杆,不能便于使用者通过伸缩杆的伸缩对内衬本体起到支撑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防盗门的内衬,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没有设置第一防护板,不能便于使用者对内衬本体侧壁进行有效保护,没有设置第一固定垫片,不能便于使用者在第一螺孔内放入螺栓对内衬本体进行固定,没有设置伸缩杆和支撑杆,不能便于使用者通过伸缩杆的伸缩对内衬本体起到支撑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防盗门的内衬,包括内衬本体和防潮层,所述内衬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孔,且内衬本体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垫片,所述内衬本体的侧壁靠近第一螺孔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防护板,且内衬本体的侧壁靠近第二固定垫片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防护板,所述内衬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杆,所述第一螺孔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固定垫片,所述第二固定垫片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二螺孔,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嵌入设置有伸缩杆,且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内衬本体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且内衬本体的内部靠近防水层外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基材层,所述内衬本体的内部靠近第二基材层外侧位置处设置有粘胶层,且内衬本体的内部靠近粘胶层外侧位置处嵌入设置有填充层,所述内衬本体的内部靠近填充层外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基材层,所述防潮层安装在内衬本体的内部靠近第一基材层外侧位置处,且防潮层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护板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宽度大于内衬本体的厚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的底端与支撑杆固定连接,且弹簧的顶端与伸缩杆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衬本体的前表面涂有防火涂料,防火涂料与内衬本体之间通过凝胶剂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与内衬本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支撑杆共设置有四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填充层的内部填充有二氧化碳泡沫,且填充层与内衬本体之间通过凝胶剂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第一防护板,能便于使用者对内衬本体侧壁进行有效保护,避免了内衬本体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外力撞击导致意外损坏的问题,提高了内衬本体的安全性能。2、本技术设置第一固定垫片,能便于使用者在第一螺孔内放入螺栓对内衬本体进行固定,从而增加了内衬本体的稳固性,避免了内衬本体放置不稳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3、本技术设置伸缩杆和支撑杆,能便于使用者通过伸缩杆的伸缩对内衬本体起到支撑作用,当内衬本体比预计尺寸小时,使用者可将伸缩杆向下按压,当到达相应位置后再松开,此时伸缩杆在弹簧的作用下与接触面紧紧贴合,从而增加了内衬本体放置时的安全性能,减少了内衬本体更换的繁琐性。4、本技术设置填充层,可在火灾发生时通过填充层内部的二氧化碳泡沫起到灭火目的,减少了火灾对内衬本体造成的损坏。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填充层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防护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防护板;2、第一固定垫片;3、第一螺孔;4、支撑杆;5、伸缩杆;6、内衬本体;7、第二固定垫片;8、第二螺孔;9、第二防护板;10、保温层;11、防潮层;12、第一基材层;13、填充层;14、粘胶层;15、第二基材层;16、防水层;17、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防盗门的内衬,包括内衬本体6和防潮层11,内衬本体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孔3,且内衬本体6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垫片7,内衬本体6的侧壁靠近第一螺孔3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防护板1,且内衬本体6的侧壁靠近第二固定垫片7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防护板9,内衬本体6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杆4,第一螺孔3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固定垫片2,第二固定垫片7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二螺孔8,支撑杆4的顶端嵌入设置有伸缩杆5,且支撑杆4的内部设置有弹簧17,内衬本体6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16,且内衬本体6的内部靠近防水层16外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基材层15,内衬本体6的内部靠近第二基材层15外侧位置处设置有粘胶层14,且内衬本体6的内部靠近粘胶层14外侧位置处嵌入设置有填充层13,内衬本体6的内部靠近填充层13外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基材层12,防潮层11安装在内衬本体6的内部靠近第一基材层12外侧位置处,且防潮层11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10。进一步的,第一防护板1的内部嵌入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宽度大于内衬本体6的厚度,便于使用者将第一防护板1放入内衬本体6内进行固定,弹簧17的底端与支撑杆4固定连接,且弹簧17的顶端与伸缩杆5固定连接,便于对伸缩杆5起到减震作用,内衬本体6的前表面涂有防火涂料,防火涂料与内衬本体6之间通过凝胶剂固定连接,减少了火灾对内衬本体6造成的损坏,支撑杆4与内衬本体6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支撑杆4共设置有四个,便于使用者通过调节螺栓的松紧程度对支撑杆4进行固定,填充层13的内部填充有二氧化碳泡沫,且填充层13与内衬本体6之间通过凝胶剂固定连接,当内衬本体6受到火灾时可以通过二氧化碳泡沫进行有效灭火,减少了自身损害。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内衬本体6的侧壁靠近第一螺孔3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防护板1,设置第一防护板1,能便于使用者对内衬本体6侧壁进行有效保护,避免了内衬本体6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外力撞击导致意外损坏的问题,提高了内衬本体6的安全性能,第一螺孔3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固定垫片2,设置第一固定垫片2,能便于使用者在第一螺孔3内放入螺栓对内衬本体6进行固定,从而增加了内衬本体6的稳固性,避免了内衬本体6放置不稳,而导致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内衬本体6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杆4,支撑杆4的顶端嵌入设置有伸缩杆5,设置伸缩杆5和支撑杆4,能便于使用者通过伸缩杆5的伸缩对内衬本体6起到支撑作用,当内衬本体6比预计尺寸小时,使用者可将伸缩杆5向下按压,当到达相应位置后再松开,此时伸缩杆5在弹簧17的作用下与接触面紧紧贴合,从而增加了内衬本体6放置时的安全性能,减少了内衬本体6更换的繁琐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防盗门的内衬,包括内衬本体(6)和防潮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本体(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孔(3),且内衬本体(6)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垫片(7),所述内衬本体(6)的侧壁靠近第一螺孔(3)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防护板(1),且内衬本体(6)的侧壁靠近第二固定垫片(7)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防护板(9),所述内衬本体(6)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杆(4),所述第一螺孔(3)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固定垫片(2),所述第二固定垫片(7)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二螺孔(8),所述支撑杆(4)的顶端嵌入设置有伸缩杆(5),且支撑杆(4)的内部设置有弹簧(17),所述内衬本体(6)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16),且内衬本体(6)的内部靠近防水层(16)外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基材层(15),所述内衬本体(6)的内部靠近第二基材层(15)外侧位置处设置有粘胶层(14),且内衬本体(6)的内部靠近粘胶层(14)外侧位置处嵌入设置有填充层(13),所述内衬本体(6)的内部靠近填充层(13)外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基材层(12),所述防潮层(11)安装在内衬本体(6)的内部靠近第一基材层(12)外侧位置处,且防潮层(11)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层(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防盗门的内衬,包括内衬本体(6)和防潮层(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本体(6)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螺孔(3),且内衬本体(6)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固定垫片(7),所述内衬本体(6)的侧壁靠近第一螺孔(3)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防护板(1),且内衬本体(6)的侧壁靠近第二固定垫片(7)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二防护板(9),所述内衬本体(6)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杆(4),所述第一螺孔(3)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一固定垫片(2),所述第二固定垫片(7)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二螺孔(8),所述支撑杆(4)的顶端嵌入设置有伸缩杆(5),且支撑杆(4)的内部设置有弹簧(17),所述内衬本体(6)的内部设置有防水层(16),且内衬本体(6)的内部靠近防水层(16)外侧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基材层(15),所述内衬本体(6)的内部靠近第二基材层(15)外侧位置处设置有粘胶层(14),且内衬本体(6)的内部靠近粘胶层(14)外侧位置处嵌入设置有填充层(13),所述内衬本体(6)的内部靠近填充层(13)外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宋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