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618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头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插脚金属件,插脚金属件分为插接部分和压接部分,压接部分为带槽口的金属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插头结构,通过设置有带压接刃的插脚金属件,解决了现有插头线芯容易松动的技术问题,具有安装简便,成本低以及安全可靠的技术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头结构。
技术介绍
日常工业用电,其电力来源主要是通过电缆插头与插座连接,从而提供电能至电器或电气用具。传统插头与电缆的接线方式主要分为螺旋压紧式和弹片夹紧式。但上述两种方式都需要先将电缆保护套内每一绝缘线芯的绝缘层逐个剥离,再通过螺钉/栓或弹片压紧或加紧安装至插头,安装步骤繁琐。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有研究者设计出利用带槽口的金属夹(又称压接刃),通过压力将每一线芯卡接至金属夹槽口,压接过程中金属槽口将线芯绝缘层割破,实现外皮剥离。虽然上述方式降低了绝缘层剥离的难度,但目前压接式安装插头的插脚和具有压接刃的金属片是分体的,即插脚是通过导线与带有压接刃的金属片实现电连接,这种电连接方式不仅繁琐,还存在因导线松动造成短路等其它用电问题。同时,由于没有对线芯进行固定,当线芯受到外力时,容易松动,使位置改变,带来新的用电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插头结构,通过设置有带压接刃的插脚,解决现有插头与电缆安装繁琐以及潜在用电隐患的技术问题,具有安装便利,用电安全系数高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插头还设置有凸起和卡槽,分别用于卡接线芯束和分散后的每一线芯,解决现有插头安装线芯容易松动的技术问题,起到安全用电的技术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插脚金属件,由插入插座的插接部分和用于剥离线芯绝缘外皮的压接部分组成,压接部分为带槽口的金属夹。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插头结构,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插脚金属件,插脚金属件包括用于插入插座的插接部分和用于剥离线芯绝缘外皮的压接部分。进一步地,压接部分为带槽口的金属夹。进一步地,上壳体包括上接线口,插接口和压接卡槽,插脚金属件插接部分通过插接口部分暴露于上壳体外部,暴露部分用于和插座物理接触实现电连接;压接部分安装于压接卡槽,且金属槽口朝向下壳体,便于可破绝缘线芯的外皮。进一步地,下壳体包括与上接线口对应的下接线口,与压接卡槽对应的条形卡槽;电缆通过上、下接线口组成的接口接入插头内;电缆内的绝缘线芯固定在条形卡槽中,且与金属槽口相对应设置;进一步地,下壳体还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之间形成卡槽,用于卡接绝缘线芯束。进一步地,插脚金属件的插接部分和压接部分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插脚金属件的插接部分和压接部分构成“L”形。进一步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临近下接线口设置。进一步地,下壳体还包括若干个定位孔,上壳体还包括若干个与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进一步地,定位柱前端为圆台状。进一步地,下壳体还包括若干个圆柱。进一步地,金属夹包括临近槽口的第一部分和远离槽口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厚度小于第二部分。进一步地,插脚金属件还包括与圆弧缺口。本专利技术不仅简化了插头与电缆连接安装的工艺步骤,还解决了现有插头线芯容易松动的技术问题,具有安装简便,成本低以及安全可靠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插头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插头上、下壳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插头上壳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插头下壳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插头插脚金属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上壳体;11插接口;12压接卡槽;13-上接线口;14-定位柱;2-下壳体;21-第一凸起;22第二凸起;23-下接线口;24-定位孔;25-条形卡槽;26-圆柱;3-插脚金属件;31-插接部分;32-压接部分;33-金属夹第一部分;34-金属夹第二部分;圆弧缺口35;4-电缆;41-线芯束;42-线芯;43-保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核心优势更加清楚明白,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插头主要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以及插脚金属件3。插脚金属件3安装在上壳体1中,并部分暴露于上壳体1;暴露部分用于插入插座(图未示出),实现电连接。上壳体1和下壳体2可对应安装且形成插头容纳空间;电缆4保护套43内的若干个线芯42设置于容纳空间中。本专利技术的插头可用于连接各种电缆4,如家庭供电的3芯线缆、传输信号的信号电缆等等。如图3所示,上壳体1包括插接口11,压接卡槽12和上接线口13;插脚金属件3固定安装在压接卡槽12中,并且通过插接口11部分暴露于上壳体1外;电缆4通过上接线口13接入插头容纳空间;上壳体1还包括若干个定位柱14,定位柱14和下壳体2定位孔24对应设置;定位柱14朝向下壳体2的端部为圆台状。如图4所示,下壳体2包括第一凸起11,第二凸起12和下接线口23;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临近下接线口23并排设置,且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之间形成卡槽;下壳体2还包括若干个与压接卡槽12相对设置的条形槽口25,若干个与定位柱14对应设置的定位孔24以及若干个与插脚金属件3圆弧缺口35对应设置的圆柱26。如图2所示,电缆4通过下接线口23接入插头容纳空间;去除电缆4保护套43后的线芯束41(即若干条线芯缠绕在一起的线束,本实施例为火线,地线和零线绕在一起的线束)卡接在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之间;同时,电缆保护套43卡接在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下接线口之间,以避免线缆4在外力的作用下过渡插入壳体内,带动壳体内的线芯发生位移,造成松动。每一线芯42(本实施的火线,地线和零线)分别卡接在对应的条形卡槽25中;安装上下壳体时。如图5所示,插脚金属件3包括插接部分31和压接部分32;插接部分31穿过插接口11部分外露于壳体,外露部分用于插入插座,实现与插座电连接;压接部分32为带槽口的金属夹,其固定在上壳体1的压接卡槽12中且槽口朝向下壳体2;金属夹包括靠近槽口的金属夹第一部分33和远离槽口的金属夹第二部分34;第一部分33厚度小于第二部分34,即第一部分33比第二部分34锐利,便于割破线芯外皮;插脚金属件3还包括圆弧缺口35,其与下壳体2的圆柱26对应设置;安装上壳体1和下壳体2时,插脚金属件3的槽口部分在外力的作用下,将对应在安装在条形槽25中的绝缘线芯外皮割破,实现电连接;同时,圆柱26卡设于圆弧缺口35中,不仅起到定位的作用,还能进一步避免插脚金属件3松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脚金属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金属件(3)由插接部分(31)和压接部分(32)组成,所述插接部分(31)用于插入插座实现电连接,所述压接部分(32)为带槽口的金属夹,用于剥离绝缘线芯的外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脚金属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金属件(3)由插接部分(31)和压接部分(32)组成,所述插接部分(31)用于插入插座实现电连接,所述压接部分(32)为带槽口的金属夹,用于剥离绝缘线芯的外皮。2.一种插头结构,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脚金属件(3)。3.一种插头结构,包括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成的壳体部分,以及插脚金属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金属件(3)包括部分暴露于壳体外的插接部分(31)和封装在壳体内部的压接部分(32),所述插接部分(31)用于插入插座实现电连接,所述压接部分(32)为带槽口的金属夹,用于剥离绝缘线芯的外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包括插接口(11)和压接卡槽(12),所述插脚金属件(3)插接部分(31)通过所述插接口(11)部分暴露于所述上壳体(1)外,所述插脚金属件(3)压接部分(32)安装于所述压接卡槽(1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插头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小坡郭嘉健尹波青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汇聪电器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