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尺寸光学暗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5240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11:14
一种小尺寸光学暗室,包括遮光壁、发射管腔、接收管腔,发射管腔、接收管腔内分别设有发射管和接收管,所述遮光壁包括连续壁面和断开的未封闭面;从连续壁面的断开处向外侧延伸有消光面,消光面与遮光壁上断开的未封闭面构成消光区。由于从遮光壁延伸出消光面,未发生火警时,发射管发射的光线从发射管腔发出,经过由遮光壁构成迷宫区,再进入由消光面构成的消光区,通过消光壁的多次反射削弱后返回迷宫区进入接收腔,被接收管接收,背景值被消光区减小,扩大了背景值与火警值的差值从而减小误报概率,提升光学暗室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尺寸光学暗室
本申请涉及烟感探测器,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光电烟感火灾探测器的小尺寸光学暗室。
技术介绍
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主要由光学暗室和配套的电路部分构成,光学暗室是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核心部件,其工作原理是烟粒子对光的散射。光学暗室主要由发射管、接收管和迷宫塑胶件构成;正常工作状态,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经过迷宫塑胶件反射,被接收管接收,经过电路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的值称作背景值;发生火灾时,产生的烟粒子进入光学暗室,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经过迷宫塑胶件反射及烟粒子散射,被接收管接收,经过电路转换成的电信号,此时的电信号值称作火警值;转换成的电信号通常较小,需要经过电路的放大处理,最终配套的电路通过比较放大后的火警值和背景值的差值确认火警状态,进而发出火警信号。根据不同环境需要,应用了不同大小尺寸的光学暗室。总线式探测器,大多数都采用大尺寸光学暗室;而家用型探测器,基本都采用小尺寸光学暗室。通常直径10mm~55mm左右的暗室分为小尺寸暗室,直径大于55mm分为大尺寸光学暗室。由于烟粒子的粒径和发射管发出光线的波长相近,光学暗室中的散射符合mie散射原理,光线向前的方向比向后的方向更强,方向性比较明显,两侧均较弱,呈不对称状,大尺寸光学暗室空间较大,未对散射区域产生影响,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火警值,性能较好。但是对于小尺寸的光学暗室,迷宫塑胶件对散射区域有较大干扰,背景值相对增大,火警值减小,二者的差值减小,从而容易发生误报。随着消防行业发展,小尺寸光学暗室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急需一种新的小尺寸光学暗室。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小尺寸光学暗室,以减小光学暗室背景值,减少误报。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小尺寸光学暗室,包括遮光壁、发射管腔、接收管腔,发射管腔、接收管腔内分别设有发射管和接收管,所述遮光壁包括连续壁面和断开的未封闭面;从连续壁面的断开处向外侧延伸有消光面,消光面与遮光壁上断开的未封闭面构成消光区。优选地,所述消光面由依次连续连接的第一消光壁、第二消光壁、第三消光壁构成。优选地,所述第一段消光壁和第三消光壁垂直于连续壁面的切线,第二消光壁与断开的未封闭面为同心弧。优选地,所述发射管和接收管光轴的夹角为0°~180°。优选地,所述发射管和接收管为插件或贴片。依据上述实施例的小尺寸光学暗室,由于从遮光壁延伸出消光面,未发生火警时,发射管发射的光线从发射管腔发出,经过由遮光壁构成迷宫区,再进入由消光面构成的消光区,通过消光壁的多次反射削弱后返回迷宫区进入接收腔,被接收管接收,背景值被消光区减小。发生火警时,烟粒子进入迷宫区,发射管发射的光线从发射管腔发出,遇到烟粒子发生散射,消光区对射入其中的光线削弱的同时对散射光的影响较小,获得的火警值几乎不变;减小背景值的同时保持火警值几乎不变,扩大了背景值与火警值的差值从而减小误报概率,提升光学暗室的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请参考图1,一种小尺寸光学暗室,包括遮光壁11、发射管腔12、接收管腔13,发射管腔12、接收管腔13内分别装有发射管和接收管,遮光壁11包括连续壁面和断开的未封闭面14;遮光壁11和未封闭面14构成迷宫区1;从连续壁面的断开处向外侧延伸有第一消光壁21、第二消光壁22、第三消光壁23。第一消光壁21、第二消光壁22、第三消光壁23与遮光壁上断开的未封闭面14构成消光区2。未发生火警时,发射管发射的光线从发射管腔12发出,经过迷宫区1进入消光区2,通过第一消光壁21、第二消光壁22、第三消光壁23的多次反射削弱后返回迷宫区1进入接收管腔13,被接收管接收,背景值被所述消光区2减小;发生火警时,烟粒子进入迷宫区1,发射管发射的光线从发射管腔12发出,遇到烟粒子发生散射,消光区2对射入其中的光线削弱的同时对散射光的影响较小,火警值与增加消光区之前几乎保持不变;扩大了背景值与火警值的差值从而减小误报概率,提升光学暗室的性能。散射型烟雾探测器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前向散射和后向散射。发射管的中心光轴和接收管的中心光轴夹角大于90°为前向散射,小于90°为后向散射。其中前向散射的灵敏度比较高,但是对黑烟不灵敏。后向散射的灵敏度比较低,但是对黑烟灵敏。这主要是由烟雾颗粒的“Mie散射”特性决定,是烟雾颗粒对于光线探测时表现出的固有属性,所以后向散射对黑烟比较灵敏。在本申请中,发射管和接收管光轴的夹角α包括0°~180°中所有角度。即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前向散射型和后向散射型。其中,所述第一段消光壁和第三消光壁垂直于连续壁面的切线,第二消光壁22与断开的未封闭面14为同心弧。使进入消光区的光学能够得到更好的削弱。其中,所述发射管和接收管为插件或贴片,在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中,发射管和接收管不限于插件或贴片的形式。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尺寸光学暗室,包括遮光壁、发射管腔、接收管腔,发射管腔、接收管腔内分别设有发射管和接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壁包括连续壁面和断开的未封闭面;从连续壁面的断开处向外侧延伸有消光面,消光面与遮光壁上断开的未封闭面构成消光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尺寸光学暗室,包括遮光壁、发射管腔、接收管腔,发射管腔、接收管腔内分别设有发射管和接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壁包括连续壁面和断开的未封闭面;从连续壁面的断开处向外侧延伸有消光面,消光面与遮光壁上断开的未封闭面构成消光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尺寸光学暗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光面由依次连续连接的第一消光壁、第二消光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庆斌朱卫东郭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泛海三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