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溱专利>正文

一种易于清洁的防缠绕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5618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5: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易于清洁的防缠绕地漏,属于排水领域。提供一种易于清洁的防缠绕地漏,包括地漏盖、地漏基座、下水件,还包括地漏中转座以及地漏滤碗;地漏盖可掀开地安装于地漏基座之内,地漏盖与地漏基座之间的间隙形成地漏下水口,地漏中转座定位于地漏基座下方空间且且承接位于下方的下水件;地漏滤碗安装于地漏中转座形成的空间内。相对于常规地漏,使用方便卫生,易于清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清洁的防缠绕地漏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排水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易于清洁的防缠绕地漏。
技术介绍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与室内地面的接口,尤其常设于卫生间和厨房内,是住宅中排水系统的重要部件。现有技术的地漏包括下水件、地漏座以及地漏盖,地漏座固设于下水道入口处,下水件与地漏座相连并设置于下水道内,地漏盖与地漏座配合的覆盖于下水道入口上,地漏盖上具有若干孔或槽以实现下水同时类似筛子一样阻挡固体脏物进入排水管道,一定程度上避免排水管道被异物进入堵塞。然而,地漏走水过程中经常会携带丝线或者絮状状物,典型的以浴室地漏为例,沐浴时人及宠物脱落的毛发、衣物纤维等容易进入排水管,久而久之造成下水缓慢甚至堵塞。现有技术通常在下水口设置类似筛子的地漏盖,防止这些固定脏物流入排水管。而没有进入排水管的毛发等丝状脏物则容易缠绕地漏盖上,不易清除,清除时需要直接将这些缠绕在地漏口缝隙的丝状脏物扯出,若累计丝状脏物过多,甚至导致地漏下水速度减慢导致积水,影响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漏,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地漏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易于清洁的防缠绕地漏,包括地漏盖、地漏基座、下水件,还包括地漏中转座以及地漏滤碗;地漏盖可掀开地安装于地漏基座之内,地漏盖与地漏基座之间的间隙形成地漏下水口,地漏中转座定位于地漏基座下方空间且且承接位于下方的下水件;地漏滤碗安装于地漏中转座形成的空间内。进一步地,地漏滤碗包括上部的快速排水部以及下部的垃圾存储部组成,快速排水部包括大量排水孔,垃圾存储部整体仅包括底部少量的排水孔。进一步地,地漏滤碗包括凸出于滤碗内表面且沿着滤碗圆心均匀分布的光滑肋条,肋条贯穿快速排水部以及垃圾存储部,肋条沿着下水方向由粗逐渐变细。进一步地,所述肋条整体上呈螺旋状均匀分布于滤碗内表面,且螺旋方向与卡皮罗现象相匹配。进一步地,地漏滤碗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于地漏中转座内部空间中,地漏滤碗上包括方便取出滤碗的提手。进一步地,地漏盖包括盖板支柱以及盖板筋条,盖板支柱包括定位孔,定位孔与地漏基座上的定位柱配合实现地漏盖与地漏基座的安装。进一步地,地漏基座包括沿着地漏基座的下水边缘四周均匀排布的下水引导斜坡,且下水引导斜坡布局的方向与卡皮罗现象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下水引导斜坡为在常规边缘的基础上额外形成一个更大的斜面,增大一侧边缘的入水口开口。进一步地,地漏基座内部空间还包括下水引导纹。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地漏下水入口处不易被丝状脏物缠绕堵塞,丝状脏物进入地漏后在地漏滤碗中在水流的作用下自身缠绕成球状,并不附着于滤碗内表面,清理时只需将滤碗取出倒掉其中存储的脏物即可。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利用了排水口卡皮罗现象,使得丝状物更好地自我缠绕。相对于常规地漏,使用方便卫生,易于清洁。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地漏不局限于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装配完好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滤碗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滤碗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滤碗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地漏基座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地漏盖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地漏基座另一实施例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地漏,包括地漏盖1、滤碗2、地漏基座3、地漏中转座4、下水件5。地漏基座3用于固定于下水口台面上,其上边缘高度应至少等于或者略低于地面高度,地漏盖1与地漏基座3可掀开地安装,安装完成后,地漏盖3高度与地漏基座3边缘高度相同,地漏盖边缘与基座边缘的空隙提供下水口。地漏基座3下方还安装有地漏中转座4,该地漏中转座4形成一个较大的空间供存放滤碗3。下水件5设置于下水道内并与地漏中转座4连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滤碗2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3-4,滤碗2整体上包括上部的快速排水部2-6以及下部的垃圾存储部2-5组成,快速排水部2-6包括大量排水孔2-4,垃圾存储部2-5仅包括底部少量的排水孔。当水流从下水口流入滤碗2时,大量的排水孔2-4可以迅速排走大部分流水,少量的流水最后经过滤碗底部的排水口流走。进一步地,滤碗2还包括凸出于滤碗内表面且沿着滤碗圆心均匀分布的光滑肋条2-3,肋条2-3贯穿快速排水部2-6以及垃圾存储部2-5,肋条2-3沿着下水方向由粗逐渐变细。丝状的毛发容易与平面物体产生一定的粘连性,因而容易缠绕与传统地漏口的缝隙中,而使用本专利技术这些相对较秘的凸出内表面的肋条的支撑下,丝状的脏物(典型的如头发丝)与滤碗内表面接触面积减少,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这些丝状的脏物不容易粘连与滤碗内表面,而丝状的脏物本身具有容易缠绕的特点,因此随水流流入的这些丝状脏物会在失去滤碗内部附着力的情况下自身相互缠绕,形成团状。日常使用过程中,这些丝状的脏物不会缠绕于地漏口,导致地漏下水速度变慢。清理时只需打开地漏盖,取出滤碗倒掉其中已自身缠绕的丝状垃圾,丝状脏物不会缠绕于滤碗的缝隙中。为保持滤碗2的稳定性,滤网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于地漏中转座4的内部空间中。为了方便取出滤碗2,在滤碗上还设有方便提取的把手2-2.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滤碗2的肋条可以是斜向下延伸的,肋条整体呈漩涡状,该漩涡方向与卡皮罗现象相匹配,即北半球为逆时针旋转,南半球反之。由于地球在自转过程中由于惯性引起的科里奥利力的作用。在北半球这个偏向力是向右的,它会使得水在向下流时形成逆时针方向的旋涡,在南半球则刚好相反为顺时针方向。因此污水在下水过程中存在偏向力,通过在下水的路径上设置呈螺旋状的肋条,进一步引导水流旋转,这种旋转水流的冲刷能使水流中携带的丝状物更加紧密地缠绕在一起。参见附图6-7,基座3结构包括位于中心的台阶接口3-2,通过台阶接口3-2,基座连接下方的地漏中转座4。基座内表面3-1可以是平面或者呈漏斗斜面,基座内表面3-1上均匀分布4个定位柱3-3,通过定位柱3-3与地漏盖定位孔1-4的配合,实现地漏盖1与地漏基座3的配合。地漏盖1包括盖板主体1-1、支撑腿柱1-2、以及筋条1-3,定位孔1-4位于每个支撑腿柱1-2的中心。在另一实施例中,参见图8,地漏基座3包含沿着地漏基座3的下水边缘四周均匀排布的下水引导斜坡,具备地,每个边缘包括一个常规边缘3-6,以及一个引导斜坡3-5,引导斜坡3-5即在常规边缘3-6的基础上额外切割出一个更大的斜面。因此该引导斜坡与地漏盖之间的间隙更大,当水流进入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引导斜坡3-5的水量总是大于通过傍边常规边缘3-6的水量,当地漏基座3的四条边都是这样时,这种水量的差异会引导水流形成漩涡。此外,地漏基座3的基座内表面3-1上还可以设计相应的下水引导纹(附图中未画出)。显然,地漏基座3的水流引导结构(包括水流引导斜坡以及水流引导纹)也应该与卡皮罗现象相匹配。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地漏,但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于清洁的防缠绕地漏,包括地漏盖、地漏基座、下水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漏中转座以及地漏滤碗;地漏盖可掀开地安装于地漏基座之内,地漏盖与地漏基座之间的间隙形成地漏下水口,地漏中转座定位于地漏基座下方空间且承接位于下方的下水件;地漏滤碗安装于地漏中转座形成的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清洁的防缠绕地漏,包括地漏盖、地漏基座、下水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漏中转座以及地漏滤碗;地漏盖可掀开地安装于地漏基座之内,地漏盖与地漏基座之间的间隙形成地漏下水口,地漏中转座定位于地漏基座下方空间且承接位于下方的下水件;地漏滤碗安装于地漏中转座形成的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清洁的防缠绕地漏,其特征在于:地漏滤碗包括上部的快速排水部以及下部的垃圾存储部组成,快速排水部包括大量排水孔,垃圾存储部整体仅包括底部少量的排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于清洁的防缠绕地漏,其特征在于:地漏滤碗包括凸出于滤碗内表面且沿着滤碗圆心均匀分布的光滑肋条,肋条贯穿快速排水部以及垃圾存储部,肋条沿着下水方向由粗逐渐变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易于清洁的防缠绕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条整体上呈漩涡状均匀分布于滤碗内表面,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溱
申请(专利权)人:唐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