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铕掺杂氟化钇纳米颗粒荧光体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7773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4:46
一种Y1‑xF3:xEu3+纳米颗粒荧光体的制备方法,它是以Y(NO3)3.6H2O、Eu2O3、表面活性剂、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为原料、分别经过密闭搅拌、水热反应、离心、洗涤、烘干等步骤制得,所述X取值范围为0.01~0.2。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得Eu成功掺杂到基质中,各个不同掺杂量的产品均为近紫外激发、均发橙红色荧光,均具有较高发光强度、发光均一度好,分布均匀,制得的产品纯度高,无溶氧杂质,产品粒径较小且均匀,涂覆效果好光色差小,气敏性好,特别对可燃性气体具有较强的气敏性;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方法产率高,产率可高达99.1%以上,制备方法简单易行,生产成本低,并且制备过程不会产生HF,对人和环境友好,易实现大批量生产,值得市场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铕掺杂氟化钇纳米颗粒荧光体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Y1-xF3:xEu3+纳米颗粒荧光体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稀土氟化物纳米材料具有宽带隙,低的声子振动能量,高的热和环境稳定性,已经成为发光材料中的良好的基质材料,在光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光化学稳定性差、吸收和发射带较宽、光漂白和光解严重、光解产物往往对生物体有杀伤作用,这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而近年来广泛研究的半导体荧光纳米晶由于化学稳定性较差,生物毒性难以避免,其应用仍然受到一些限制。相比而言,稀土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光、电、磁等物理性能,并且生物毒性小,因而在生物成像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稀土氟化物纳米材料具有低声子能特性,发光范围从近紫外一直延伸到中红外波段,特别适合作为激光晶体、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基质。产品可应用于显示屏、节能灯、生物标记、激光晶体、及闪烁晶体等领域。Y1-xF3:xEu3+纳米晶体在高分辨显示器、电致发光器件、光放大器以及荧光探针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有望在场发射、纳米管电装置、显示器件、高温润滑和摩擦、生物标记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开辟材料应用的新领域。目前,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Y1‑xF3:xEu3+纳米颗粒荧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以Y(NO3)3.6H2O、Eu2O3、表面活性剂、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为原料、分别经过密闭搅拌、水热反应、离心、洗涤、烘干等步骤制得,所述X取值范围为0.01~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Y1-xF3:xEu3+纳米颗粒荧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以Y(NO3)3.6H2O、Eu2O3、表面活性剂、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为原料、分别经过密闭搅拌、水热反应、离心、洗涤、烘干等步骤制得,所述X取值范围为0.01~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Y1-xF3:xEu3+纳米颗粒荧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Y1-xF3:xEu3+纳米颗粒荧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优选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Y1-xF3:xEu3+纳米颗粒荧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加入量需满足溶液中Eu3+与Y3+之和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摩尔比为1:2。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Y1-xF3:xEu3+纳米颗粒荧光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包括下来步骤制得:(1).取Y(NO3)3.6H2O溶解于适宜容器中,加入去离子水配置成0.25mol/L的Y(NO3)3溶液,备用;(2).取Eu2O3用稀硝酸先溶解,得到Eu(NO3)3,然后置于水浴锅中水浴蒸发掉多余的硝酸,再加入去离子水配置成0.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仕秀唐银银王金玉韩涛彭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