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支付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息
,具体涉及智能支付系统。
技术介绍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为用户提供货币支付、缴费等金融业务。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所谓近场支付,就是用手机刷卡的方式坐车、买东西等,很便利。远程支付是指:通过发送支付指令(如网银、电话银行、手机支付等)或借助支付工具(如通过邮寄、汇款)进行的支付方式,如掌中付推出的掌中电商,掌中充值等属于远程支付。但是在现有的近场支付中,多是采用例如微信、支付宝以及京东等第三方软件在柜台进行交易,所以每个近场支付都首先需要将微信、支付宝等与银行卡进行绑定,过程繁琐。目前可直接将手机作为载体通过银行卡进行支付的系统还没有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进场交易过程中需要使用第三方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支付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分别与银行内部服务器连接的第一支付子系统和第二支付子系统,所述的银行内部服务器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付子系统和第二支付子系统发送的数据进行用户的扣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支付系统,其特征是,包括分别与银行内部服务器连接的第一支付子系统和第二支付子系统,所述的银行内部服务器可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支付子系统和第二支付子系统发送的数据进行用户的扣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第一支付子系统包括身份认证处理单元和第一输入单元,所述的身份认证处理单元与银行内部服务器连接,身份认证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并识别用户的身份信息,所述的第一输入单元用于输入第一请求数据;所述的身份认证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第一请求数据,向所述银行内部服务器发送扣款请求,所述银行内部服务器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以及第一请求数据进行扣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第二支付子系统包括支付终端和用于识别所述支付终端的识别终端,所述的支付终端包括:第一服务器连接单元,用于与银行内部服务器连接,使支付终端与银行内部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绑定单元,用于将银行卡信息和身份证信息与所述的支付终端进行绑定;第二输入单元,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数据;第一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服务器连接单元、绑定单元以及第二输入单元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数据、银行卡信息和身份证信息;被识别单元,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银行卡信息和身份证信息生成可被所述识别终端识别的标签;所述的识别终端包括:第二服务器连接单元,用于与银行内部服务器连接,使识别终端与银行内部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被识别单元生成的标签,并获取所述的第一数据、银行卡信息和身份证信息;第二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的第二服务器连接单元以及识别单元连接,根据所述的第一数据、银行卡信息和身份证信息生成第二数据,并通过所述第二服务器连接单元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至所述的银行内部服务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所述的银行内部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服务器连接单元发送的第二数据,并根据所述的第二数据进行扣款处理;所述的银行内部服务器在进行扣款处理后输出第三数据至所述的第一服务器连接单元;所述支付终端还包括:第一显示单元,与所述的第一处理单元连接;当所述的第一处理单元通过所述的第一服务器连接单元接收所述第三数据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显示单元进行显示。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支付终端还包括:认证单元;所述的认证单元与所述的第一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的认证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身份信息并将所述的身份信息发送至所述的第一处理单元,在所述的第一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的身份信息认证通过后,所述的第一被识别单元进行工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身份信息包括指纹信息、虹膜信息、面部信息、静脉信息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支付终端为至少2个,每个支付终端分别对应一个用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