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热敷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281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3: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热敷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由中药袋及位于中药袋上侧的发热袋构成,所述中药袋内放置有外敷用中药,所述发热袋内放置有发热料,所述中药袋外缘设置有若干翻边,所述翻边翻转以盖覆在所述发热袋上侧,所述翻边处配合有固定夹以使翻边与发热袋外缘固定,所述中药袋的位于下侧的袋体设置有若干小孔以呈网状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热敷袋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药热敷袋。
技术介绍
跌打损伤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跌打损伤往往会造成软组织损伤、瘀血,且许多人都患有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使用中药外敷治疗上述病患的传统,数千年的治疗实践表明,中药外敷治疗上述病患的疗效斐然。现有中药外敷的方式多为将切碎捣烂后的中草药、加辅剂调匀成糊状的中药末直接外敷与患者皮肤上,但现有膏药外敷的方式下,中药本身携带热量较低,不能通过热量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等治疗效果较差;中药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带外敷完后需要进行清理,中药呈糊状或粉状容易散落,不便于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治疗效果的中药热敷袋。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热敷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由中药袋及位于中药袋上侧的发热袋构成,所述中药袋内放置有外敷用中药,所述发热袋内放置有发热料,所述中药袋外缘设置有若干翻边,所述翻边翻转以盖覆在所述发热袋上侧,所述翻边处配合有固定夹以使翻边与发热袋外缘固定,所述中药袋的位于下侧的袋体设置有若干小孔以呈网状结构。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中药热敷袋,通过中药袋与发热带配合,提高患者皮肤处温度以促进血液循环,以提高活血化瘀的,并促进患者对药物的吸收,以提高中药袋的治疗效果。通过将中药袋边缘处的翻边翻起,并通过固定夹实现中药袋与发热带的固定。翻边设置于中药袋上而不是设置于发热带上,能增加中药袋与患者皮肤的接触面积,提高治疗效果。中药袋内侧层为网状,便于患者对药物的吸收。其中,中药袋不是直接与发热袋固定的,中药袋可作为一次性使用物品,便于患者的使用;中药是放置于中药袋里的,直接丢弃中药袋以实现中药的清理。作为优选,所述发热袋上侧设置有保温袋,所述翻边翻转以盖覆于所述保温袋外缘上侧,所述翻边处配合有固定夹以使所述发热袋被限制在中药袋与保温袋之间。通过保温袋进行发热袋的保温,以提高本技术的使用时间。作为优选,所述中药袋包括用于放置外敷用中药的中药放置腔,所述发热袋包括位于外侧的发热袋固定部、位于内侧并具有发热料放置腔的发热料放置部,所述翻边翻转并盖覆于发热袋固定部上,所述固定夹夹住翻边与发热带固定部以使所述中药袋与所述发热袋固定。其中,发热料放置部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发热袋固定部,或发热袋固定部呈环形以围合发热料放置部。作为优选,所述袋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可相互连接的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中药袋或发热袋或固定夹相固定,所述连接件为魔术贴或绑带或固定绳或织带连接扣。上述设置便于本技术中药热敷袋与患者的固定。作为优选,所述袋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可相互连接的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保温袋相固定,所述连接件为魔术贴或绑带或固定绳或织带连接扣。上述设置便于本技术中药热敷袋与患者的固定。作为优选,所述中药放置腔由若干中药放置腔单体构成,每个中药放置腔单体内均放置有若干个具有外敷用中药的药包。药包可作为一次性使用物品,便于患者的使用;中药是放置于药包里的,直接丢弃药袋以实现中药的清理。作为优选,所述发热料放置腔由若干发热料放置腔单体构成,每个发热料放置腔单体内均放置有若干个具有发热料的料包。作为优选,所述中药袋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药包的中药袋开口,所述中药袋开口处设有中药袋开口封闭件,所述中药袋开口封闭件为纽扣或按扣或魔术贴或拉链。作为优选,所述发热料放置部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料包的热料放置部开口,所述发热料放置部开口处设有发热料放置部封闭件,所述发热料放置部封闭件为纽扣或按扣或魔术贴或拉链。作为优选,所述发热料为蜡。将蜡加热后以作发热料,结合蜡疗和中药外敷提高对患者病患的治疗效果。本技术具有能提高中药敷疗效果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中药热敷袋,包括袋体,袋体由中药袋1、位于中药袋1上侧的发热袋2、位于发热袋2上侧的保温袋3构成,中药袋内放置有具有外敷用中药的药包11,发热袋2内放置有具有发热料的料包21,中药袋1左右侧外缘均设置有一条翻边12,翻边12翻转以盖覆在保温袋3外缘上侧,翻边12处配合有固定夹4以使翻边12与发热带2外缘及保温袋3外缘固定,并使发热袋2被限制在中药袋1与保温袋3之间,中药袋1的位于下侧的袋体设置有若干小孔以呈网状结构。其中,本技术的固定夹呈U字形,本技术固定夹的结构与U形发卡结构相同;其中本技术还可选择其它类型的夹子。中药袋1包括用于放置外敷用中药的中药放置腔,发热袋2包括位于外侧的发热袋固定部22、位于内侧并具有发热料放置腔的发热料放置部23,翻边12翻转并盖覆于保温袋3外缘上,固定夹4夹住翻边12与发热带固定部22及保温袋3外缘,以使中药袋1、发热袋2与保温袋3三者固定。袋体的左右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可相互连接的若干连接件,连接件5与保温袋3相固定,连接件5为魔术贴或绑带或固定绳或织带连接扣。中药袋1的中药放置腔由若干中药放置腔单体构成,每个中药放置腔单体内均放置有一个药包11。发热料放置腔由若干发热料放置腔单体构成,每个发热料放置腔单体内均放置有一个料包,其中,发热料为蜡。中药袋1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药袋的中药袋开口,中药袋开口处设有中药袋开口封闭件,中药袋开口封闭件为纽扣或按扣或魔术贴或拉链;其中中药袋开口设置于中药袋1上侧的袋体上。根发热料放置部23形成有用于放置料包21的热料放置部开口,发热料放置部开口处设有发热料放置部封闭件,发热料放置部封闭件为纽扣或按扣或魔术贴或拉链。进行本技术的使用时,将药包放置于中药袋内,将料包放置于发热袋内,随后将中药袋、发热袋和保温袋三者由下至上层叠设置,将中药袋两端的翻边翻动,以使翻边远离中药袋的一端翻转至保温袋上侧,最后通过固定夹夹住中药袋的翻边、发热袋的发热袋固定部和保温袋的外缘,以实现中药袋、发热袋和保温袋三者的固定。将组装好的本技术中药热敷袋放置于患者待敷处,比如腿上,通过左右两侧的连接件互相连接以将本技术中药热敷袋固定在患者腿上。待敷完后,取出药包和料包,一次性的药包可以丢弃,将中药袋拆卸并清洗以待下次使用。本技术具有能提高中药敷疗效果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热敷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由中药袋及位于中药袋上侧的发热袋构成,所述中药袋内放置有外敷用中药,所述发热袋内放置有发热料,所述中药袋外缘设置有若干翻边,所述翻边翻转以盖覆在所述发热袋上侧,所述翻边处配合有固定夹以使翻边与发热袋外缘固定,所述中药袋的位于下侧的袋体设置有若干小孔以呈网状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热敷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由中药袋及位于中药袋上侧的发热袋构成,所述中药袋内放置有外敷用中药,所述发热袋内放置有发热料,所述中药袋外缘设置有若干翻边,所述翻边翻转以盖覆在所述发热袋上侧,所述翻边处配合有固定夹以使翻边与发热袋外缘固定,所述中药袋的位于下侧的袋体设置有若干小孔以呈网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热敷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袋上侧设置有保温袋,所述翻边翻转以盖覆于所述保温袋外缘上侧,所述翻边处配合有固定夹以使所述发热袋被限制在中药袋与保温袋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中药热敷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袋包括用于放置外敷用中药的中药放置腔,所述发热袋包括位于外侧的发热袋固定部、位于内侧并具有发热料放置腔的发热料放置部,所述翻边翻转并盖覆于发热袋固定部上,所述固定夹夹住翻边与发热带固定部以使所述中药袋与所述发热袋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热敷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可相互连接的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中药袋或发热袋或固定夹相固定,所述连接件为魔术贴或绑带或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虹代静赵秀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