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依伦专利>正文

一种高度可调的体育教学用双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541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的体育教学用双杠,涉及教学领域,包括第一套杆、第二套杆、第三套杆、横杆、底座、夜光套、防滑保温圈、缓冲垫、滑块、镁粉盒、药品盒、门体和固定片,第一套杆与第二套杆通过螺纹连接,第二套杆与第三套杆通过螺纹连接,第三套杆与横杆通过螺纹连接,第一套杆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第一套杆的外壁中部设置有药品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不同数目的第二套杆来调节双杠的高度,使其能适应不同高度的学生,第三套杆的置物槽内可以放置预防疾病的中药包或驱蚊包,起到预防疾病和驱蚊的作用,通过移动第一套杆可以调整两个横杆之间的距离,再通过固定片上的固定孔和螺栓进行固定,使双杠适应不同的人群,舒适感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度可调的体育教学用双杠
本技术涉及教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度可调的体育教学用双杠。
技术介绍
双杠是健身体育项目之一,双杠多为金属的架子支撑两条平行的木头、塑胶或合成金属制成的杠。一套典型的双杠动作包括在支撑位置、倒立位置和挂臂位置的转换;练双杠对人体的好处主要有:增强上肢、肩带、胸部、腹部及背部肌群的力量和柔韧性、提高上肢关节的稳定性,改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大多数学校的操场内都设有双杠,供学生练习、锻炼使用。由于普通的双杠规格按成人进行设置的,对于一些体质较弱、身材较小的学生,起跳力度有限,难以轻易的将身体通过手臂支撑在双杠上,因此给学生的体育锻炼带来一定的不便。另外,由于双杠所在的地面通常较硬,学生跳下双杠时很容易伤到脚部。目前学校中的双杠一般固定在操场中的某一位置,操场上路灯较弱,行人常会碰到两个撑杆的端头,因此需要设置可起提醒作用的结构。同时中学生和非体育专业的学生体能毕竟不如体育类学生,常会因脱力从双杠上中途掉下,因此需要在双杠上设置可提供学生缓冲机会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度可调的体育教学用双杠,使得双杠高度可调,能适应不同高度的学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度可调的体育教学用双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杆(1)、第二套杆(2)、第三套杆(3)、横杆(4)、底座(5)、夜光套(6)、防滑保温圈(7)、缓冲垫(8)、滑块(9)、镁粉盒(10)、药品盒(11)、门体(12)和固定片(13),所述第一套杆(1)与所述第二套杆(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杆(2)与所述第三套杆(3)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套杆(3)与所述横杆(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杆(1)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一套杆(1)的外壁中部设置有所述药品盒(11),所述第一套杆(1)的外壁下部前后位置分别设置有所述固定片(13),所述第一套杆(1)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底座(5),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度可调的体育教学用双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套杆(1)、第二套杆(2)、第三套杆(3)、横杆(4)、底座(5)、夜光套(6)、防滑保温圈(7)、缓冲垫(8)、滑块(9)、镁粉盒(10)、药品盒(11)、门体(12)和固定片(13),所述第一套杆(1)与所述第二套杆(2)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杆(2)与所述第三套杆(3)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三套杆(3)与所述横杆(4)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杆(1)的顶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一套杆(1)的外壁中部设置有所述药品盒(11),所述第一套杆(1)的外壁下部前后位置分别设置有所述固定片(13),所述第一套杆(1)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底座(5),所述底座(5)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底座(5)的上方设置有所述缓冲垫(8),所述缓冲垫(8)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槽相对应的通孔,所述第一套杆(1)上部设置有所述第二套杆(2),所述第二套杆(2)的顶端开设有所述螺纹槽,所述第二套杆(2)的外壁中部设置有所述滑块(9),所述滑块(9)的右侧设置有所述镁粉盒(10),所述第二套杆(2)的底部设置有螺纹凸块,所述螺纹凸块与所述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依伦
申请(专利权)人:张依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