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滚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892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旨在设计一种洗涤滚笼,包括滚笼前板,滚笼围板和滚笼后板,滚笼前板、滚笼围板和滚笼后板一体焊接而成,与现有的洗涤滚笼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洗涤滚笼的滚笼围板上的冲孔以不均匀的方式布置,在滚笼围板从距滚笼前板至滚笼后板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有第一窄带冲孔区、第一密集冲孔区、第二窄带冲孔区和第二密集冲孔区。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衣物在洗涤过程中和溶剂充分接触,提高洗涤效果;在脱液过程中使衣物尽可能集中在滚笼后板附近,从而缩短滚笼悬臂距离提高机器稳定性;在烘干过程中使热风充分与衣物进行热量交换,并且流动阻力也降到合理的程度,从而提高烘干效率减少烘干时间,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洗涤滚笼
技术介绍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洗衣机滚笼开孔都是均匀分布在滚笼围板上,如图1所示为传统洗涤滚笼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以下几部分组成滚笼前板1′;滚笼围板2′,其根据滚笼大小和功能通常由四块相同的板料拼接而成;滚笼后板3′;联接螺母4′;联接杆5′,其与联接螺母4′一起使滚笼联接成一个整体并且与主轴系统(未图示)相接,从而使驱动系统能按功能要求驱动滚笼;主轴系统联接板6′。通常情况下,滚笼围板2′上会均匀冲满了网孔2a′,这样在洗涤过程中,溶剂可以通过这些网孔2a′进入滚笼内部,与被洗衣物混合,而在脱液过程中,衣物内含有的溶剂通过这些网孔2a在高速旋转下被甩出,在烘干过程中,热风从滚笼前板1′开口处进入滚笼后,穿透衣物并通过这些网孔2a′进入外缸的排风口,从而使衣物中的溶剂蒸发出来达到烘干衣物的目的。但是,传统的滚笼设计由于只有在滚笼围板2′上布设有网孔2a′而且均匀分布,而网孔2a′的大小和分布会直接影响到衣物在洗涤过程中衣物与溶剂接触的效果,从而影响衣物的洗涤净效果,其缺点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1)只有在滚笼围板2′上布设有网孔2a′,因此进出滚笼的路径方向是单一的,导致溶剂与衣物接触不够彻底,洗涤效果降低;(2)在脱液过程中影响到衣物在滚笼中的布置,由于只有在滚笼围板2′上布设有网孔2a′而且分布均匀,因此使衣物向后的流动力很小,衣物均匀分布在滚笼圆周及深度方向中,滚笼重心基本在滚笼深度中心,当脱液前外缸中的溶剂会通过捕集器底部排液口排出,因此所有溶剂都会向后流动,溶剂流动时会产生动力使衣物在滚笼中的布置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滚笼在高速旋转时的稳定性;(3)影响烘干过程中热风在滚笼中的行走路径,由于只有滚笼围板2′布设有网孔2a′而且分布均匀,因此热风进入外缸滚笼后,只能在衣物转动过程中产生的间隔穿过滚笼冲孔,进行热交换,而且由于受热产生的溶剂蒸汽由于衣物阻挡也不能有效传递出去,从而影响衣物的热交换效率;由此可见,上述这些影响会直接影响到滚笼机器的使用寿命和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洗涤效果、增强机器运行中的稳定性并且能节约能耗的高效率的洗涤滚笼。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洗涤滚笼,包括滚笼前板,滚笼围板和滚笼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笼前板、滚笼围板和滚笼后板一体焊接而成;在所述滚笼围板从距所述滚笼前板至所述滚笼后板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有第一窄带冲孔区、第一密集冲孔区、第二窄带冲孔区和第二密集冲孔区。采用这样的结构,通过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有关知识,更合理地布设滚笼冲孔的大小和分布,从而使衣物在洗涤过程中和溶剂充分接触,提高洗涤效果;在脱液过程中使衣物尽可能集中在滚笼后板附近,从而缩短滚笼悬臂距离提高机器稳定性;在烘干过程中使热风充分与衣物进行热量交换,并且流动阻力也降到合理的程度,从而提高烘干效率减少烘干时间,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洗涤滚笼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洗涤滚笼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洗涤滚笼的滚笼后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洗涤滚笼应用于干洗机上的整个干洗机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洗涤滚笼的结构示意图,其由滚笼前板1、滚笼围板2和滚笼后板3相互一体焊接而成。跟以往洗涤滚笼不同的是,本技术洗涤滚笼的滚笼围板2上的冲孔布置采用不均匀的孔布置方式,在滚笼围板2从距滚笼前板1至滚笼后板3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第一窄带冲孔区7、第一密集冲孔区8、第二窄带冲孔区9和第二密集冲孔区10,具体如下所述首先,在滚笼围板2距滚笼前板1较小距离处(例如约25mm处)开始冲孔形成第一窄带冲孔区7,冲孔区7可以由若干条冲孔带7a构成,冲孔带7a的宽度比较窄,各冲孔带7a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一般冲3~6排冲孔带7a即可,孔径可以约为6mm左右,各孔之间的间隔也可以比较大(例如约13mm左右);接着在滚笼深度中心区域内密集冲孔形成第一密集冲孔区8,该冲孔区8的宽度比较宽,各孔之间的间隔比第一窄带冲孔区7稍稍密集,孔径与水平间隔可以与上相同;然后在滚笼深度方向上按此前第一窄带冲孔区7的类似冲孔方法再冲孔形成第二窄带冲孔区9,冲孔区9可以由若干条冲孔带9a构成,冲孔带9a的宽度比较窄,各冲孔带9a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一般冲3~6排冲孔带9a即可,孔径和孔间隔可适当调密,但要小于或等于第一窄带冲孔区7的孔径和孔间隔;最后在滚笼围板2的剩余深度内密集冲孔形成第二密集冲孔区10,该冲孔区10的宽度比较宽,各孔之间的间隔比第二密集冲孔区8还要密集,孔径与水平间隔可以可以再调密,但要小于或等于第二密集冲孔区8的孔径和孔间隔。如图3所示为洗涤滚笼的滚笼后板的结构示意图,传统的设计中滚笼后板并未冲孔,而本技术中的滚笼后板在自外圆向内2/5半径的区域内密集冲孔,孔径与分布尺寸与滚笼围板2上的第二密集冲孔区8处基本相同。如图4所示是当本技术的滚笼应用于干洗机上时的整个干洗机系统的示意图。包括回收系统11、捕集器12、装衣门13、滚笼14、外缸15。在洗涤过程中,外缸15中存有一定的溶剂,因此溶剂通过滚笼14的各孔与衣物接触,传统的滚笼由于只有滚笼围板有孔,因此进出滚笼的路径方向是单一的,而本技术的滚笼14可同时从滚笼围板2的圆周方向以及滚笼后板3等后部各孔进出滚笼14,因此溶剂与衣物接触更彻底,从而能提高洗涤效果;在脱液阶段,由于溶剂是通过捕集器12底部排液口排出,因此所有溶剂都会向后流动,传统的滚笼由于只有滚笼围板有孔而且分布均匀,因此使衣物向后的流动力很小,衣物均匀分布在滚笼圆周及深度方向中,滚笼重心基本在滚笼深度中心,而本技术的滚笼由于滚笼围板2后部冲孔较密,而且滚笼后板3上也有冲孔,因此溶剂向后流动明显加快,因此能使衣物集中在滚笼后板3附近,滚笼重心明显靠近外缸15后板,从而提高脱液时机器的稳定性;在烘干过程中,传统的滚笼由于只有滚笼围板有孔而且分布均匀,因此热风从外缸进入滚笼后,只能在衣物转动过程中产生的间隔穿过滚笼的冲孔而进行热交换,而且由于受热产生的溶剂蒸汽由于衣物阻挡也不能有效传递出去,而本技术的滚笼由于滚笼围板2后部冲孔较密,而且滚笼后板3上也有冲孔,因此热风能多方位与衣物产生热交换,同时也可有效地将溶剂蒸汽从滚笼后板3冲孔上带出,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减少烘干时间,降低能源消耗。经测试,本技术的滚笼在MS60机器上能在7分钟洗涤时间达到传统滚笼设计9分钟洗涤时间的同等洗净力,机器在脱液时振动振幅减小20%,烘干时间缩短5分钟。虽然本技术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在没有脱离本技术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或替换,因此,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洗涤滚笼,包括滚笼前板,滚笼围板和滚笼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笼前板、滚笼围板和滚笼后板是一体焊接而成;在所述滚笼围板从距所述滚笼前板至所述滚笼后板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有第一窄带冲孔区、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洗涤滚笼,包括滚笼前板,滚笼围板和滚笼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笼前板、滚笼围板和滚笼后板是一体焊接而成;在所述滚笼围板从距所述滚笼前板至所述滚笼后板的深度方向依次分布有第一窄带冲孔区、第一密集冲孔区、第二窄带冲孔区和第二密集冲孔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新军齐建军葛荣泉朱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星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