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75957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包括供热循环系统、负载循环系统,供热循环系统与负载循环系统通过换热装置进行换热,供热循环系统中的电热锅炉、供热循环动力装置、相变蓄热热库、换热装置依次通过供热循环管路连接;分流管设置在供热循环管路上,并与换热装置并联;换热装置的出水管与分流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分流调节器。该系统利用谷电进行蓄热及供热,在平电时灵活地进行补热,在峰电时单独由相变蓄热热库提供热量进行供热,充分利用了电网中谷电、峰电的电价政策,不仅实现了全天候供暖,而且也有利于电网削峰填谷,降低了供暖成本;另外该系统的管路及设备布局合理,整套系统的设备投入较低,安装方便,安全性较好,自动化程度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相变蓄能领域,涉及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
技术介绍
按照发改委要求,要在2017年底前完成全国95%以上存量居民合表用户改造,全面推行居民用电峰谷电价,要求尚未出台居民用电峰谷电价的地区在2015年底前出台政策,由居民用户选择执行。即全国各省市供电局将向工商业及普通居民在每天23点至第二天早晨7点时段提供5折优惠电价,以鼓励夜间电力消费,从而提高各地区电力供应部门的经济效益,优惠夜间电价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施显然已成为大势所趋。峰谷电价最大的受益方是电采暖,其运行成本由此大幅降低,整个采暖市场随之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电采暖可靠,使用方便,经济,环保,能给住宅提供高质量的温度和舒适性。目前已有的高温蓄热供暖都是显热蓄热材料依靠温度的变化来进行能量储存的,蓄放热是个变温过程,蓄热密度小,导致蓄热设备体积庞大,效率不高。而相变蓄热供暖是利用材料在相态(固-液、固-固或液-气)变化时,吸收或放出大量潜热而进行的热量储存或释放,相变过程中材料的温度几乎保持不变。利用中低温相变材料在夜间将谷电储存在相变材料中,白天用于供暖。中低温相变材料相变潜热大,和水蓄热相比,同样加热到85度,其有效焓值是同体积水的3~6倍,有效热量大部分集中在70~80度之间,非常适合采暖的蓄放热温度,稳定性和寿命长,储能单元可冲放热5000次以上,用于采暖可保证10年以上有效使用寿命,适应大、中、小型采暖用户。申请号为201520920362.2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谷电相变蓄热供暖系统,包括蓄热系统、供热系统和补水缓冲系统;蓄热系统包括依次相连构成回路的水泵、第一阀门、电锅炉、第二阀门、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蓄热器、第三阀门、过滤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第四阀门;供热系统包括依次相连构成回路的蓄热器、第三阀门、过滤器、第二温度传感器、流量计、第四阀门、水泵、第七阀门、第九阀门、暖气片、第十阀门、第八阀门、压力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补水缓冲系统包括膨胀水箱、第五阀门、第六阀门;蓄热系统、供热系统、补水缓冲系统中是水介质。在该专利技术中,其管路及设备布局较为复杂,不便于整个系统及设备的安装;另外在对蓄热器进行蓄热过程中,整个系统不能提供供暖功能,即该系统不利于实现全天候供暖。申请号为201620099721.7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相变储能设备与双电锅炉联合供暖系统,其要点是:两个阀门、第一电锅炉和第一循环泵设置在第一上水管线上;它还有第二上水管线,第一和第二上水管线并联;相变储能设备和第二循环泵设置在第二上水管线上,所说的相变储能设备是第二电锅炉的给、出水口经过各自的三通与换热管构成内回路,换热管置于保温罐中,在保温罐里充满相变储能材料,在内回路设置内循环泵;两个三通的旁路分别作为相变储能设备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接在第二上水管线上,在相变储能设备两侧的第二上水管线上各设一个阀门。在该使用新型中,为了解决全天候供暖问题,需设置两个电锅炉,在对蓄热器进行蓄热过程中,一个电锅炉对外部提供供暖,另一个电锅炉则需单独对蓄热器进行蓄热,这无疑增大了整个系统的管路及设备布局的复杂程度,同时也增大了设备的投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相变蓄能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包括供热循环系统、负载循环系统,供热循环系统与负载循环系统通过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其特征在于,供热循环系统包括电热锅炉、供热循环动力装置、相变蓄热热库、分流管,所述电热锅炉、供热循环动力装置、相变蓄热热库、换热装置依次通过供热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分流管设置在供热循环管路上,并与换热装置并联;所述换热装置的出水管与分流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分流调节器;所述分流调节器为电动三通阀,分别与供热循环管路和分流管连通,用于调节流经分流管和流经换热装置的水流量;所述供热循环动力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以并联方式接入供热循环管路的泵组件;所述相变蓄热供暖系统还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检测装置;中央处理器分别与电热锅炉、热库、检测装置以及存储器相连接;电热锅炉和热库分别连接有检测装置。作为优选,所述供热循环系统中至少包括一个电热锅炉,任一个电热锅炉均与补水装置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相变蓄热热库在进水口处设置有热库进水阀,相变蓄热热库在出水口处设置有热库出水阀。作为优选,供热循环系统还包括旁路管,所述旁路管设置在供热循环管路上,并与相变蓄热热库、热库进水阀、热库出水阀并联,旁路管上设置有旁路管阀门。作为优选,在换热装置的出水口和分流调节器之间的供热循环管路上依次设置有供热回水温度检测装置、供热回水压力检测装置和流量计;在分流调节器和电热锅炉之间的供热循环管路上设置有混合水温度检测装置。作为优选,供热循环动力装置的出水口处设置有热库进口压力检测装置、热库进水温度检测装置;在供热循环管路上,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处设置有供热进水温度检测装置。作为优选,所述相变蓄热热库中设置有热库内部温度检测装置,在供热循环动力装置上设置有电路检测装置。作为优选,在负载循环系统中,换热装置的出水口处设置有负载出水温度检测装置,换热装置的进水口处设置有负载回水温度检测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利用谷电进行蓄热及供热,在平电时灵活地进行补热,在峰电时单独由相变蓄热热库提供热量进行供热,充分利用了电网中谷电、峰电的电价政策,不仅实现了全天候供暖,而且也有利于电网削峰填谷,同时降低了供暖成本;另外该系统的管路及设备布局合理,整套系统的设备投入较低,安装方便,安全性较好,自动化程度较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的供热循环系统及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的负载循环系统及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的结构框架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的电热锅炉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的电热锅炉另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以上各图中,1、电热锅炉;2、供热循环动力装置;21、电路检测装置;3、相变蓄热热库;31、旁路管;32、热库进口压力检测装置;33、热库进水温度检测装置;34、热库内部温度检测装置;35、供热进水温度检测装置;36、热库进水阀;37、热库出水阀;38、旁路管阀门;4、分流管;5、分流调节器;51、混合水温度检测装置;6、流量计;7、补水装置;8、换热装置;81、供热回水温度检测装置;82、供热回水压力检测装置;83、负载出水温度检测装置;84、负载回水温度检测装置;9、负载循环动力装置;10、采暖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包括供热循环系统、负载循环系统,供热循环系统与负载循环系统通过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其特征在于,供热循环系统包括电热锅炉、供热循环动力装置、相变蓄热热库、分流管,所述电热锅炉、供热循环动力装置、相变蓄热热库、换热装置依次通过供热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分流管设置在供热循环管路上,并与换热装置并联;所述换热装置的出水管与分流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分流调节器;所述分流调节器为电动三通阀,分别与供热循环管路和分流管连通,用于调节流经分流管和流经换热装置的水流量;所述供热循环动力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以并联方式接入供热循环管路的泵组件;所述相变蓄热供暖系统还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检测装置;中央处理器分别与电热锅炉、热库、检测装置以及存储器相连接;电热锅炉和热库分别连接有检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包括供热循环系统、负载循环系统,供热循环系统与负载循环系统通过换热装置进行换热;其特征在于,供热循环系统包括电热锅炉、供热循环动力装置、相变蓄热热库、分流管,所述电热锅炉、供热循环动力装置、相变蓄热热库、换热装置依次通过供热循环管路连接;所述分流管设置在供热循环管路上,并与换热装置并联;所述换热装置的出水管与分流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分流调节器;所述分流调节器为电动三通阀,分别与供热循环管路和分流管连通,用于调节流经分流管和流经换热装置的水流量;所述供热循环动力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以并联方式接入供热循环管路的泵组件;所述相变蓄热供暖系统还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检测装置;中央处理器分别与电热锅炉、热库、检测装置以及存储器相连接;电热锅炉和热库分别连接有检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循环系统中至少包括一个电热锅炉,任一个电热锅炉均与补水装置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相变蓄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蓄热热库在进水口处设置有热库进水阀,相变蓄热热库在出水口处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龙峰李宗田韩军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恒威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