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6452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供电保护电路,供电保护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电压正极端、电压负极端、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继电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的一端与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
本技术涉及音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
技术介绍
音响是指除了人的语言、音乐之外的其他声响,包括自然环境的声响、动物的声音、机器工具的音响、人的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等。音响大概包括功放、周边设备(包括压限器、效果器、均衡器、VCD、DVD等)、扬声器(音箱、喇叭)、调音台、麦克风、显示设备等等加起来一套。其中,音箱就是声音输出设备、喇叭、低音炮等等。一个音箱里包括高、低、中三种扬声器,三种但不一定就三个。传统的音响内部的电路结构复杂,硬件成本较高。另外,传统的音响内部的电路由于缺少相应的电路保护功能,造成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的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供电保护电路,所述供电保护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电压正极端、电压负极端、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继电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均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电压正极端、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继电器的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电容值为560pF,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型号为E-501。在本技术所述的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中,所述供电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阻值为32kΩ。在本技术所述的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中,所述供电保护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阻值为43kΩ。在本技术所述的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中,所述供电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的阻值为56kΩ。在本技术所述的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中,所述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实施本技术的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电路板上设有供电保护电路,供电保护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电压正极端、电压负极端、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继电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一二极管,该供电保护电路相对于传统的供电电路,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另外,第三电容用于防止第一三极管与第二三极管之间的干扰,第一二极管用于进行限流保护,因此电路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一个实施例中供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实施例中,该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电路板,电路板上设有供电保护电路,该供电保护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供电保护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Vi、信号输出端Vo、电压正极端U1+、电压负极端U1-、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继电器、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一二极管D1,其中,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信号输入端Vi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第三电容C3的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分别与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均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电压正极端U1+、继电器的线圈J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压负极端U1-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继电器的线圈J的另一端均与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继电器的触点J-1的一端连接,继电器的触点J-1的另一端与信号输出端Vo连接。该供电保护电路相对于传统的供电电路,其使用的元器件较少,电路结构较为简单,这样可以降低硬件成本。第三电容C3为耦合电容,用于防止第一三极管Q1与第二三极管Q2之间的干扰,第一二极管D1为限流二极管,用于对第二三极管Q2与继电器的触点J之间的支路进行限流保护,因此电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三电容C3的电容值为560pF,第一二极管D1的型号为E-501,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三电容C3的电容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第一二极管D1可以选择其他型号具有类似功能的二极管。本实施例中,当打开该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时,其信号输入端Vi有信号流入,当接入正电压时,此时第一三极管Q1截止,第二三极管Q2导通,第四三极管Q4截止,继电器断开;当信号输入端Vi接入直流负电压时,第一三极管Q1导通,第二三极管Q2截止,第四三极管Q4截止,继电器断开;当信号输入端Vi接入电压经第一电阻R1和第一电容C1滤波后接近零点,第一三极管Q1和第二三极管Q2均截止,第四三极管Q4导通,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供电保护电路,所述供电保护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电压正极端、电压负极端、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继电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均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电压正极端、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继电器的触点的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触点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电容值为560pF,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型号为E‑5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供电保护功能的音响,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供电保护电路,所述供电保护电路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电压正极端、电压负极端、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继电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三电容的一端和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均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电压正极端、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压负极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思红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蓬江区中道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