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78040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5:54
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涉及制冷系统技术领域,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和管路系统,室内机包括由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器和节流元件,室外机包括冷凝器,冷凝器通过管路连接压缩机,管路系统包括四通接头、储液罐、氟泵和第一旁通管路,四通接头分别连接冷凝器、储液罐、第一旁通管路和氟泵,第一旁通管路和氟泵并联后连接节流元件,膨胀阀两端并联有电磁阀,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节能高效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代机房中大量的仪器电子设备长时间不间断的通电运行,会产生大量的热,使得环境温度上升,湿度降低,常常出现由于环境温湿度参数控制不当而造成机房设备运行不稳定,数据传输受干扰,出现静电等问题。所以机房空调在维持机房设备正常运转方面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机房内的制冷设备一年四季都需要维持房内稳定的温湿度,能耗极其大,而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区域,过渡季节室外温度要低于室内温度,自然界存在丰富的冷源。有效利用自然冷源成为机房空调节能的重要途径。氟泵双冷源机房专用空调是采用压缩机制冷系统和氟泵自然冷系统为一体的节能式机房专用空调。当室外温度达到指定温度时,氟泵系统启用,采用氟泵运输制冷剂至室外冷却冷凝成液体后,循环回至室内蒸发器,受热气化后又输送至室外冷凝器冷却,充分利用室外免费冷源,周而复始,以低功率泵代替高功率压缩机运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当室外温度较高无法利用自然冷时,压缩机系统持续运行制冷,提供足够冷量。现有的氟泵双冷源机房专用空调氟泵由于采用了双冷源制冷系统,在应对不同气温工况时,需要切换到氟泵制冷系统或或者压缩机制冷系统,或者是混合制冷模式,这就导致其内部管路布置较为复杂,管路系统占用大部分空间,使得氟泵的体积较大,结构非常臃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具有占用空间小,从而减小了整个氟泵的体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管路系统连接氟泵的室内机和氟泵的室外机,室内机包括由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器和节流元件,室外机包括冷凝器,冷凝器通过管路系统连接压缩机,管路系统包括四通接头、储液罐、氟泵和第一旁通管路,四通接头分别连接冷凝器、储液罐、第一旁通管路和氟泵,第一旁通管路和氟泵并联后连接节流元件,节流元件两端并联有电磁阀。其中,第一旁通管路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其中,压缩机并联有第二旁通管路;压缩机与蒸发器之间还设有第二电磁阀;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还设有第三单向阀;第二旁通管路设有第二单向阀;第二旁通管路一端耦合于第三单向阀与冷凝器之间,另一端耦合于第二电磁阀与所述蒸发器之间。其中,第一旁通管路和所述氟泵并联后依次通过管路连接第三球阀、第四球阀、第一电磁阀、干燥过滤器、视液镜。其中,氟泵与四通接头之间依次连接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针阀和第一温度传感器。其中,蒸发器与第二电磁阀之间还第四压力传感器。其中,第三单向阀与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五球阀。其中,第三球阀设置于所述管路系统之中,第四球阀、第一电磁阀、干燥过滤器、视液镜设置于室内机之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在其管路系统之中设置了一组四通接头,该四通接头分别连接冷凝器、储液罐、第一旁通管路和氟泵,通过此种管路设置方法大大简化了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管路系统,减小了管路系统占用的空间,从而减小了整个氟泵的体积。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中的附图标记:1-室内机,2-第四球阀,3-第一电磁阀,4-干燥过滤器,5-视液镜,8-膨胀阀,9-第三电磁阀,10-蒸发器,12-第四压力传感器,13-第二电磁阀,15-压缩机,16-第三单向阀,19-第五球阀,20-冷凝器,21-室外机,22-管路系统,23-第一球阀,24-四通接头,25-储液罐,26-第一旁通管路,27-氟泵,28-第一单向阀,29-第一温度传感器,31-第一压力传感器,32-第二压力传感器,34-第三球阀,35-第二旁通管路,36-第二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如图1所示,管路系统连接室内机1和室外机21。其中,室外机21包括冷凝器20,冷凝器20首先连接管路系统22的第一球阀23,第一球阀23分别连通四通接头24和储液罐25,四通接头24的其它三个接口分别连接储液罐25、第一旁通管路26和氟泵27,第一旁通管路26上设有第一单向阀28;四通接头24连接氟泵27,二者之间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29、第一压力传感器31,氟泵27连接第二压力传感器32后与第一旁通管路26汇合,然后经过第三球阀34;此时管路进入室内机1部分,依次连接第四球阀2、第一电磁阀3、干燥过滤器4、视液镜5和起到节流作用的膨胀阀8,膨胀阀8两端连接有用于调节膨胀阀8中制冷剂流量的第三电磁阀9,管路经过膨胀阀8后进入蒸发器10,然后连接第四压力传感器12和第二电磁阀13,最后进入压缩机15,压缩机15依次通过第三单向阀16和第五球阀19连接室外机21的冷凝器20,从而形成整个循环回路。连接室内机1还设有用于防止发生“液击”现象的第二旁通管路35,第二旁通管路35上设有第二单向阀36,并且第二旁通管路35的一端耦合于第三单向阀16与第五球阀19之间,另一端耦合于第四压力传感器12和第二电磁阀13之间。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压缩机模式下,压缩机15将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气压缩成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经室外冷凝器20散热后冷凝成液态制冷剂,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一旁通管路26经过节流元件膨胀阀8,之后通过室内换热器吸收机房内的热量,降低机房内的温度,同时在该过程中制冷剂在室内换热器中蒸发成气态制冷剂,制冷剂蒸气进入压缩机15,被压缩成高压高温气体,如此反复循环。氟泵模式下,即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利用室外自然冷源对机房进行降温。制冷泵为制冷剂的循环提供动力,储液器保障制冷剂泵的稳定运行。液态制冷剂通过泵成为高压液体,经过压缩机15旁通管流经室外冷凝风机,在该过程中,制冷剂压力降低,进入制冷剂泵,如此反复循环。将储液器设置为竖直状态且储液器的入口高于储液器的出口,目的是为了减少泵入口的汽蚀程度,且设置了储液器旁通管,可以防止泵长时间空转,进一步降低泵入口气蚀程度,提高了泵柜的管路系统22的稳定性。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所述管路系统连接氟泵柜的室内机和氟泵柜的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包括由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器和节流元件,所述室外机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管路系统连接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统包括四通接头、储液罐、氟泵和第一旁通管路,所述四通接头分别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储液罐、所述第一旁通管路和所述氟泵,所述第一旁通管路和所述氟泵并联后连接所述节流元件,所述节流元件两端并联有电磁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所述管路系统连接氟泵柜的室内机和氟泵柜的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包括由管路依次连接的压缩机、蒸发器和节流元件,所述室外机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管路系统连接所述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系统包括四通接头、储液罐、氟泵和第一旁通管路,所述四通接头分别连接所述冷凝器、所述储液罐、所述第一旁通管路和所述氟泵,所述第一旁通管路和所述氟泵并联后连接所述节流元件,所述节流元件两端并联有电磁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旁通管路包括第一单向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氟泵的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并联有第二旁通管路;所述压缩机与所述蒸发器之间还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还设有第三单向阀;所述第二旁通管路设有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旁通管路一端耦合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映霞廖宜利郑富伟陈喜陈启凡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