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建筑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7668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1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建筑及其系统,包括建筑主体,所述建筑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所述第一光伏组件设置于建筑主体侧壁,所述第二光伏组件设置于建筑主体顶端,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一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第一光伏组件一侧底部,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外表面设置有扇叶,所述第二光伏组件两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设置于建筑主体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不仅可以达到对建筑外表面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而且还能对太阳所散发的光能进行利用,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从而达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建筑及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光伏建筑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应用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新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阵安装在建筑的围护结构外表面来提供电力。根据光伏方阵与建筑结合的方式不同,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如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顶等。在这两种方式中,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形式,特别是与建筑屋面的结合。由于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不占用额外的地面空间,是光伏发电系统在城市中广泛应用的最佳安装方式,因而倍受关注。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是BIPV的一种高级形式,它对光伏组件的要求较高。光伏组件不仅要满足光伏发电的功能要求同时还要兼顾建筑的基本功能要求。除了公共机构外,商业机构由于用电量较大,参与节能的意愿相对较高,而且具有资金优势,也应该优先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模式。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光伏建筑及其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建筑及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建筑,包括建筑主体,所述建筑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所述第一光伏组件设置于建筑主体侧壁,所述第二光伏组件设置于建筑主体顶端,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底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一端与建筑主体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一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于第一光伏组件一侧底部,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外表面设置有扇叶,所述第二光伏组件两侧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固定设置于建筑主体顶部,所述支架一侧表面设置有滑孔,所述滑孔贯穿支架,且延伸至支架另一侧,两侧所述滑孔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贯穿第二光伏组件,且沿至滑孔内,所述滑孔外壁设置有滑球,所述滑球固定设置于滑孔侧壁上,所述轴承与滑球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建筑主体顶部一侧设置有电器间,所述电器间设置于第二光伏组件一侧,所述电器间内设置有蓄电池。优选的,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均由多个光伏单元组成,所述光伏单元设置为凸透镜形状。优选的,所述建筑主体设置有多层,所述第一光伏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均匀分环绕分布于每层侧壁,所述第一光伏组件与水平面呈30°~45°倾斜角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光伏组件与地理位置呈南北走向设置,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呈圆柱形设置,所述第二光伏组件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二光伏组件均匀分布于建筑主体顶部。优选的,所述扇叶设置有6~12个,6~12个所述扇叶呈弧形阵列分布于第二光伏组件外表面,所述扇叶由透明玻璃材料构成。优选的,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外表面均设置有FRP采光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第一光伏组件、第二光伏组件、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和负载,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输出端端与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所述逆变器和蓄电池输入端均与控制器输出端连接,所述逆变器输出端与负载输入端连接。优选的,所述控制器、逆变器和蓄电池均设置于电器间内,所述负载设置为用户终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利用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的设置,有利于将太阳能所散发出的光能进行吸收,不仅有利于将建筑主体四周的光能进行收集利用,提高光能的利用率,还能对建筑主体外壁达到美观的作用,而圆柱状设置的第二光伏组件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多个扇叶在风能的作用下进行旋转,使第二光伏组件表面充分接触到光源,并且可以达到建筑主体顶部对光源进行反射的光进行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光能的转化率,而且所述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外表面均设置有FRP采光板,利用FRP采光板耐老化性、热稳定性、抗冲击性和自洁性能,减少了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因外界恶劣的自然环境而受到的影响,从而大大提高第一光伏组件和第二光伏组件的使用年限,而且本设备结构简单,使用安全,不仅可以达到对建筑外表面空间进行合理的利用,而且还能对太阳所散发的光能进行利用,减少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从而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滑孔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光伏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建筑主体、2第一光伏组件、3第二光伏组件、4支撑板、5限位板、6扇叶、7支架、8滑孔、9轴承、10滑球、11电器间、12蓄电池、13光伏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光伏建筑,包括建筑主体1,所述建筑主体1上设置有第一光伏组件2和第二光伏组件3,所述第一光伏组件2设置于建筑主体1侧壁,所述第二光伏组件3设置于建筑主体1顶端,所述第一光伏组件2底部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一端与建筑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一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板5,有利于对第一光伏组件2进行限位的作用,避免第一光伏组件2长时间使用而发生倾斜,从而影响光能转化率,所述限位板5设置于第一光伏组件2一侧底部,所述第二光伏组件3外表面设置有扇叶6,所述第二光伏组件3两侧设置有支架7,所述支架7固定设置于建筑主体1顶部,所述支架7一侧表面设置有滑孔8,所述滑孔8贯穿支架7,且延伸至支架7另一侧,两侧所述滑孔8之间设置有轴承9,所述轴承9贯穿第二光伏组件3,且沿至滑孔8内,所述滑孔8外壁设置有滑球10,有利于减少轴承9与滑孔8侧壁接触的面积,从而减少了轴承9与滑孔8之间的摩擦力,所述滑球10固定设置于滑孔8侧壁上,所述轴承9与滑球10滑动连接。所述建筑主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电器间11,所述电器间11设置于第二光伏组件3一侧,所述电器间11内设置有蓄电池12,有利于对第一光伏组件2和第二光伏组件3产生的电能进行储存,所述第一光伏组件2和第二光伏组件3均由多个光伏单元13组成,所述光伏单元13设置为凸透镜形状,有利于对太阳所散发出的散光进行聚集作用,增强光照强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光能的转换效率,所述建筑主体1设置有多层,所述第一光伏组件2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一光伏组件2均匀分环绕分布于每层侧壁,所述第一光伏组件2与水平面呈30°~45°倾斜角设置,利用第一光伏组件2设置的,不仅有利于将建筑主体1四周的光能进行收集利用,提高光能的利用率,还能对建筑主体1外壁达到美观的作用,所述第二光伏组件3与地理位置呈南北走向设置,所述第二光伏组件3呈圆柱形设置,所述第二光伏组件3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第二光伏组件3均匀分布于建筑主体1顶部,可以达到不受太阳自转的影响,而使第二光伏组件3在上午或者下午受到光照的强度变弱,所述扇叶6设置有6~12个,6~12个所述扇叶6呈弧形阵列分布于第二光伏组件3外表面,所述扇叶6由透明玻璃材料构成,通过扇叶6的设置,在不影响光能传播率的条件下,有利于通过外接自然风的条件下带动第二光伏组件3进行旋转,使第二光伏组件3表面充分接触到光源,并且可以达到建筑主体1顶部对光源进行反射的光进行吸收,从而大大提高了光能的转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建筑,包括建筑主体(1),所述建筑主体(1)上设置有第一光伏组件(2)和第二光伏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2)设置于建筑主体(1)侧壁,所述第二光伏组件(3)设置于建筑主体(1)顶端,所述第一光伏组件(2)底部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一端与建筑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一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设置于第一光伏组件(2)一侧底部,所述第二光伏组件(3)外表面设置有扇叶(6),所述第二光伏组件(3)两侧设置有支架(7),所述支架(7)固定设置于建筑主体(1)顶部,所述支架(7)一侧表面设置有滑孔(8),所述滑孔(8)贯穿支架(7),且延伸至支架(7)另一侧,两侧所述滑孔(8)之间设置有轴承(9),所述轴承(9)贯穿第二光伏组件(3),且沿至滑孔(8)内,所述滑孔(8)外壁设置有滑球(10),所述滑球(10)固定设置于滑孔(8)侧壁上,所述轴承(9)与滑球(10)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建筑,包括建筑主体(1),所述建筑主体(1)上设置有第一光伏组件(2)和第二光伏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2)设置于建筑主体(1)侧壁,所述第二光伏组件(3)设置于建筑主体(1)顶端,所述第一光伏组件(2)底部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一端与建筑主体(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4)一侧固定设置有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设置于第一光伏组件(2)一侧底部,所述第二光伏组件(3)外表面设置有扇叶(6),所述第二光伏组件(3)两侧设置有支架(7),所述支架(7)固定设置于建筑主体(1)顶部,所述支架(7)一侧表面设置有滑孔(8),所述滑孔(8)贯穿支架(7),且延伸至支架(7)另一侧,两侧所述滑孔(8)之间设置有轴承(9),所述轴承(9)贯穿第二光伏组件(3),且沿至滑孔(8)内,所述滑孔(8)外壁设置有滑球(10),所述滑球(10)固定设置于滑孔(8)侧壁上,所述轴承(9)与滑球(10)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电器间(11),所述电器间(11)设置于第二光伏组件(3)一侧,所述电器间(11)内设置有蓄电池(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伏组件(2)和第二光伏组件(3)均由多个光伏单元(13)组成,所述光伏单元(13)设置为凸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香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南控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