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佘峰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施工护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650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护栏,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一梯形底座与第一电机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齿轮。该建筑施工护栏,通过设置支撑块、第二通孔、牵引绳、滑块、滑槽、齿轮杆、输出装置和收线盘,控制第二电机转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三齿轮转动,从而可以通过齿轮杆带动滑块横向移动,滑块的下表面与两根牵引绳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带动两根牵引绳在第二通孔内横向移动,从而可以带动两个收线盘横向移动,从而可以带动第一支撑板、固定板、连接杆和第二支撑板横向移动,从而可以带动站在第二支撑板上的工作人员横向移动,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可以节约用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护栏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辅助设备
,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护栏。
技术介绍
墙面抹灰,是指在墙面上抹水泥砂浆、混合砂浆、白灰砂浆面层工程。室外墙面抹灰工作是建筑结构施工完成之后的一项工作,科学的抹灰工作可以起到防潮、防风化、隔热等功能,避免建筑物墙体受到风、雨、雪等的侵蚀。大模板施工的混凝土墙面光洁平整,但大模板施工的墙体在纵横墙交接处、楼梯间上下层交接处,门窗洞口处等部位,墙面需进行抹灰找直。室外墙面抹灰需要用到升降装置,但目前的升降装置只能进行升降,无法进行横向移动,不但浪费电能,而且影响工程的进度,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横纵两向皆可移动的升降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护栏,解决了但目前的升降装置只能进行升降,无法进行横向移动,不但浪费电能,而且影响工程的进度,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横纵两向皆可移动的升降装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护栏,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通过第一梯形底座与第一电机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外沿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卡接在转轴的外表面,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收线盘,所述转轴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轴承,且两个轴承分别卡接在两个固定板的相对面,所述固定板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连接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线盘的外表面与牵引绳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固定连接在滑块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通孔开设在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板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孔开设在滑槽内壁的下表面,所述滑槽开设在支撑块的上表面,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表面与齿轮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齿轮杆的外沿与第三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三齿轮的背面与输出装置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装置的下表面与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背面与墙体的正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输出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齿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机身通过第二梯形底座与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位于两个收线盘之间,且两个收线盘位于两个轴承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连接杆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关。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开关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滑槽为T字形,所述滑块为T字形,所述滑块的长度大于第二通孔的长度。(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护栏,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建筑施工护栏,通过设置支撑块、第二通孔、牵引绳、滑块、滑槽、齿轮杆、第三齿轮、输出装置和收线盘,控制第二电机转动,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三齿轮转动,从而可以通过齿轮杆带动滑块横向移动,滑块的下表面与两根牵引绳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带动两根牵引绳在第二通孔内横向移动,从而可以带动两个收线盘横向移动,从而可以带动第一支撑板、固定板、连接杆和第二支撑板横向移动,从而可以带动站在第二支撑板上的工作人员横向移动,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可以节约用电。(2)、该建筑施工护栏,通过设置第一点、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轴、轴承、收线盘、牵引绳和第一通孔,控制第一电机转动,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可以带动转轴在轴承内转动,从而可以带动两个收线盘转动,从而可以通过对牵引绳的收放带动收线盘上下移动,从而可以通过转轴带动第一支撑板、固定板、连接杆和第二支撑板纵向移动,从而可以带动站在第二支撑板上表面的工作人员纵向移动,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便于工作人员粉刷墙面,且本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滑槽侧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收线盘、2第二齿轮、3第一齿轮、4第一梯形底座、5第一电机、6转轴、7第一通孔、8牵引绳、9第二通孔、10输出装置、101第二电机、102第二梯形底座、11第三齿轮、12齿轮杆、13滑块、14滑槽、15支撑块、16连接杆、17固定板、18轴承、19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21墙体、22蓄电池、23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护栏,包括第一支撑板19,通过设置第一支撑板19,第一支撑板1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7和第一梯形底座4,从而可以对固定板17和第一梯形底座4的下表面进行支撑,第一支撑板19的上表面设置有蓄电池22,通过设置蓄电池22,从而可以为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101的运行提供电能,第一支撑板19的上表面通过第一梯形底座4与第一电机5的机身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电机5,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通过第一齿轮3带动第二齿轮2转动,第二齿轮2通过转轴6带动两个收线盘1做同步运动,从而可以通过收线盘1对牵引绳8的收放来调节第一支撑板19、固定板17、连接杆16和第二支撑板20的高度,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工作,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齿轮3,通过设置第一齿轮3,第一齿轮3的右侧面与第一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第一电机5的运行状态调节第二齿轮2的转动方向,从而可以控制收线盘1的转动方向,第一齿轮3的外沿啮合有第二齿轮2,第二齿轮2卡接在转轴6的外表面,通过设置转轴6,第二齿轮2带动转轴6转动,从而可以带动收线盘1转动,转轴6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收线盘1,转轴6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轴承18,第二齿轮2位于两个收线盘1之间,且两个收线盘1位于两个轴承18之间,通过设置收线盘1,控制收线盘1的转动方向,从而可以对牵引绳8进行收放,且两个轴承18分别卡接在两个固定板17的相对面,固定板17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9的上表面,固定板17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连接杆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杆16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关23,通过设置开关23,从而可以分别控制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101的运行状态,从而可以带动第一支撑板19、固定板17、连接杆16和第二支撑板20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带动第一支撑板19、固定板17、连接杆16和第二支撑板20纵向移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工作,蓄电池22的输出端与开关23的输入端电连接,开关23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101的输入端电连接,收线盘1的外表面与牵引绳8的一端固定连接,牵引绳8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9固定连接在滑块13的下表面,通过设置牵引绳8,牵引绳8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9与滑块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牵引绳8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7与收线盘1固定连接,收线盘1转动对牵引绳8可进行收放,从而可以带动转轴6纵向移动,第一通孔7开设在第二固定板17的上表面,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护栏,包括第一支撑板(1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9)的上表面通过第一梯形底座(4)与第一电机(5)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一齿轮(3)的外沿啮合有第二齿轮(2),所述第二齿轮(2)卡接在转轴(6)的外表面,所述转轴(6)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收线盘(1),所述转轴(6)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轴承(18),且两个轴承(18)分别卡接在两个固定板(17)的相对面,所述固定板(17)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9)的上表面,所述固定板(17)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连接杆(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线盘(1)的外表面与牵引绳(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8)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9)固定连接在滑块(13)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通孔(7)开设在第二固定板(17)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板(17)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板(17)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孔(9)开设在滑槽(14)内壁的下表面,所述滑槽(14)开设在支撑块(15)的上表面,所述滑槽(14)内设置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的上表面与齿轮杆(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齿轮杆(12)的外沿与第三齿轮(11)相互啮合,所述第三齿轮(11)的背面与输出装置(10)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装置(10)的下表面与支撑块(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15)的背面与墙体(21)的正面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护栏,包括第一支撑板(1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9)的上表面通过第一梯形底座(4)与第一电机(5)的机身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上套接有第一齿轮(3),所述第一齿轮(3)的外沿啮合有第二齿轮(2),所述第二齿轮(2)卡接在转轴(6)的外表面,所述转轴(6)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收线盘(1),所述转轴(6)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轴承(18),且两个轴承(18)分别卡接在两个固定板(17)的相对面,所述固定板(17)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板(19)的上表面,所述固定板(17)的上表面分别与两个连接杆(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收线盘(1)的外表面与牵引绳(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8)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9)固定连接在滑块(13)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通孔(7)开设在第二固定板(17)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固定板(17)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板(17)的相对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通孔(9)开设在滑槽(14)内壁的下表面,所述滑槽(14)开设在支撑块(15)的上表面,所述滑槽(14)内设置有滑块(13),所述滑块(13)的上表面与齿轮杆(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齿轮杆(12)的外沿与第三齿轮(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佘峰
申请(专利权)人:佘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