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负压隔离头罩,涉及传染病救治及转运领域,包括头罩、半身罩衣、排气软管和排风过滤系统,所述头罩设置于所述半身罩衣上方并与所述半身罩衣气密性连接,所述头罩通过所述排气软管与所述排风过滤系统连接,所述头罩顶部设置有单向进气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负压隔离头罩,供传染病员使用且不妨碍传染病员的自由行动,保证穿戴者头部和脖颈处活动正常不受限,排风过滤系统体积小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隔离头罩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染病救治及转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负压隔离头罩。
技术介绍
SARS和埃博拉等烈性传染病的爆发给一线救治人员带来了很大的风险。目前人们研制了正压生物防护服和正压生物防护头罩用于保护接触烈性传染病员的救治人员、医护人员和研究人员。但是如何防止烈性传染病感染人员不向环境中释放烈性病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负压隔离头罩可维持头罩内一个稳定的负压环境,当传染病患者佩戴后可有效防止其产生的携带烈性病原的气溶胶向周围环境扩散,这对于传染病员的安全转移非常重要。专利ZL201110082388.0公开一种传染病员负压隔离式充气担架,描述了一种具有拱形气囊式舱盖和气囊式舱底通过防水拉链构成的密闭舱体。其在担架的功能上集成了负压及通风等功能,多用于无法行走的传染病员的转移或转运。当病人位于其中时,需要健康人员对其进行搬运,而负压隔离头罩更适用于健康可自理的传染病患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压隔离头罩,供传染病员使用且不妨碍传染病员的自由行动,保证穿戴者头部和脖颈处活动正常不受限,排风过滤系统体积小便于携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压隔离头罩,包括头罩、半身罩衣、排气软管和排风过滤系统,所述头罩设置于所述半身罩衣上方并与所述半身罩衣气密性连接,所述头罩通过所述排气软管与所述排风过滤系统连接,所述头罩顶部设置有单向进气阀。优选地,所述半身罩衣前部设置有拉链,所述半身罩衣的手臂处和腰部设置有系带,所述系带用于将手臂处和腰部扎紧。优选地,所述头罩为TPU透明膜头罩或PVC透明膜头罩,所述头罩前部为透明视窗,所述头罩后部和侧部设置有用于撑起所述头罩的充气支撑条。优选地,所述头罩为硬质透明膜头罩。优选地,所述排风过滤系统包括动力排风装置和空气过滤器,所述动力排风装置与所述空气过滤器连接,所述空气过滤器与所述排气软管连接。优选地,所述动力排风装置通过螺纹接口与所述空气过滤器连接,所述螺纹接口处设置有密封垫圈。优选地,所述动力排风装置内部固定有控制系统、电池和风机,所述电池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风机电连接。优选地,所述动力排风装置外部设置有操作面板和电源充电接口,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源充电接口连接,所述操作面板上设置有防水开关、风量调节按钮、电池电量显示LED指示灯、低电量蜂鸣报警器和低风量蜂鸣报警器且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优选地,所述动力排风装置上连接有腰带。优选地,所述腰带为防水材质腰带。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头罩设置于半身罩衣上方并与半身罩衣气密性连接,头罩通过排气软管与排风过滤系统连接,排风过滤系统将负压头罩内的污染空气过滤排出到大气中,避免病原向外扩散,供传染病员使用且不妨碍传染病员的自由行动,保证穿戴者头部和脖颈处活动正常不受限。2)本专利技术中头罩部分采用柔软的TPU透明膜、PVC透明膜或硬质透明膜作为头罩的材质,当采用柔软的TPU透明膜或PVC透明膜时,高频热合加工确保气密性,采用充气支撑条的结构作为支撑,可以确保人员穿戴的舒适性及安全性;当采用硬质透明膜时,这样可以省去充气支撑结构,简化头罩的结构。3)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半身罩衣的形式,半身罩衣采用柔软的防水材料,半身罩衣上部连接头罩部分的脖颈处,下部通过在腰部和手臂处采用系带的形式系紧,既能保证穿戴者头部和脖颈处活动正常不受限,又能保证一个半密闭的空间。4)本专利技术中排风过滤系统将控制系统、电源、风机及空气过滤器集成在一起,动力排风装置结构小巧进而便于携带,通过采用高性能且体积小的电源和风机、集成电路巧妙的设计,以及内部结构的合理设置,实现排风过滤系统输出稳定的负压,且噪音不高于80dB(A)。5)本专利技术中排风过滤系统为独立的一个装置,可以与负压隔离头罩配合使用,也可以与负压面具配合使用,当排风过滤系统与头罩配合使用时,将排风过滤系统固定于腰带或背包上,当传染病员使用时可将腰带系于腰间,此时传染病员可以穿戴好负压隔离头罩自由行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负压隔离头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图4为图1的俯视图;图5为排风过滤系统的外观示意图;图6为排风过滤系统的控制系统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头罩;2、半身罩衣;3、排气软管;4、空气过滤器;5、动力排风装置;6、腰带;7、单向进气阀;8、系带;9、充气支撑条;10、操作面板;11、电源充电接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负压隔离头罩,包括头罩1、半身罩衣2、排气软管3和排风过滤系统,头罩1设置于半身罩衣2上方并与半身罩衣2气密性连接,头罩1通过排气软管3与排风过滤系统连接,头罩1顶部设置有单向进气阀7。排风过滤系统包括动力排风装置5和空气过滤器4,动力排风装置5与空气过滤器4连接。头罩1的颈后部通过穿板的方式与排气软管3相连,排气软管3一端连接头罩1,另一端与空气过滤器4相连。头罩1为TPU透明膜头罩或PVC透明膜头罩,头罩1前部为透明视窗,头罩1后部和侧部设置有用于撑起头罩1的充气支撑条9,充气支撑条9是由TPU透明膜充气条高频热合而成,当头罩1内为负压时,其起到支撑作用,确保头罩1不变形。当头罩1采用柔软的TPU透明膜或PVC透明膜时,通过高频热合加工确保气密性,采用充气支撑条9的结构作为支撑,可以确保人员穿戴的舒适性及安全性。于另一实施例中,头罩1采用硬质透明膜制成,这样可以省去充气支撑结构,简化头罩1的结构。半身罩衣2由柔软舒适的防水材料高频热合而成,其与头罩1的颈部高频热合相连。半身罩衣2前部设置有拉链,半身罩衣2的手臂处和腰部设置有系带8,系带8用于将手臂处和腰部扎紧,这样既能保证穿戴者头部和脖颈处活动正常不受限,又能保证一个半密闭的空间。头罩1顶部的单向进气阀7通过高频的热合的方式固定,当负压隔离头罩内部的负压值过大时,单向进气阀7的阀门打开,自动进气,以调节负压隔离头罩内的负压。动力排风装置5上连接有腰带6,腰带6为防水材质腰带。动力排风装置5可通过背包或腰带6固定在佩戴者后背处或后腰处,当采用背包固定时,优选双肩背包进行固定。可见,本实施例中排风过滤系统为独立的一个装置,可以与负压隔离头罩配合使用,也可以与负压面具配合使用,当排风过滤系统与头罩配合时,传染病员通过将腰带6系于腰间进而固定好排风过滤系统,此时传染病员可以穿戴好负压隔离头罩自由行动。动力排风装置5外部是硬质外壳,其上方通过螺纹接口与空气过滤器4连接,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隔离头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罩、半身罩衣、排气软管和排风过滤系统,所述头罩设置于所述半身罩衣上方并与所述半身罩衣气密性连接,所述头罩通过所述排气软管与所述排风过滤系统连接,所述头罩顶部设置有单向进气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隔离头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头罩、半身罩衣、排气软管和排风过滤系统,所述头罩设置于所述半身罩衣上方并与所述半身罩衣气密性连接,所述头罩通过所述排气软管与所述排风过滤系统连接,所述头罩顶部设置有单向进气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隔离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身罩衣前部设置有拉链,所述半身罩衣的手臂处和腰部设置有系带,所述系带用于将手臂处和腰部扎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隔离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罩为TPU透明膜头罩或PVC透明膜头罩,所述头罩前部为透明视窗,所述头罩后部和侧部设置有用于撑起所述头罩的充气支撑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隔离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罩为硬质透明膜头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隔离头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过滤系统包括动力排风装置和空气过滤器,所述动力排风装置与所述空气过滤器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丽梅,吴金辉,张金明,衣颖,张恩雷,祁建城,
申请(专利权)人: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