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JT大功率管内匹配的共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6881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BJT大功率管内匹配的共基结构,所述BJT大功率管内匹配的共基结构包括输入匹配网络、输出匹配网络、正反馈电路、管芯芯片、功率管外壳引线电极;所述功率管外壳引线电极包括功率管外壳引线E极和功率管外壳引线C极,所述管芯芯片设有管芯芯片E级、管芯芯片B极和管芯芯片C极,所述功率管外壳引线E极与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管芯芯片B极与所述正反馈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正反馈电路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管芯芯片B极的基底内部设有孤岛,所述孤岛的上表面与所述基底的上表面齐平,所述孤岛的上表面与BJT的B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便于键合金丝与管芯芯片B极相连,减小了芯片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BJT大功率管内匹配的共基结构
在本专利技术涉及射频功率放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BJT大功率管内匹配的共基结构。微波BJT大功率器件及其电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又是国外限制我国的高技术产品。由于大功率器件本身具有很大的功耗,因此,设计高效率和高线性度的大功率器件成为目前功放设计的主要趋势。在大功率器件设计中加入内匹配网络,可使PCB上设计的匹配电路的阻抗变换更易实现。
技术介绍
由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BJT大功率管内匹配的共基结构,通过孤岛的设计,便于键合金丝与管芯芯片B极相连,减小了芯片的体积,芯片的功耗降低,灵敏度提高,成本降低。特别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BJT大功率管内匹配的共基结构,包括:输入匹配网络、输出匹配网络、正反馈电路、管芯芯片、功率管外壳引线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管外壳引线电极包括功率管外壳引线E极和功率管外壳引线C极,所述管芯芯片设有管芯芯片E级、管芯芯片B极和管芯芯片C极,所述功率管外壳引线E极与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出端与所述管芯芯片E极电性连接,功率管外壳引线C极与所述输出匹配网络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BJT大功率管内匹配的共基结构,包括:输入匹配网络、输出匹配网络、正反馈电路、管芯芯片、功率管外壳引线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管外壳引线电极包括功率管外壳引线E极和功率管外壳引线C极,所述管芯芯片设有管芯芯片E级、管芯芯片B极和管芯芯片C极,所述功率管外壳引线E极与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出端与所述管芯芯片E极电性连接,功率管外壳引线C极与所述输出匹配网络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出匹配网络的输入端与所述管芯芯片C极电性连接,所述管芯芯片B极与所述正反馈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正反馈电路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管芯芯片B极的基底内部设有孤岛,所述孤岛的上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BJT大功率管内匹配的共基结构,包括:输入匹配网络、输出匹配网络、正反馈电路、管芯芯片、功率管外壳引线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管外壳引线电极包括功率管外壳引线E极和功率管外壳引线C极,所述管芯芯片设有管芯芯片E级、管芯芯片B极和管芯芯片C极,所述功率管外壳引线E极与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出端与所述管芯芯片E极电性连接,功率管外壳引线C极与所述输出匹配网络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输出匹配网络的输入端与所述管芯芯片C极电性连接,所述管芯芯片B极与所述正反馈电路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正反馈电路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管芯芯片B极的基底内部设有孤岛,所述孤岛的上表面与所述基底的上表面齐平,所述孤岛的上表面与BJT的B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JT大功率管内匹配的共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匹配网络由管壳中的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和第一电感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BJT大功率管内匹配的共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出匹配网络由管壳中的第三电容C4和电感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BJT大功率管内匹配的共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兵黄昌清张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