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柱结构及其组合式隔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631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一种立柱结构及其组合式隔间,该立柱结构至少包括相对应组设的子立柱与对应设置于子立柱间的固定扣件,子立柱于接触固定扣件的一侧设置至少一卡合部,固定扣件对应子立柱一侧设置有至少一卡部,卡部对应卡设于卡合部内,以形成一止挡面,使子立柱藉由固定扣件而对应结合为立柱结构,组合式隔间包括至少一个立柱结构、至少一横柱结构与至少一墙板;藉此,本发明专利技术藉由面对面设置的子立柱与固定扣件对应止挡所形成立柱结构,可先于车间做预先组合设置,再于现场结合所需的横柱结构以设置组合式隔间,确实达到快速组装与拆卸、降低硬体成本与提升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柱结构及其组合式隔间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立柱结构及其组合式隔间,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预先组合的立柱结构与结合立柱结构与横柱结构所达成的组合式隔间。
技术介绍
按,现代化的建筑为了增加室内空间的利用性,通常会将室内空间以复数道隔间墙分隔成复数隔间,以提供每一隔间特有的独立性,而用以隔间的隔间墙除了传统的土制隔间墙以外,还有金属、木材或玻璃等态样所组成的材质可供使用者选择,其中使用金属框架的施工方式质轻而构造简单,因此为多数使用者所选择,金属框架的施工方式主要首先将所需的金属框架于规划的地点先行定位,其中金属框架由复数个立柱与横柱等结构所组合而成,接着再将符合尺寸的墙板嵌入金属框架中,最后于墙板的四周以固定组件将墙板固定于金属框架上;传统金属框架的组装固定方式在横柱结构的二端部靠近立柱结构处设置有至少一个让固定螺丝组装的孔洞,然而,由于受限于横柱结构材料平面的宽度而无法预留过大或过多的孔洞,且也因为受限于螺丝的结构而无法使立柱与横柱等结构有效且平整地抵靠,以至于无法快速组装与拆卸;再者,传统的立柱结构仅能在现场组装,而无法先于车间预先组装,此举不仅无法降低硬体设置的成本,也无法节省整体施工所耗费的时间;因此,如何藉由创新的硬体设计,以提供一强度足够的立柱与横柱等结构的结合方式,且可有效于车间先行结合,以有效解决传统组合式金属隔间无法有效而快速组装与施工的缺点,确实达到快速组装与拆卸、降低硬体成本与提升产品竞争力等优势者,仍是组合式金属隔间装置等相关产业开发业者与相关研究人员需持续努力克服与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立柱结构及其组合式隔间,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预先组合的立柱结构与结合立柱结构与横柱结构所达成的组合式隔间,主要藉由两相对应设置的子立柱与固定扣件对应止挡所形成的立柱结构,可先于车间做预先组合的设置,再于现场结合所需的横柱结构以设置组合式隔间,有效解决传统组合式隔间容易受限于材料的宽度或螺丝的结构而无法预留较大的孔洞而导致无法快速组装与施工的缺点,确实达到快速组装与拆卸、降低硬体成本,以及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主要优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立柱结构,至少包括:相对应组设的二个子立柱以及设置于二个该子立柱之间的一固定扣件;其中,各该子立柱于与该固定扣件接触的一侧部设置有至少一卡合部,而该固定扣件设置有至少一卡部,该卡合部与该卡部能够互相接触以形成一止挡面,使子立柱藉由固定扣件而对应结合为立柱结构。如上所述的立柱结构,其中各该子立柱于该侧部于一上平面朝下延伸且朝内凹设有一凹部,该凹部下缘设置有一第一卡合部,该第一卡合部向下延伸有一第一衔接面,该第一衔接面下缘设置有一第二卡合部,该第二卡合部向下延伸有一第二衔接面。如上所述的立柱结构,其中该固定扣件的二端部各包括有一第一卡部,以及一第二卡部,该第一卡部卡设于该第一卡合部内,以形成一第一止挡面,而该第二卡部卡设于该第二卡合部内,以形成一第二止挡面。如上所述的立柱结构,其中该固定扣件藉由一连接件结合于该子立柱。如上所述的立柱结构,其中该连接件由一螺丝与一螺帽所组合而成,该螺丝的顶端设置于该子立柱的该凹部之间,该螺丝并贯穿该固定扣件,该螺帽锁设于该螺丝。如上所述的立柱结构,其中该第二衔接面凹设有一第一扣部,且该固定扣件的二端部各设置有一翼部,该翼部相对应该第一扣部位置而设置有一第二扣部。如上所述的立柱结构,其中该固定扣件的下端部进一步设置有一修饰片,该修饰片二端部各设置有一凸点,该凸点对应组设于该第一扣部与该第二扣部之间。如上所述的立柱结构,其中该子立柱的一另一侧部设置有至少一C型槽。如上所述的立柱结构,其中该连接件进一步穿设一角片。如上所述的立柱结构,其中C型槽为小型C型槽或大型C型槽等其中的一种态样。如上所述的立柱结构,其中二个子立柱围设成一转角立柱结构。如上所述的立柱结构,其中四个子立柱围设成一四边立柱结构。如上所述的立柱结构,其中三个子立柱围设成一三边立柱结构。如上所述的立柱结构,其中连接件可进一步穿设一角片,以使立柱结构藉由该角片锁固于地面或墙面等其中的一个位置。此外,本专利技术人另提出一种组合式隔间,用以建构一空间的组合式隔间,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式隔间包含至少一个前述的立柱结构、至少一横柱结构,以及至少一结合件﹔该横柱结构连接于该立柱结构的该另一侧部,其中该横柱结构的一截面设置有至少一连接孔以及该横柱结构的至少一侧面设置有至少一凹槽,该结合件贯穿该立柱结构的该子立柱并锁固于该连接孔。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隔间,其中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墙板,对应组设于该横柱结构的该凹槽与该立柱结构的该C型槽。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隔间,其中该横柱结构的该凹槽的宽度与该立柱结构的该C型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该墙板的厚度。藉此,本专利技术的立柱结构及其组合式隔间藉由两个面对面设置的子立柱与固定扣件对应止挡所形成的立柱结构,可先于车间做预先组合的设置,再于现场结合所需的横柱结构以设置组合式隔间,有效解决传统组合式隔间容易受限于材料的宽度或螺丝的结构而无法预留较大的孔洞而导致无法快速组装与施工的缺点,确实达到快速组装与拆卸、降低硬体成本,以及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主要优势者;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立柱结构及其组合式隔间藉由相对应的二个子立柱所结合而成的立柱结构、横柱结构、墙板,再结合固定扣件、修饰片等硬体设计,形成一完整与美观的隔间,有效以全新的施工方式,确实达到快速且方便的施工质量,以极大幅降低施工的成本支出与提升空间隔间产品的竞争优势等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立柱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立柱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立柱结构其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立柱结构其二较佳实施例的子立柱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立柱结构其三较佳实施例的子立柱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立柱结构其四较佳实施例的子立柱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立柱结构其五较佳实施例的转角立柱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立柱结构其五较佳实施例的转角立柱结构组合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立柱结构其六较佳实施例的四边立柱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立柱结构其六较佳实施例的四边立柱结构组合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立柱结构其七较佳实施例的三边立柱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立柱结构其七较佳实施例的三边立柱结构组合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立柱结构其八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结构与角片组合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立柱结构其八较佳实施例的立柱结构与角片组合俯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组合式隔间其一较佳实施例的横柱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组合式隔间其二较佳实施例的横柱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组合式隔间其三较佳实施例的横柱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组合式隔间其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组合式隔间其一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组合式隔间其二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组合示意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组合式隔间其三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组合示意图。图号说明:1立柱结构11子立柱111卡合部1111第一卡合部1112第二卡合部112上平面113凹部114第一衔接面115第二衔接面116第一扣部12固定扣件121卡部1211第一卡部1212第二卡部122翼部1221第二扣部13修饰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相对应组设的二个子立柱(11)以及设置于二个该子立柱(11)之间的一固定扣件(12);其中,各该子立柱(11)于与该固定扣件(12)接触的一侧部设置有至少一卡合部(111),而该固定扣件(12)设置有至少一卡部(121),该卡合部(111)与该卡部(121)能够互相接触以形成一止挡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相对应组设的二个子立柱(11)以及设置于二个该子立柱(11)之间的一固定扣件(12);其中,各该子立柱(11)于与该固定扣件(12)接触的一侧部设置有至少一卡合部(111),而该固定扣件(12)设置有至少一卡部(121),该卡合部(111)与该卡部(121)能够互相接触以形成一止挡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子立柱(11)于该侧部于一上平面(112)朝下延伸且朝内凹设有一凹部(113),该凹部(113)下缘设置有一第一卡合部(1111),该第一卡合部(1111)向下延伸有一第一衔接面(114),该第一衔接面(114)下缘设置有一第二卡合部(1112),该第二卡合部(1112)向下延伸有一第二衔接面(11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扣件(12)的二端部各包括有一第一卡部(1211),以及一第二卡部(1212),该第一卡部(1211)卡设于该第一卡合部(1111)内,以形成一第一止挡面,而该第二卡部(1212)卡设于该第二卡合部(1112)内,以形成一第二止挡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扣件(12)藉由一连接件(2)结合于该子立柱(11)。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立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连接件(2)由一螺丝(21)与一螺帽(22)所组合而成,该螺丝(21)的顶端设置于各该子立柱(11)的该凹部(113)之间,该螺丝(21)并贯穿该固定扣件(12),该螺帽(22)锁设于该螺丝(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永轩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升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