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显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241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显像仪。其中:支撑台的上端面上固定的设置有透明观察台;透明观察台的下端面上安装有均匀分布的下红外光源;所述的支撑台的右侧与立杆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立杆的上端与横板的右端固定相连;所述的横板的下端面上固定的安装有上红外光源、红外摄像机、投影仪;所述的红外光源、红外摄像机、投影仪均位于透明观察台的上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显像仪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血管显像仪。
技术介绍
在临床医学中经常会遇到静脉输液之类的护理项目,静脉穿刺是医院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传统操作完全依靠医护人员的经验,通过绑扎手臂使血管突出,靠手指弹摸和直接目视判断血管位置。但是在现实治疗过程中,体胖者,小孩和老人的血管都是非常不好找的,这对于护士扎针来说就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有时候也难免会出现差错,使患者遭受到多次扎针的痛苦,同时,也降低了护士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影响医患关系。这类人员常见的,目前已经存在血管显像仪,其能够将检测者的血管信息通过成像机构放大显示,用于辅助治疗,但是这种设备上的检测台需要与不同的患者皮肤接触,容易滋生细菌,需要频繁的人工擦拭,非常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血管显像仪,使得达到无需人工擦拭消毒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血管显像仪,包括:支撑台、上红外光源、横板、红外摄像机、投影仪、立杆、透明观察台、蓄液箱、进液口、第一滚柱、喷头、清洁布层、导管、连杆、套筒、传动轴、摆动马达、圆筒、液体泵、空腔、下红外光源、第二滚柱;其中:支撑台的上端面上固定的设置有透明观察台;透明观察台的下端面上安装有均匀分布的下红外光源;所述的支撑台的右侧与立杆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立杆的上端与横板的右端固定相连;所述的横板的下端面上固定的安装有上红外光源、红外摄像机、投影仪;所述的红外光源、红外摄像机、投影仪均位于透明观察台的上部;所述的支撑台的前端面与蓄液箱的一侧固定相连;所述的蓄液箱的左侧外壁上开设有一个进液口;所述的蓄液箱内安装有一个圆筒;所述的圆筒内安装有一个摆动马达;所述的圆筒将摆动马达与蓄液箱内的空腔完全隔开;所述的传动轴的一端与摆动马达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所述的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空腔的上部外壳置于蓄液箱的外部;所述的套筒套在传动轴上,且与传动轴通过螺栓固定相连;一根连杆的一端与套筒的外壁固定相连,上述的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滚柱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一滚柱的一侧固定的安装有一个喷头;所述的喷头通过导管与液体泵相连;所述的液体泵固定的安装在空腔的底部;所述的另一根连杆的一端与套筒的外壁固定相连,上述的连杆剩下的一端与第二滚柱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二滚柱、第一滚柱均位于同一个水平面;所述的第二滚柱、第一滚柱的外壁上均缠绕有一层清洁布层。一种血管显像仪,其中:所述的红外摄像机、投影仪分别与同一个控制器电性相连。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蓄液箱、第二滚柱、第一滚柱、清洁布层实现了无需人工擦拭消毒透明观察台的目的,本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维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摆动马达的位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滚柱的位置示意图;附图说明:支撑台1、上红外光源2、横板3、红外摄像机4、投影仪5、立杆6、透明观察台7、蓄液箱8、进液口9、第一滚柱10、喷头11、清洁布层12、导管13、连杆14、套筒15、传动轴16、摆动马达17、圆筒18、液体泵19、空腔20、下红外光源21、第二滚柱23。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血管显像仪,包括:支撑台1、上红外光源2、横板3、红外摄像机4、投影仪5、立杆6、透明观察台7、蓄液箱8、进液口9、第一滚柱10、喷头11、清洁布层12、导管13、连杆14、套筒15、传动轴16、摆动马达17、圆筒18、液体泵19、空腔20、下红外光源21、第二滚柱23;其中:支撑台1的上端面上固定的设置有透明观察台7;透明观察台7的下端面上安装有均匀分布的下红外光源21;所述的支撑台1的右侧与立杆6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立杆6的上端与横板3的右端固定相连;所述的横板3的下端面上固定的安装有上红外光源2、红外摄像机4、投影仪5;所述的红外光源2、红外摄像机4、投影仪5均位于透明观察台7的上部;所述的支撑台1的前端面与蓄液箱8的一侧固定相连;所述的蓄液箱8的左侧外壁上开设有一个进液口9;所述的蓄液箱8内安装有一个圆筒18;所述的圆筒18内安装有一个摆动马达17;所述的圆筒18将摆动马达17与蓄液箱8内的空腔20完全隔开;所述的传动轴16的一端与摆动马达17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所述的传动轴16的另一端穿过空腔20的上部外壳置于蓄液箱8的外部;所述的套筒15套在传动轴16上,且与传动轴16通过螺栓固定相连;一根连杆14的一端与套筒15的外壁固定相连,上述的连杆14的另一端与第一滚柱10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一滚柱10的一侧固定的安装有一个喷头11;所述的喷头11通过导管13与液体泵19相连;所述的液体泵19固定的安装在空腔20的底部;所述的另一根连杆14的一端与套筒15的外壁固定相连,上述的连杆14剩下的一端与第二滚柱23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二滚柱23、第一滚柱10均位于同一个水平面;所述的第二滚柱23、第一滚柱10的外壁上均缠绕有一层清洁布层12。实施例2、一种血管显像仪,其中:所述的红外摄像机4、投影仪5分别与同一个控制器电性相连。其余同实施例1。工作原理:患者将手放置在透明观察台7上,上红外光源2、下红外光源21同时通电开启,红外摄像机4正对着患者的手,获取红外影像资料,上述的资料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通过内置的模块与程序进行图像的处理之后,再经过数据线传递给投影仪5,投影仪5将控制器处理之后的影像投影到患者的手上,上述的控制器还可以连接到一个显示器,通过显示器直接观察红外摄像机4获取的影像数据,上述的控制器还可以通过数据线连接到远程的主机上,以此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共享,当然也可以不用控制器,直接通过数据线将红外摄像机4、投影仪5连接起来,投影仪5直接将红外摄像机4获取的图像投影在患者的手上;所述的摆动马达17导入压力流体时候开始控制传动轴16、两个连杆14、套筒15在一定的角度来回摆动;两个缠绕有清洁布层12的第二滚柱23、第一滚柱10均与透明观察台7紧密接触,并且在透明观察台7上来回摆动,并擦拭透明观察台7;设置的液体泵19开启,空腔20内注入酒精,液体泵19将酒精经过导管13、喷头11喷在透明观察台7上,然后第二滚柱23摆动过来并擦拭;第二滚柱23、第一滚柱10之间成一定的角度;上述的摆动马达17可以用一个电机替代,通过加装一个控制电机转动的驱动芯片,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与转动的角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显像仪,包括:支撑台、上红外光源、横板、红外摄像机、投影仪、立杆、透明观察台、蓄液箱、进液口、第一滚柱、喷头、清洁布层、导管、连杆、套筒、传动轴、摆动马达、圆筒、液体泵、空腔、下红外光源、第二滚柱;其特征在于:支撑台的上端面上固定的设置有透明观察台;透明观察台的下端面上安装有均匀分布的下红外光源;所述的支撑台的右侧与立杆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立杆的上端与横板的右端固定相连;所述的横板的下端面上固定的安装有上红外光源、红外摄像机、投影仪;所述的红外光源、红外摄像机、投影仪均位于透明观察台的上部;所述的支撑台的前端面与蓄液箱的一侧固定相连;所述的蓄液箱的左侧外壁上开设有一个进液口;所述的蓄液箱内安装有一个圆筒;所述的圆筒内安装有一个摆动马达;所述的圆筒将摆动马达与蓄液箱内的空腔完全隔开;所述的传动轴的一端与摆动马达的动力输出端相连;所述的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空腔的上部外壳置于蓄液箱的外部;所述的套筒套在传动轴上,且与传动轴通过螺栓固定相连;一根连杆的一端与套筒的外壁固定相连,上述的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滚柱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一滚柱的一侧固定的安装有一个喷头;所述的喷头通过导管与液体泵相连;所述的液体泵固定的安装在空腔的底部;所述的另一根连杆的一端与套筒的外壁固定相连,上述的连杆剩下的一端与第二滚柱的一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第二滚柱、第一滚柱均位于同一个水平面;所述的第二滚柱、第一滚柱的外壁上均缠绕有一层清洁布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显像仪,包括:支撑台、上红外光源、横板、红外摄像机、投影仪、立杆、透明观察台、蓄液箱、进液口、第一滚柱、喷头、清洁布层、导管、连杆、套筒、传动轴、摆动马达、圆筒、液体泵、空腔、下红外光源、第二滚柱;其特征在于:支撑台的上端面上固定的设置有透明观察台;透明观察台的下端面上安装有均匀分布的下红外光源;所述的支撑台的右侧与立杆的下端固定相连;所述的立杆的上端与横板的右端固定相连;所述的横板的下端面上固定的安装有上红外光源、红外摄像机、投影仪;所述的红外光源、红外摄像机、投影仪均位于透明观察台的上部;所述的支撑台的前端面与蓄液箱的一侧固定相连;所述的蓄液箱的左侧外壁上开设有一个进液口;所述的蓄液箱内安装有一个圆筒;所述的圆筒内安装有一个摆动马达;所述的圆筒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吕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洋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