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硅钢及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5485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5 0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硅钢,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C 0.01%~0.10%,Si6.0%~6.9%,Mn 0.02%~0.20%,Al 0.010%~0.050%,P≤0.015%,S≤0.0030%,N≤0.0029%,O≤0.003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优点是:高硅钢及生产方法通过合适的生产路线、有利的成分体系及工艺参数,实现了批量生产高硅钢。对减少夹杂、控制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的铸坯裂纹有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硅钢及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硅钢连铸
,尤其涉及一种高硅钢及其大生产冶炼及连铸方法。
技术介绍
高硅钢一般是指含4.5%~6.7%Si的合金,通用的高硅钢为Fe-6.5%Si。随硅含量提高,电阻率上升,涡流损耗下降,当Si含量达到6.5wt%时,磁性能最佳,主要体现为高电阻率、高磁导率、低的磁晶各向异性和接近零的磁致伸缩系数。尤其在高频下,高硅钢铁芯损耗和噪音污染大幅降低,优势十分突出。是制作高频高速电机、高频和音频变压器、扼流线圈和高频磁屏蔽器的理想软磁材料。高硅钢因固溶强化导致加工性下降十分显著,室温下有序相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其冷加工脆性,而有序相会导致变形时位错移动困难,所以很难采用普通硅钢的生产方法制造高硅钢。研究人员开发出多种方法来制造高硅钢,主要包括3种:一是CVD化学沉积法,该方法以传统工艺制造的Fe-2~3wt%Si合金带材为原材料,钢带通过以N2或惰性气体保护的连续CVD炉,炉内通入含硅气体(SiCl4),在一定温度下含硅气体与硅钢反应形成一层Fe3Si,最后将炉温提高到1000℃以上,使硅元素向钢板内部扩散,从而制成Fe-6.5wt%Si钢,该方法制作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制备的产品远不能满足市场的潜在需求。二是粉末冶金法,该方法将一定成分的金属粉末混合均匀后进行成形和烧结,可成功避免Fe-6.5wt%Si合金的加工脆性问题,但其厚度范围相对狭窄,粉末轧制速度有限,而且最终产品磁性能明显低于通过CVD法获得的高硅钢。三是轧制法,该方法是低成本高效率制造高硅钢的理想方法,制造出的高硅钢磁性能和表面质量都明显优于CVD法和粉末冶金法。通过热轧+温轧+热处理+冷轧技术解决了高硅钢冷轧脆性问题后,对于轧制法而言,还需要形成前工序的冶炼及铸造技术。现有技术中,在实验室采用小型真空冶炼炉及模铸方法进行高硅钢的冶炼及铸造,形成的铸锭最大宽度不超过150mm。高硅钢导热性能较差,宽度越大,铸坯表面温差越难控制,越容易形成边裂、角裂及内部裂纹。目前,还没有采用大生产设备进行高硅钢实验和生产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硅钢及生产方法,提高利用轧制法生产的高硅钢产品的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硅钢,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C0.01%~0.10%,Si6.0%~6.9%,Mn0.02%~0.20%,Al0.010%~0.050%,P≤0.015%,S≤0.0030%,N≤0.0029%,O≤0.003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硅钢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铁水处理:铁水温度≥1280℃;铁水中S的重量百分比含量控制在:S≤0.030%;对铁水进行深脱硫处理后,进行彻底扒渣,控制入转炉铁水S重量百分比含量≤0.0015%;2)转炉冶炼:吹炼时间:14~20min;吹炼终点:碱度3.0~4.0;控制转炉出钢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量:C≤0.030%,P≤0.010%,S≤0.0030%;控制转炉出钢温度:1660~1680℃;3)出钢前在钢包底部加入50%~60%的硅铁,出钢过程加入15%~25%的硅铁,所述的硅铁为C含量≤0.015%的硅铁;4)RH精炼:控制RH到站温度≥1540℃,RH到站钢包接底吹氩管,破壳后吹氩搅拌4~6min;启动真空处理后,分批加入剩余的硅铁,真空处理9~15min;加铝脱氧,控制氧含量≤30ppm;真空处理2~5min;控制RH搬出温度为1450~1550℃;5)连铸:大包使用无碳长水口,中包采用无碳塞棒和无碳覆盖剂,控制结晶器液位波动在±3mm范围内;铸坯宽度大于宽度方向两侧二冷喷嘴之间的最大距离,确保二冷水不直接喷射铸坯两侧角部;铸坯厚度控制在100~150mm;拉坯速度控制:起步拉速0.2~0.3m/min,拉速每升高0.01~0.10m/min,保持5~15s后再升高0.01~0.10m/min,最终控制在1.0~2.0m/min;6)热送热装:入加热炉时铸坯两侧边温度≥700℃,控制高硅钢边部裂纹或角部裂纹。步骤4)中若RH到站S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在S>0.0030%,采用60%CaO+40%CaF2脱硫剂进行脱硫处理,吨钢脱硫剂加入量为7~8kg。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高硅钢及生产方法通过合适的生产路线、有利的成分体系及工艺参数,实现了批量生产高硅钢。对减少夹杂、控制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导致的铸坯裂纹有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一种高硅钢,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C0.01%~0.10%,Si6.0%~6.9%,Mn0.02%~0.20%,Al0.010%~0.050%,P≤0.015%,S≤0.0030%,N≤0.0029%,O≤0.003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一种高硅钢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铁水处理:铁水温度≥1280℃;铁水中S的重量百分比含量控制在:S≤0.030%;对铁水进行深脱硫处理后,进行彻底扒渣,控制入转炉铁水S重量百分比含量≤0.0015%;2)转炉冶炼:对转炉进行涮炉处理,涮炉用铁水S的重量百分比含量≤0.0020%;在转炉中加入低硫废钢,低硫废钢S重量百分比含量≤0.0060%;吹炼时间:14~20min;吹炼终点:碱度3.0~4.0;控制转炉出钢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量:C≤0.030%,P≤0.010%,S≤0.0030%;控制转炉出钢温度:1660~1680℃;3)出钢前在钢包底部加入50%~60%的硅铁,出钢过程加入5%~25%的硅铁,硅铁为C含量≤0.015%的硅铁;4)RH精炼:控制RH到站温度≥1540℃,RH到站钢包接底吹氩管,破壳后吹氩搅拌4~6min;启动真空处理后,分批加入剩余的硅铁,真空处理9~15min;加铝脱氧,控制氧含量≤30ppm;真空处理2~5min;控制RH搬出温度为1450~1550℃;若RH到站S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在S>0.0030%,采用60%CaO+40%CaF2脱硫剂进行脱硫处理,吨钢脱硫剂加入量为7~8kg;5)连铸:大包使用无碳长水口,中包采用无碳塞棒和无碳覆盖剂,控制结晶器液位波动在±3mm范围内;铸坯宽度大于宽度方向两侧二冷喷嘴之间的最大距离,确保二冷水不直接喷射铸坯两侧角部;铸坯厚度控制在100~150mm;拉坯速度控制:起步拉速0.2~0.3m/min,拉速每升高0.01~0.10m/min,保持5~15s后再升高0.01~0.10m/min,最终控制在1.0~2.0m/min;其中铸机二冷水流量按表1控制。表1铸机二冷水流量(L/min)6)热送热装:入加热炉时铸坯两侧边温度≥700℃,控制高硅钢边部裂纹或角部裂纹。实施例:表2为高硅钢主要成分,主要合金元素为Si、C、Mn和Als元素,严格控制P、S、N、O含量。表2高硅钢主要成分(wt%)实施例1、2、5、6的高硅钢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铁水处理:铁水温度控制在1320℃;铁水成分:S=0.020%;对铁水进行深脱硫处理;再对脱硫铁水彻底扒渣。2)转炉冶炼:对转炉进行涮炉处理,涮炉用铁水S的重量百分比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硅钢,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C 0.01%~0.10%,Si 6.0%~6.9%,Mn 0.02%~0.20%,Al 0.010%~0.050%,P≤0.015%,S≤0.0030%,N≤0.0029%,O≤0.003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硅钢,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含量:C0.01%~0.10%,Si6.0%~6.9%,Mn0.02%~0.20%,Al0.010%~0.050%,P≤0.015%,S≤0.0030%,N≤0.0029%,O≤0.0030%,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硅钢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铁水处理:铁水温度≥1280℃;铁水中S的重量百分比含量控制在:S≤0.030%;对铁水进行深脱硫处理后,进行彻底扒渣,控制入转炉铁水S重量百分比含量≤0.0015%;2)转炉冶炼:吹炼时间:14~20min;吹炼终点:碱度3.0~4.0;控制转炉出钢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量:C≤0.030%,P≤0.010%,S≤0.0030%;控制转炉出钢温度:1660~1680℃;3)出钢前在钢包底部加入50%~60%的硅铁,出钢过程加入15%~25%的硅铁,所述的硅铁为C含量≤0.015%的硅铁;4)RH精炼:控制RH到站温度≥15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奇武付勇军杨忠杰王军张海利张静贾志伟王晓达庞树芳李莉李雪彦游清雷李泽林
申请(专利权)人: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