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莲玉专利>正文

耳环的针附着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77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耳环的针的附着方法,由以金色或银色进行镀金处理,以宝石(2)装饰的金属制的本体(1),及以金色或银色进行镀金处理,形成有结合孔(3)的金属制的结合片构成,其制造工序包括:为了不使对人体有害的镀金成份进入体内,把与上述结合片结合的针(6)用金或银制造的步骤;在本体和针上沾上以银粉、助熔剂和液体制成的焊剂,利用焊接部(11)附着的步骤;及以金或银制造的形成有坎槽(7)的针的终端,形成板状附着部(8),而可以以少量焊剂把针坚固地附着在本体的步骤。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不把整个耳环都以金或银制造,只把直接接触于人体的针以金或银制造,而且由附着部,可以以少量的焊剂容易地把针附着在本体上,可以减少材料和制造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耳环的针的附着方法,更详细地说,把耳环的本体和结合片,以金色或银色鍍金,为了不使对人体有害的镀金成份进入体内,把跟结合片结合的针,用金或银制造,这时,可以把两种具有不同性质的本体和针,圆滑且坚固地相附着的耳环的针的附着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耳环作为戴在耳朵的装饰品,如图1所示,把固定有各种宝石2的本体1和结合片3,以铰链可旋转地结合,且上述结合片3形成有结合孔4,上述本体上附着有具有坎槽7的针6。这些耳环,把整个耳环,即,把本体1和结合片3,而且把针6都以金色镀金,或以8K,10K,14K,18K或24K纯金制造,或者以银色镀金或以金制造。但是,如同上述的耳环中,本体1和针6,以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制造时,把两者附着的时候,以一般的焊接法不能附着。因此,为了解决此问题,而把本体1和针6,以相同的材料,即,把本体1以金制造时,把针6也以金制造,把本体1以铜制造,在其表面镀金时,把针6也以铜制造后,在其表面上以金色进行镀金处理而制成。但是,如同上述的耳环中,把整个耳环,即,把本体1和结合片3及针,都以金色或银色进行镀金处理的,虽然有制造费用低廉的长处,但是,因对人体有害的镀金成份进入人体内,而产生对人体起副作用的问题。因此,为了防止如同上述的对人体有害的镀金成份进入人体内,也把整个耳环都以金或银制造,但是这将把耳环的制造费用提升,具有产品的价格昂贵的缺点,因此,给消费者带来经济上的负担,产生消费者犹豫购买的弊端。另外,现有技术,把以金或银制成的针6,附着在以金色或银色镀金的本体1上时,采用在本体1中形成孔,把针6嵌在孔中而结合的结合方法,但是这种结合方法,因其结合不太坚固,产生结合不良,而不为广泛利用。为了解决传统技术的诸问题,而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于1997年9月24日,把不与人体接触的本体和结合片,以金色或银色镀金,而把与人体接触的针以金或银制造的“耳环”,申请专利,于2002年2月25日,授权为专利第256943号。而且,在2002年6月28日,申请-使用以特殊设计的焊剂而实现把相具有不同性质的本体和针的焊接附着,从而把针以金或银制造而在耳环上使用时,可以去除使用者体内毒素的“耳环的针结合方法”-这一专利,于2005年4月1日授权为专利10-0482655号。但是,这些先行技术之耳环,把针附着在本体时,其附着力弱,且为了增强附着力而使用多量焊剂,因此难以得到坚固的耳环。本专利技术是对这些先行技术的问题的补充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环的针的附着方法,把本体和结合片进行镀金处理而使用,把跟结合片结合的针,以金或银制造,利用具有不同特性的材料,在耳环本体上附着针时,为了防止先行技术中发生的附着力的弱化,在针的终端形成板状附着部,而利用少量焊剂,也可以将本体和针坚固地附着在一起。附图说明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耳环的针的附着方法的优选实施例。图1图是表示一般耳环结构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耳环针附着状态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耳环针附着状态的截面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耳环针附着状态的截面图;和图5是表示根据先行技术的耳环针附着状态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由以金色或银色进行镀金处理,以宝石2装饰的金属制的本体1,及以金色或银色进行镀金处理,形成有结合孔3的金属制的结合片3构成,其制造工序,包括为了不使对人体有害的镀金成份进入体内,把与上述结合片结合的针6,用金或银制造的步骤;在上述本体1和针6上沾上以银粉、助熔剂(Flux)和液体制成的焊剂,利用焊接部11附着的步骤;及以金或银制造的、形成有坎槽7的针6的终端,形成板状附着部8,而可以以少量焊剂,把上述针6坚固地附着在上述本体1的步骤。即,根据本专利技术先行技术,针6的终端以圆柱形状构成,所以长时间使用或被震动,发生针6从本体1被拔出或脱离的问题,但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因此在针6的终端形成板状的附着部8,比先行技术使用更少量的焊剂,只用覆盖附着部8程度的少量的焊剂,也可以把针6坚固地附着在本体1上,因此焊接部11完全从本体1分离之前,一直都可以维持坚固的附着状态。如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在针6的附着部8附近形成1-2个附着突起9,则可以加强附着力。但是如果附着突起9为三个以上时,为了覆盖所有附着突起9,需要多量的焊剂,而减少节约焊剂之效果,因此,附着的突起9为1-2个就足够。而且,如图4所示的另一实施例,如果与针6的附着部8对应的本体1上,形成具有与上述附着部8的外径相同大小的内径的结合槽10,之后,把针6的附着部8嵌在上述本体1的结合槽10中,而形成焊接部11,则可以用更少的焊剂得到维持坚固结合力的耳环。此时,针6的附着部8夹嵌在本体1的结合槽10中,因此,可以防止针6和本体1之间滑动性,成为更加稳定的结构,而且只需要能覆盖附着部8的少量焊剂。如上所述,为了制造针,根据目的和价格可以选择使用8K,10K,14K,18K或24K金。在先行技术中,使用银粉和助溶剂及水以2∶1∶1比率配合而制成的焊剂,但是因为被附着的针6的终端面狭窄,所以为了坚固地附着而需要多量的焊剂,因此不仅焊接部11变厚,而美观不佳,而且耳环的重量也加重,并且由于附着面狭窄,因此还需要熟练的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完全解决了如上所述的先行技术的诸多缺点。把附着的针6终端设计成板状形状,比先行技术中宽的很,所以需要少量的焊剂,而焊接部11变薄,不仅美观上漂亮,而且耳环的重量也变轻,并且附着面宽,所以可以使针6直立附着,而且任何人都可以轻易附着。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不用把整个耳环都用金或银制造,只把与人体直接接触的针6,用金或者银制造,通过附着部8,可以用少量的焊剂轻易地在本体1上附着针6,可以减少材料和制造费用。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的作用。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把附着的针终端设计成板状形状,比先行技术中宽的很,所以需要少量的焊剂,而焊接部变薄,不仅美观上漂亮,而且耳环的重量也变轻,并且附着面宽,所以不需要熟练技术,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在本体上附着针。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不用把整个耳环都用金或银制造,只把与人体直接接触的针,用金或者银制造,通过附着部,可以用少量的焊剂轻易地在本体上附着针,可以减少材料和制造费用。上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形状、结构、特点及精神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耳环的针的附着方法,由以金色或银色进行镀金处理,以宝石(2)装饰的金属制的本体(1),及以金色或银色进行镀金处理,形成有结合孔(3)的金属制的结合片(3)构成,其制造工序,包括为了不使对人体有害的镀金成份进入体内,把与上述结合片结合的针(6),用金或银制造的步骤;在上述本体(1)和针(6)上沾上以银粉、助熔剂和液体制成的焊剂,利用焊接部(11)附着的步骤;及以金或银制造的、形成有坎槽(7)的针(6)的终端,形成板状附着部(8),而可以以少量焊剂,把上述针(6)坚固地附着在上述本体(1)的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环的针的附着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针(6)的终端,板状附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环的针的附着方法,由以金色或银色进行镀金处理,以宝石(2)装饰的金属制的本体(1),及以金色或银色进行镀金处理,形成有结合孔(3)的金属制的结合片(3)构成,其制造工序,包括:为了不使对人体有害的镀金成份进入体内,把与上述结合 片结合的针(6),用金或银制造的步骤;在上述本体(1)和针(6)上沾上以银粉、助熔剂和液体制成的焊剂,利用焊接部(11)附着的步骤;及以金或银制造的、形成有坎槽(7)的针(6)的终端,形成板状附着部(8),而可以以少量焊剂, 把上述针(6)坚固地附着在上述本体(1)的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莲玉
申请(专利权)人:尹莲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