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生物肥生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7663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肥料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豆粕生物肥生产装置,包括发酵容器,发酵容器的侧壁上设有开口,开口上盖合有封闭开口的盖板,发酵容器内还设有翻肥机构,翻肥机构包括链条、主动链轮、从动链轮、若干翻肥杆和若干通气管,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均位于发酵容器内且转动连接在发酵容器的侧壁上,链条连接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主动链轮上连接有驱动主动链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翻肥杆沿链条的长度方向分布,翻肥杆的一端固定在链条远离驱动装置的一侧上,翻肥杆与链条垂直,每根翻肥杆上均固定有所述通气管,通气管的两端均开口,通气管与翻肥杆垂直。本发明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便于翻动肥堆和查看肥堆内部是否产生菌丝的生物肥生产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豆粕生物肥生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肥料制造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改良土壤的方法,大都是增加化肥的用量,但对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低无法解决,造成土质变劣,土表结壳,土壤板结,在下雨时,水流垂直间土层渗流性极弱,然而耕地土壤有机质会含量不断减少,而影响耕地土壤变劣含水分量随着减少,使耕地土壤保水保肥性能降低等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水肥的含量和土壤有机质的增加和提高土质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过有益菌群的人工筛选、分离、驯化培养技术,将有益菌群接入无害化处理后有机肥中,可以生产出多种多样不同品种的生物有机肥,它能改善土质、减少环境污染、增肥增效等。利用豆粕制造生物肥就是现代科技制造生物肥中的一种方式。现有技术中,利用豆粕制备生物肥时,需要将豆粕饼捣碎后混入动物粪便、有益菌发酵剂、木屑等,然后加水湿润,搅拌混合后制成松散的混合物,然后将混合物成堆地放入容器内进行发酵,发酵过程中需要定期对肥堆进行翻动,直到肥堆出现白色的或灰白色的菌丝,生物肥才算发酵腐熟,即可制成生物肥。肥堆在发酵的过程中,由于需要保持肥堆的通气性,因此需要经常地翻动堆肥,但是肥堆在发酵时温度会显著升高并且发出恶臭,如果操作工人用手直接去翻动肥堆,将会使操作工人十分不适,并且查看肥堆内部是否产生菌丝时,也需要操作工人用手刨开或者搓开肥堆查看,进一步造成操作工人不适,这些都造成操作工人操作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豆粕生物肥生产装置,以便于翻动肥堆和查看肥堆内部是否产生菌丝。本方案中的豆粕生物肥生产装置,包括发酵容器,发酵容器的侧壁上设有开口,开口上盖合有封闭开口的盖板,发酵容器内设有翻肥机构,翻肥机构包括链条、主动链轮、从动链轮、若干翻肥杆和若干通气管,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均位于发酵容器内且转动连接在发酵容器的侧壁上,从动链轮位于主动链轮的下方,链条连接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主动链轮上连接有驱动主动链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翻肥杆沿链条的长度方向分布,翻肥杆的一端固定在链条远离驱动装置的一侧上,翻肥杆与链条垂直,每根翻肥杆上均固定有所述通气管,通气管的两端均开口,通气管与翻肥杆垂直。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将待发酵的混合物从开口处成堆地放入到发酵容器内,然后盖上开口处的盖板,避免发酵产生的臭气持续地散发到空气中。发酵过程中,通常4-5天需要翻动肥堆一次,在需要翻动肥堆时,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链条转动,链条通过翻肥杆和通气管翻动肥堆,并且由于从动链轮位于主动链轮的下方,链条的运动讲带动翻肥管和通气管上下翻动肥堆,从而确保了翻动效果。由于翻肥杆上通气管的设置,通气管两端开口,链条下部的通气管位于肥堆中,增加了肥堆的透气性。而且,在链条带动翻肥杆和通气管由下向上翻动肥堆时,翻肥杆和通气杆均可以拔开肥堆表面,肥堆在被拔开的过程中即可让菌丝暴露出来,通过发酵容器上的开口,即可清楚的观察到是否产生了菌丝,方便操作工人查看肥堆内是否产生了菌丝。进一步,所述通气管转动到所述主动链轮的顶点时呈竖立状态。此时链条最高处和最低处的通气管均呈竖立状态,竖立状态的通气管插入到肥堆里面后,更利于肥堆透气,进一步提升肥堆的透气性。进一步,所述开口设置在发酵容器的顶部,发酵容器上设有竖直的导杆,所述盖板滑动连接在导杆上,所述通气管在所述链条转动的过程中可顶动盖板上下滑动。在肥堆发酵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肥堆进行曝氧处理。因此利用翻动时的动力,让通气管顶动盖板上下滑动,让空气中的氧气能够从开口处进入到发酵容器中,一边翻动肥堆一边对肥堆进行曝氧处理。进一步,所述通气管的侧壁上开有若干通孔。进一步提升肥堆的透气性。进一步,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盘和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发酵容器侧壁上,所述主动链轮和转盘分别同轴地固定在转轴的两端,转盘位于发酵容器外,转盘上偏心地设置有手柄。转动手柄即可驱动主动链轮转动。进一步,所述发酵容器上设有透明的观察窗,所述通气管和所述翻肥杆表面呈黑色。由于菌丝呈白色或者灰白色,在通气管和翻肥杆翻动肥堆时,与通气管和翻肥杆表面的颜色形成鲜明地对比,更利于观察菌丝。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豆粕生物肥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翻肥杆和通气管在链条上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发酵罐1、开口101、导杆102、盖板103、观察窗104、主动链轮2、从动链轮3、链条4、翻肥杆5、通气管6、转轴7、转盘8、手柄9。豆粕生物肥生产装置的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包括发酵罐1,发酵罐1的顶部设有开口101,开口101上盖合有封闭开口101的盖板103,发酵罐1上设有竖直的导杆102,盖板103滑动连接在导杆102上,通气管6在链条4转动的过程中可顶动盖板103上下滑动,发酵罐1内设有翻肥机构,翻肥机构包括链条4、主动链轮2、从动链轮3、转盘8、若干翻肥杆5和若干通气管6,主动链轮2和从动链轮3均位于发酵罐1内且转动连接在发酵罐1的侧壁上,从动链轮3位于主动链轮2的下方,链条4连接在主动链轮2和从动链轮3上,发酵罐1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7,主动链轮2和转盘8分别同轴地固定在转轴7的两端,转盘8位于发酵罐1外,转盘8上偏心地设置有手柄9,翻肥杆5沿链条4的长度方向分布,翻肥杆5的一端固定在链条4远离驱动装置的一侧上,翻肥杆5与链条4垂直,每根翻肥杆5上均固定有通气管6,通气管6的两端均开口101,通气管6的侧壁上开有若干通孔,通气管6与翻肥杆5垂直,通气管6转动到主动链轮2的顶点时呈竖立状态;发酵罐1上设有透明的观察窗104,通气管6和翻肥杆5表面呈黑色。将待发酵的混合物从开口101处成堆地放入到发酵罐1内,然后盖上开口101处的盖板103,避免发酵产生的臭气持续地散发到空气中。发酵过程中,通常4-5天需要翻动肥堆一次。在不需要翻动肥堆时,肥堆内埋有通气管6,通气管6上两端开口101和侧壁上通孔的设置,增加了肥堆的透气性。在需要翻动肥堆时,转动手柄9,通过转盘8带动链条4转动,链条4通过翻肥杆5和通气管6翻动上下肥堆,并且由于从动链轮3位于主动链轮2的下方,链条4的运动讲带动翻肥管和通气管6上下翻动肥堆。在链条4带动翻肥杆5和通气管6由下向上翻动肥堆时,翻肥杆5和通气杆均可以拔开肥堆表面,肥堆在被拔开的过程中即可让菌丝暴露出来,通过观察窗104,结合通气管6和翻肥杆5表面的黑色,即可清楚的观察到是否产生了菌丝,方便操作工人查看肥堆内是否产生了菌丝。在肥堆发酵的过程中,还需要对肥堆进行曝氧处理。因此利用翻动时的动力,让通气管6顶动盖板103上下滑动,让空气中的氧气能够从开口101处进入到发酵罐1中,一边翻动肥堆一边对肥堆进行曝氧处理。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豆粕生物肥生产装置,包括发酵容器,发酵容器的侧壁上设有开口,开口上盖合有封闭开口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发酵容器内设有翻肥机构,翻肥机构包括链条、主动链轮、从动链轮、若干翻肥杆和若干通气管,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均位于发酵容器内且转动连接在发酵容器的侧壁上,从动链轮位于主动链轮的下方,链条连接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主动链轮上连接有驱动主动链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翻肥杆沿链条的长度方向分布,翻肥杆的一端固定在链条远离驱动装置的一侧上,翻肥杆与链条垂直,每根翻肥杆上均固定有所述通气管,通气管的两端均开口,通气管与翻肥杆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豆粕生物肥生产装置,包括发酵容器,发酵容器的侧壁上设有开口,开口上盖合有封闭开口的盖板,其特征在于:发酵容器内设有翻肥机构,翻肥机构包括链条、主动链轮、从动链轮、若干翻肥杆和若干通气管,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均位于发酵容器内且转动连接在发酵容器的侧壁上,从动链轮位于主动链轮的下方,链条连接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主动链轮上连接有驱动主动链轮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翻肥杆沿链条的长度方向分布,翻肥杆的一端固定在链条远离驱动装置的一侧上,翻肥杆与链条垂直,每根翻肥杆上均固定有所述通气管,通气管的两端均开口,通气管与翻肥杆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粕生物肥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转动到所述主动链轮的顶点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国英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铜梁三丰生物肥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