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暑降温安全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7107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暑降温安全帽,包括帽体、布风管和控制盒,所述帽体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固定有吹风机,所述吹风机的进气端通出所述帽体的外侧,所述吹风机的出气端通向所述帽体的内侧;所述布风管与所述吹风机的出气端相连接,所述布风管沿着所述帽体的内侧壁呈圈状分布,所述布风管的下侧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吹风孔,所述吹风孔的朝向与所述帽体的内侧壁的切面呈0‑30°夹角;所述控制盒设置在所述帽体的外侧,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电池和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暑降温安全帽可防止吹入安全帽内的空气直接吹向工作人员头部,同时不影响安全帽内的降温换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暑降温安全帽
本技术属于施工安全防护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暑降温安全帽。
技术介绍
现有的防暑降温安全帽都是使用风扇等制冷装置往安全帽内吹风进行降温,而吹风机长时间直接吹向人的体头部会使人产生头痛等不适症状,不利于工作人员身体健康。还有些防暑降温安全帽是采用半导体制冷芯片进行降温,半导体制冷芯片在安全帽内降温时容易产生冷凝水滴,低温的冷凝水会滴到工作人员头部,也会造成工作人员身体不适,不利于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暑降温安全帽,可防止吹入安全帽内的空气直接吹向工作人员头部,同时不影响安全帽内的降温换热。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一种防暑降温安全帽,包括帽体、布风管和控制盒,所述帽体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内固定有吹风机,所述吹风机的进气端通出所述帽体的外侧,所述吹风机的出气端通向所述帽体的内侧;所述布风管与所述吹风机的出气端相连接,所述布风管沿着所述帽体的内侧壁呈圈状分布,所述布风管的下侧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吹风孔,所述吹风孔的朝向与所述帽体的内侧壁的切面呈0-30°夹角;所述控制盒设置在所述帽体的外侧,所述控制盒内设置有电池和控制开关。根据本技术的防暑降温安全帽,帽体外侧的空气被吹风机从进气端吸入后从出气端吹入布风管内,最后从布风管上的多个吹风孔均匀吹出,由于吹风孔的朝向与帽体的内侧壁的切面呈0-30°夹角,所以从吹风孔吹出的气流不会直接吹向人的头部,而是沿着人的头部切向流动,最后从帽体的下边沿流出,既不影响安全帽内的降温换热,也不会对人造成不适。设置在帽体的外侧的控制盒内设置有电池,专为吹风机供电,控制开关可控制吹风机的启动与停止。作为优选的,所述吹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通风口上设置有网盖。根据本技术的防暑降温安全帽,离心风机的进气端可从通风口吸入气流,并从其出气端流出,其风力较大,可保证气流从布风管上的每个吹风孔均匀流出。通风口上设置的网盖具有过滤作用,可防止离心风机将杂物吸入内部。作为优选的,所述布风管为环形圈,所述吹风机位于所述布风管的外侧,所述布风管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吹风机的出气端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防暑降温安全帽,布风管为环形圈时,布风管整体环向固定在帽体的侧壁上,吹风机通过出气端与布风管的外侧的连接口连接,从布风管上的吹风孔中吹出的气流沿着帽体的内侧壁发散流向帽体的下边沿。作为优选的,所述布风管为半径逐渐增大的螺旋圈,所述布风管的内端与所述吹风机的出气端相连接,所述布风管的外端为盲端。根据本技术的防暑降温安全帽,布风管为螺旋圈时,其两端分别为不相接的内端和外端,吹风机位于安全帽的顶部,布风管的内端直接与吹风机的出气端相连接,布风管的外端为盲端,吹风机往布风管内吹气时,气流从布风管上的吹风孔中吹出后沿着帽体的内侧壁呈螺旋状流向帽体的下边沿。作为优选的,所述控制盒上还设置有调速开关。根据本技术的防暑降温安全帽,控制盒上的调速开关可控制吹风机的转速大小,以此控制降温气流大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防暑降温安全帽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吹风机与布风管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防暑降温安全帽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吹风机与布风管的分布结构示意图。在以上图中:1帽体;101通风口;102网盖;2吹风机;3布风管;301吹风孔;4控制盒。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4,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防暑降温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帽体1、布风管3和控制盒44,所述帽体1上设置有通风口101,所述通风口101内固定有吹风机2,所述吹风机2的进气端通出所述帽体1的外侧,所述吹风机2的出气端通向所述帽体1的内侧;所述布风管3与所述吹风机2的出气端相连接,所述布风管3沿着所述帽体1的内侧壁呈圈状分布,所述布风管3的下侧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吹风孔301,所述吹风孔301的朝向与所述帽体1的内侧壁的切面呈0-30°夹角;所述控制盒44设置在所述帽体1的外侧,所述控制盒44内设置有电池和控制开关。在以上实施例中,帽体1外侧的空气被吹风机2从进气端吸入后从出气端吹入布风管3内,最后从布风管3上的多个吹风孔301均匀吹出,由于吹风孔301的朝向与帽体1的内侧壁的切面呈0-30°夹角,所以从吹风孔301吹出的气流不会直接吹向人的头部,而是沿着人的头部切向流动,最后从帽体1的下边沿流出,既不影响安全帽内的降温换热,也不会对人造成不适。设置在帽体1的外侧的控制盒44内设置有电池,专为吹风机2供电,控制开关可控制吹风机2的启动与停止。参考图1和图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吹风机2为离心风机,所述通风口101上设置有网盖102。在以上实施例中,离心风机的进气端可从通风口101吸入气流,并从其出气端流出,其风力较大,可保证气流从布风管3上的每个吹风孔301均匀流出。通风口101上设置的网盖102具有过滤作用,可防止离心风机将杂物吸入内部。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布风管3为环形圈,所述吹风机2位于所述布风管3的外侧,所述布风管3的一侧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与所述吹风机2的出气端相连接。在以上实施例中,布风管3为环形圈时,布风管3整体环向固定在帽体1的侧壁上,吹风机2通过出气端与布风管3的外侧的连接口连接,从布风管3上的吹风孔301中吹出的气流沿着帽体1的内侧壁发散流向帽体1的下边沿。参考图3和图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布风管3为半径逐渐增大的螺旋圈,所述布风管3的内端与所述吹风机2的出气端相连接,所述布风管3的外端为盲端。在以上实施例中,布风管3为螺旋圈时,其两端分别为不相接的内端和外端,吹风机2位于安全帽的顶部,布风管3的内端直接与吹风机2的出气端相连接,布风管3的外端为盲端,吹风机2往布风管3内吹气时,气流从布风管3上的吹风孔301中吹出后沿着帽体1的内侧壁呈螺旋状流向帽体1的下边沿。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盒44上还设置有调速开关。在以上实施例中,控制盒44上的调速开关可控制吹风机2的转速大小,以此控制降温气流大小。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暑降温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帽体(1),所述帽体(1)上设置有通风口(101),所述通风口(101)内固定有吹风机(2),所述吹风机(2)的进气端通出所述帽体(1)的外侧,所述吹风机(2)的出气端通向所述帽体(1)的内侧;布风管(3),所述布风管(3)与所述吹风机(2)的出气端相连接,所述布风管(3)沿着所述帽体(1)的内侧壁呈圈状分布,所述布风管(3)的下侧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吹风孔(301),所述吹风孔(301)的朝向与所述帽体(1)的内侧壁的切面呈0‑30°夹角;控制盒(4),所述控制盒(4)设置在所述帽体(1)的外侧,所述控制盒(4)内设置有电池和控制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暑降温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帽体(1),所述帽体(1)上设置有通风口(101),所述通风口(101)内固定有吹风机(2),所述吹风机(2)的进气端通出所述帽体(1)的外侧,所述吹风机(2)的出气端通向所述帽体(1)的内侧;布风管(3),所述布风管(3)与所述吹风机(2)的出气端相连接,所述布风管(3)沿着所述帽体(1)的内侧壁呈圈状分布,所述布风管(3)的下侧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吹风孔(301),所述吹风孔(301)的朝向与所述帽体(1)的内侧壁的切面呈0-30°夹角;控制盒(4),所述控制盒(4)设置在所述帽体(1)的外侧,所述控制盒(4)内设置有电池和控制开关。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六甲冯南战周艺环南佰锦董思思王建伟贺晓辉李倩何伟儒张建辉黄权李曼娜杨晓宏赵江白永彦窦娟王润荣卢广超张邹林李玢高明郝丹丹李晋罗肖邦刘航李晖洪广燕李永红成茹蔡明陈敏但琛吴俊峰冯宇豪朱保华张涛郑薇宋宁齐心张磊赵妍黄方席洁聂士朝左楠闫云松李新成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咸阳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