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牙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952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9 0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牙膏,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0‑14份保湿剂、2‑6份没药、0.4‑0.6份三七、1‑3份白附子、0.4‑0.6份羧甲基壳聚糖、8‑12份摩擦剂、0.4‑0.6份甜味剂、4‑6份发泡剂、3‑5份增稠剂、18‑22份去离子水、5‑10份杜鹃花酸、5‑10份白菊花、1‑3份乳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牙膏使用后,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在牙膏组份中,由于将杜鹃花酸、白菊花、乳香和没药按比例进行组合,对于防止龋齿具有明显的效果,并且使用过程中对身体没有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牙膏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口腔用品,具体涉及一种抗菌牙膏。
技术介绍
龋齿(dentalcaries)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开始在牙冠,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齿是小儿常见的多发病,乳牙患龋率高峰约在5岁左右,恒牙患龋率约在15岁左右。根据上海市1981年调查材料,在15059名幼儿园儿童和中小学学生中乳牙患龋人数为8523人,乳牙患龋率为56.62%。4岁时患龋率达65.92%,9岁为83.57%。据1983年北京地区对中小学生的调查,城郊区7岁儿童恒牙患龋率平均为48.88%,12岁为67.29%,17岁为73.61%。一般农村较城市人口恒牙患龋为低。资料表明城市人口恒牙患龋率平均为63.65%,平均龋牙数为1.67颗;农业人口患龋率为55.67%,平均龋牙数1.27颗。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条件有别,患龋情况也有差别。因此,防龋工作应从牙齿一萌出就开始。龋齿是细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龋齿的继发感染可以形成病灶(focalinfection),致成或加得关节炎、心骨膜炎、慢性肾为和多种眼病等全身其他疾病。龋齿是多因素疾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细菌、饮食、牙和唾液,三者相互关联,缺少一个方面都不能发生龋齿。当前学者们认为唾液作为牙齿的外环境,是重要影响龋病的因素。细菌:龋齿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由于细菌在龋病发病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近年来国际上公认龋病是细菌病致龋的细菌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是某些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这些细菌与唾液中的粘蛋白和食物残屑混合在一起,牢固地粘附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这种粘合物叫作牙菌斑或菌斑(dentalplaque)。菌斑中的大量细菌产酸,造成菌斑下面的釉质表面脱钙、溶解。临床调查证明口腔中菌斑多的儿童龋齿也多。饮食:在龋齿形成过程中,饮食是细菌的重要作用物。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糖,这些物质既供给菌斑中细菌生活和活动能量,又通过细菌代谢作用使糖酵解产生有机酸,酸长期滞留在牙齿表面和窝沟中,使釉质脱矿破坏,继之某些细菌又使蛋白质溶解形成龋洞。致龋的糖类很多,最主要的是蔗糖。牙齿发育时期,营养决定牙齿组织的生化结构,钙化良好的牙齿抗龋性高。如果食物中含有的矿物盐类、主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钙、磷、维生素B1、D和氟等不足,牙齿的抗龋性就低,造成龋齿发病的条件。乳牙在胎儿期即已发生、发育和钙化,母新乳期的营养,对胎儿乳牙的发育虽然没有决定性影响,但加强母体营养仍对乳牙钙化有利的。除非母体患严重代谢障碍病或遗传病,一般乳牙不易受到严重影响。牙齿:牙齿的形态、结构和位置与龋齿发病有明显的关系。牙齿咬面的窝沟是发育过程中留下的缺陷,深窝沟内容易滞留细胞和食物残屑,而且不易清除掉,容易诱发龋齿。矿化不足,特别是钙化不足的牙齿,釉质和牙本质的致密度不高,抗龋性低,容易患龋齿。氟在牙齿矿化结构中的含量虽然很微少,但对增强牙齿的抗龋性很重要。牙齿中含适量氟就不易发生龋齿。乳牙和年轻恒牙的结构和钙化程度都还不够成熟,因此容易受致龋因素的影响,患龋率高。唾液是牙齿的外环境,起着缓冲、洗涤、抗蓖或抑菌等作用。量多而稀的唾液可以洗涤牙齿表面,减少细菌和食物残屑堆积。量少而稠的唾液易于滞留,助长菌斑形成和粘附在牙齿表面上。唾液的性质和成分影响其缓冲能力,也影响细菌的生活条件。为了防止龋齿的出现,一般都使用含氟的牙膏,牙膏的成分极为复杂,含有大量晶体粒及化学合成物质,例如发泡剂、摩擦剂、保湿剂、增稠剂、防腐剂等等,就固体不溶物而言,有磷酸氢钙、a-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碳酸盐(钙、镁)、滑石粉及无机增稠剂等,大部分均为化学成分,其中,摩擦剂选择二氧化硅,有含发泡剂和无发泡剂两种类型,都含有防腐剂,再添加氟化物,如氟化钠或单氟磷酸钠来达到防龋齿的效果,虽然有一定防蛀效果,但是氟元素通过口腔粘膜进入到人体内,从而导致氟中毒,轻者,出现氟斑牙,重者,会出现氟骨病等疾病。在日常正常的饮食中,已达到人体所需的微量氟的含量,再使用含氟牙膏,就超出日常所需氟含量。在刷牙时,不自觉的吞咽牙膏,日积月累,牙膏在他们的体内积聚,容易引起病变,故含氟的牙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有的牙膏抗菌的效果,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牙齿防龋效果好且安全可靠的抗菌牙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菌牙膏,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0-14份保湿剂、2-6份没药、0.4-0.6份三七、1-3份白附子、0.4-0.6份羧甲基壳聚糖、8-12份摩擦剂、0.4-0.6份甜味剂、4-6份发泡剂、3-5份增稠剂、18-22份去离子水、5-10份杜鹃花酸、5-10份白菊花、1-3份乳香。其中,杜鹃花酸对口腔内的各种需氧菌和厌氧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白菊花内含菊甙、氨基酸、黄酮类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乳香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鲍达乳香树、野乳香树等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活血止痛;没药为橄榄科植物地丁树或哈地丁树的干燥树脂,散瘀止痛,外用消肿生肌,外用治疮口久不收敛。进一步地,所述的磨砂剂是二氧化硅。进一步地,所述的增稠剂是羧甲基纤维素钠。进一步地,所述的保湿剂是山梨醇。进一步地,所述的甜味剂是从甜叶菊中精提的甜菊糖。进一步地,所述的发泡剂为月桂酰肌氨酸钠。进一步地,所述的牙膏,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2份保湿剂、10份摩擦剂、0.5份甜味剂、5份发泡剂、4份增稠剂、30份去离子水、7.5份杜鹃花酸、7.5份白菊花、2份乳香、4份没药、0.5份三七、2份白附子、0.5份羧甲基壳聚糖。本专利牙膏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分别将白菊花、乳香和没药进行烘干和粉碎;B、按比例称取杜鹃花酸、去离子水以及粉碎后的白菊花、乳香和没药,放入搅拌釜中;C、以900-1200r/min进行混合搅拌,分散均匀,搅拌釜中的温度控制在44-60℃,搅拌时间为120-140min,得搅拌混合物;D、再按比例将剩余的原料加入到上述的搅拌釜中,以2000-2400r/min进行混合搅拌,搅拌时间为10-20min;E、将搅拌混合物在0.06-0.08MPa的真空条件下,进行搅拌,直至成膏状,即得牙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的牙膏使用后,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在牙膏组份中,由于将杜鹃花酸、白菊花、乳香和没药按比例进行组合,对于防止龋齿具有明显的效果,并且使用过程中对身体没有损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抗菌牙膏,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2份保湿剂、10份摩擦剂、0.5份甜味剂、5份发泡剂、4份增稠剂、30份去离子水、7.5份杜鹃花酸、7.5份白菊花、2份乳香、4份没药、0.4份三七、1份白附子、0.4份羧甲基壳聚糖。所述的磨砂剂是二氧化硅,所述的增稠剂是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的保湿剂是山梨醇。将杜鹃花酸、白菊花、乳香和没药按比例进行组合,对防止牙齿腐蚀具有明显的效果,并且在刷牙时,不自觉的吞咽牙膏,日积月累,牙膏在他们的体内积聚,也不会引起病变,对身体没有损害。0.4份三七、1份白附子和0.4份羧甲基壳聚糖加入,对牙齿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对上述制得的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牙膏,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0‑14份保湿剂、2‑6份没药、0.4‑0.6份三七、1‑3份白附子、0.4‑0.6份羧甲基壳聚糖、8‑12份摩擦剂、0.4‑0.6份甜味剂、4‑6份发泡剂、3‑5份增稠剂、18‑22份去离子水、5‑10份杜鹃花酸、5‑10份白菊花、1‑3份乳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牙膏,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0-14份保湿剂、2-6份没药、0.4-0.6份三七、1-3份白附子、0.4-0.6份羧甲基壳聚糖、8-12份摩擦剂、0.4-0.6份甜味剂、4-6份发泡剂、3-5份增稠剂、18-22份去离子水、5-10份杜鹃花酸、5-10份白菊花、1-3份乳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牙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牙膏,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2份保湿剂、10份摩擦剂、0.5份甜味剂、5份发泡剂、4份增稠剂、30份去离子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渊泊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